錢 峰
以愛德加·萊斯·布羅夫的科幻小說《人猿泰山》為標志,一批現代科幻小說陸續(xù)問世。被科幻小說激起對科學無限向往的人們,或許有朝一日能透過顯微鏡觀測到詩人、哲學家筆下的理想境界,發(fā)現一個意義遠在歐洲文藝復興時代航海家的新大陸探尋之上的嶄新世界?;蛟S我們已經開始了新的探尋之旅,這次旅行能徹底改變我們對我們自身及整個宇宙的認識;或許我們最終會找到證據,證明火星上存在生命或曾經存在過生命。
面對一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NASA的官員丹·戈爾丁驚呼:“宇宙的大門已向我們洞開,我們正處在一個生機勃勃的時代?!闭缣煳膶W家卡爾·薩根所指出的那樣,這些研究成果重又提出了有否地外生命的老話題。但幾乎人人都認為,我們必須謹慎從事,因為全世界都注視著一塊馬鈴薯般大小的被稱為“ALH84001”的隕石??茖W家們的研究指出,通過隕石分析和高科技照相辨認,數十億年前,曾有細菌在這塊隕石上活動過。也有人懷疑,這塊在南極發(fā)現的隕石是否真的來自火星,而所謂細菌活動的痕跡,或許產生于無機化學反應的過程。
對這塊隕石進一步地研究,將使我們找到最終的答案。但科學家們已迫不及待,他們已派遣火星勘測車及繞火星飛行的衛(wèi)星全面對火星進行考察。更有目光遠大的科學家,正計劃通過高科技望遠鏡,對宇宙中遙遠的星系進行觀測,以期及早發(fā)現太陽系外生命的蹤跡。
偶 然 發(fā) 現
與艱辛的科學發(fā)現相比,ALH84001的發(fā)現源于一次極其偶然的機會,是由每年赴南極考察并尋找隕石的美國科學基金會的一隊考察人員在南極點附近發(fā)現的。南極是地球的最低地,也是隕石的最佳儲庫,在這里隕石被冰層所包容,很少受到侵蝕破壞。
據考察隊員羅勃塔回憶,1986年夏天的一天,考察隊休假來到維多利亞的南部游玩,在一處冰丘冰峰形狀較為壯觀的地方流連忘返。當休假期滿重回故地考察的時候,羅勃塔發(fā)現在一塊藍色冰塊中有一發(fā)青色光的物體,她還以為發(fā)現了一塊奇石,便用一個口袋將其包裝嚴密,以免被污染。當時的氣溫在-24℃~-12℃之間,為防止冰塊被融化,考察隊員們把冰塊放置在陰涼處。
10年來,研究人員認為該巖石光澤獨特,便保留了下來。因為巖石是在阿蘭山(Alan Hills)找到的,便為其取名ALH84001。通過分析,確認該巖石為奧長古銅無球粒隕石,來自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是較為普遍的隕石。
1993年,NASA約翰遜宇航中心的地球化學家大衛(wèi)對ALH84001取樣分析,發(fā)現其中的鐵元素與火星鐵元素相同。但他并未急于發(fā)表結論,而是再一次對ALH84001取樣分析。數天后,他確認ALH84001來自火星。迄今為止,ALH84001是地球上發(fā)現的第12塊來自火星的隕石。
ALH84001是火星上最古老的巖石,誕生于45億年前。約在1600萬年前,一顆直徑較大的小行星與火星相撞后,ALH84001便得以釋放。它在廣袤的太空里游弋,直到13 000年前,才落到地球的南極。由于ALH84001的年代比較久遠,加之數十億年前,火星上的確溫暖潮濕,因此,有生物活動過的痕跡是完全有可能的。
尚 需 證 據
要確認火星確實存在過生命,必須具有大量證據。這支研究小組在《科學》雜志上撰文說,一共發(fā)現有四條證據能說明在火星上有生物活動痕跡。其一,隕石來自火星,隕石內有碳酸鹽顆粒;其二,隕石內有多環(huán)芳香烴的有機化合物;其三,隕石內的鐵等物質看來是由細菌活動造成的;其四,照片對比顯示隕石似乎是細菌化石。
大多數科學家對隕石來自于火星都確信無疑,但他們仍遲遲得不到更具有說服力的證據。許多專家認為,要對隕石具有生命活動的痕跡下結論,尚需下列證據:隕石內需有細胞壁,證明生物曾在細胞壁內活動過;細胞必須有分裂的跡象;其他化學物質應與生物的活動有過聯系。
