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入園后是否也遇到過人際關往方面的困擾?如何幫助孩子排解這方面的困擾呢?也許,以下的建議和方法,可成為你的“參考資料”。
浩浩為何要動手打人
浩浩是個個性很強的男孩,上幼兒園沒幾天,就有老師和小朋友向他媽媽告狀:浩浩在幼兒園里經常與小朋友爭搶玩具,一點也不懂得謙讓,老師教育了幾次,過了一會兒他就忘得精光了,有時還有攻擊性行為,動手打小朋友。怎樣才能讓浩浩學會和小朋友友好相處呢?
很小的孩子往往認為凡是他能得到的東西就是屬于他的,不能讓其他小朋友碰一下。浩浩的主要問題是不會與人分享,對于這樣的孩子關鍵是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方式,教育孩子如何與人合作和分享玩具。
有的學者認為,幼兒的攻擊行為是學習模仿來的,如果父母常以體罰的方式來管教孩子,就等于示范了攻擊行為,孩子自然也學會了運用這種方式。
老師的妙方
1、以教育為主,如不聽勸告,就沒收他爭搶來的玩具,并告訴他老師為什么這樣做,使他的行為得不到肯定,減少這種動機。
2、處罰孩子后,老師也要在適當的時候鼓勵和表揚他好的行為,以免浩浩在班里孤立、被排斥,傷了他的自尊心。
父母可做的
1、讓孩子明白分享的必要。父母可明確地告訴孩子,玩具是屬于大家的,必須一起玩,就好比家中的電視機、洗衣機一樣,是家里所有的人都可以用的,而他的小牙刷、小拖鞋才是他自己的東西,別人不可以隨便用。
2、告訴孩子必須分享。讓孩子明白游戲規(guī)則是誰搶玩具,誰就不能玩玩具,如果孩子愿意與小朋友分享,家長要及時獎勵他。
3、學會合作。讓孩子看到一起工作和分擔任務的好處。比如,媽媽可扮成一個小朋友,和孩子一起做手工,但只有一把剪刀,兩人必須配合才能完成作品。最后作品完成了,是合作的結果,可找個地方把它展覽出來讓家里人一起欣賞。
嬌嬌為何不愛說話
嬌嬌是個文靜的女孩子,到幼兒園后很聽老師的話,不跟小朋友爭搶玩具,也不吵鬧,像個溫柔的小綿羊。但幾天一過,嬌嬌就不愿意上幼兒園了,說什么也不愿去。媽媽感到十分奇怪,到老師那兒了解情況,老師反映:嬌嬌的語言發(fā)展水平與同齡孩子相比有一段距離,只會用單個的詞來表達。她在與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無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為此,小朋友們都不太愿意跟她玩,她很孤單。
寶寶的語言能力常與他的語言環(huán)境有關,如果父母都是寡言少語的人,語言環(huán)境不良,或者父母經常斥責孩子,都會造成孩子不會說或不愛說話,語言能力就會比同齡孩子發(fā)展得慢一些。從嬌嬌的實際情況來看,嬌嬌的語言能力只是稍遜于其他小朋友,家長不必過于擔心,只要用孩子易接受的方式對她進行語言訓練,是完全能趕上同齡小朋友的水平的。
老師的妙方
有意識地安排嬌嬌與小朋友一起游戲,仔細地觀察她,發(fā)現(xiàn)她在語言表達方面主要問題所在,及時幫她解圍。
父母可做的
1、鼓勵嬌嬌多說話。比如,看完卡通片后,讓她發(fā)表自己的感想;平時多讓嬌嬌接聽電話學習如何應答;帶她到郊外旅游,讓她接觸更多的新事物,豐富她的生活體驗。
2、多用提問的方式來激發(fā)她回答。有些問題她可能能回答出來,有些則不能,沒關系,互相對話這種交流方式本身就會使父母和孩子更親近,為孩子暢所欲言打下良好的基礎。
3、專家認為,大多數孩子是從他當時見過、聽過和接觸過的東西來學會語言的。父母最好經常把自己手頭正在做的事情用語言表達出來,讓嬌嬌耳聞目睹,然后逐步多次引導她。
4、如果父母經常使用單個的詞與寶寶交流,寶寶記住的當然也只有這一些詞了,因此,寶寶滿兩歲后父母可要注意了,不宜再使用單個的詞,應設法擴大寶寶的詞匯量,但也不要一句一句地糾正他,使他不敢說而延遲了寶寶的語言發(fā)展。
5、利用書本幫助寶寶學習語言。父母可設定一個固定的親子共讀時間,讓寶寶說一說書上小動物的名稱、形體,并模仿小動物的叫聲,逐漸豐富寶寶的語言并提高表達能力。
玲玲為何會尿濕褲子
玲玲一向是個乖孩子,喜歡獨處,平時很少說話,性格有點內向、退縮,為此全家都格外疼愛她,平時在家,她有一丁點的小事也要大人幫忙。上幼兒園后,有一天老師發(fā)現(xiàn)玲玲尿濕了褲子。早已學會自己大小便的玲玲為什么會尿濕褲子呢?原來那天媽媽給她換了一條新褲子,玲玲一下子解不開扣子,她很膽怯,不知道如何向老師求助,于是就尿濕了褲子。
內向、退縮是幼兒社會初期所表現(xiàn)出的一種行為,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現(xiàn)象,家長不必緊張。家長的過分溺愛、保護,凡事都幫她解決,使她無法學到如何處理日常生活中所發(fā)生的問題,包括求助,在這一點上,家長是有責任的。
對于這種性格的孩子,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精神,遇事讓孩子自己解決,學會與老師和小伙伴溝通交流,這一點最重要。
老師的妙方
平時主動多關心孩子,和孩子一起做游戲,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父母可做的
1、培養(yǎng)獨立精神,養(yǎng)成讓孩子遇事自己處理的習慣,由父母協(xié)助,久而久之,孩子的獨立解決問題的信心和能力自然大大增強,對他的人際關系也有無形的幫助。
2、擴展孩子的生活領域,多帶孩子參加小型家庭聚會,擴大接觸面,增長見識,有助于孩子學習如何與人溝通。
3、教孩子學會使用一些友好的禮貌用語,比如“麻煩你”、“請幫我”等等,并經常面帶微笑,利用肢體動作如拉拉手、擁抱等表示親密。 (題頭攝影/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