尚有部分科學家持等待觀望的態(tài)度,他們對上述證據還持有相當大的懷疑。加州技術學院的磁鐵礦專家約瑟夫認為,盡管在隕石內發(fā)現了由鐵氧化合物組成的磁鐵粒子,但并無法說明這些粒子是生命活動的產物。隕石的年齡比地球最早的生物還年長20億歲,兩者的年齡差距太大,其真?zhèn)沃档猛魄谩?/p>
實 地 勘 察
為了探明真相,NASA早在1996年秋就宣布要向火星發(fā)射兩枚探測器。第一枚探測器取名“火星全球觀察者”,在1998年到達火星,并尋找能采掘土壤標本的降落點。它還有另一項任務,即對火星上的“人面”標志進行攝影。盡管多年來,所謂的“人面”標志一直受到人們的嘲笑,但樂觀的科學家堅持認為,火星上這一奇特的地質構造,可能隱藏著火星智慧生命的密碼。
第二枚探測器取名“火星探路者”,在1997年美國獨立紀念日這天到達火星。它在火星的“運河”地帶降落,這里集中了火星上幾乎所有類型的巖石,能夠在這里找到與ALH84001相同的巖石。探測器降落后,釋放出一輛小型的遙控探測車——“旅行者”,地球上的監(jiān)控站向探測車發(fā)出指令,遙控其運動。探測車一邊尋找目標,一邊進行巖樣分析。根據探測車攝到的目標,地面監(jiān)控站向其發(fā)出新指令,命令它探尋下一個特定目標。由于探測車速度有限,它只能在離母船16千米的范圍內行駛。在工作一個火星周(72個地球日)后,探測車即完成歷史使命。
不管是“火星探路者”還是探測車,要在荒蕪的火星表面發(fā)現生命痕跡的可能性極小。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應該是在火星較為溫暖的熱帶地區(qū)的地表下,那里可能藏有液態(tài)水。但要發(fā)現那里是否真有生物,必須進行深度挖掘,其工程量之大是很難想像的。疑有生命的地方還有新形成的火山口,那里的相對溫度較高,可能還會有溫泉存在。
探測器能夠探測到的,只是火星表面的一小部分。為進行大規(guī)模探測,NASA還計劃在2005年發(fā)射能夠采集并運回火星巖石樣本的探測器。這一目標至少在目前還只是粗略的設想,要解決一些具體的技術問題還有很大難度。比如,如何讓飛船帶上足夠的燃料以便運回采集到的巖石樣本?如何讓樣本不受火星的任何污染?飛船的降落地點究竟選擇在何處?正如圣迭戈——加州聯合大學的生化學家所說:“運回任何類型的火星巖石樣本將無實際意義。我們必須運回那些有研究價值的古代巖石樣本。”據他估計,要實現這一目標,至少要到2025年。
邁出太陽系
然而,科學家們絕不滿足于僅在太陽系內探尋生命蹤跡。一旦探明火星確為無生命的“死星”,NASA還計劃將探測范圍擴大到太陽系之外。目前,在太陽系外已發(fā)現了六顆行星,隨著技術的更新將有更大更精良的地球望遠鏡、空間望遠鏡投入使用,在遙遠的星球上探尋細菌般大小的生命體將成為今后科學家們的研究課題。能發(fā)現微生物誠然不易,但發(fā)現智慧生命更令人神往。這就是為何一大幫科學家借助巨大的無線電天線堅持收聽來自宇宙的聲音的緣故??茖W家企盼,有朝一日地外智慧生物能夠向地球人類發(fā)來一束表明他們存在的電碼。但我們能譯解他們的電碼嗎?或許我們尚無力辦到,但美國的地外生命探尋協會(SETI)決不會放過從宇宙深處傳來的任何一個微弱的信號。SETI的巨型計算機能夠在同一時間里接收5600萬個頻段的無線電波,并能夠剔除來自宇宙及地球的雜波。
迄今為止,整個宇宙還是一片靜寂。但該協會會長弗蘭克聲稱,他們能夠接收25 000光年之外傳來的訊息,如果能接收到有價值的訊息,他們立即會向全世界宣布。其結果是喜是憂尚未可知,但不久的將來,一旦確認火星上有生命——無論是微生物還是智慧生命,至少能一圓人類多年來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