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紹禎
四、老年病防治(編者注:所介紹的僅系一般常識,有疾病時應請教有關專家。)
1心、腦血管病
心、腦血管病是老年人死亡和致殘的主因,其危險因素為吸煙、高血壓、高血脂、肥胖、高血粘度、少動和高鹽飲食。糖尿病是另一危險因素(糖尿病本身也和少動和肥胖有關)。所有這些危險因素均可人為避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心、腦血管病是可以預防的。高血壓病為最常見的心血管病,多與高血脂癥(動脈硬化)和高血粘度并存。高血壓病早期常無癥狀,故應定期檢測。血壓達140/90毫米汞柱即可作出診斷,低于135/85毫米汞柱才為正常。認為老年人血壓不宜太低的說法是不對的。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是減少并發(fā)癥(中風、心衰、冠心病、腎病等)的關鍵。
2癌癥
癌癥的遺傳影響僅10%~15%,而環(huán)境和生活因素超過70%,因此大多癌癥是可以預防的。例如,禁煙可防止90%的肺癌。癌癥死亡率的高低次序如下:肺癌、胃癌、大腸/直腸癌、前列腺/宮頸癌。對于前列腺癌,維生素E、番茄紅素和硒或可減少其發(fā)生,動物脂肪則增加之。預防胃癌的有效措施為改善食物狀況(制備方法和保存條件)。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素為高脂肪、低纖維、高熱量飲食,而鈣可能有保護作用。鈣可絡合腸腔中細胞毒性和表面活性物質,如磷酸、脂肪、游離脂肪酸、膽酸,從而有利于癌癥的預防。抗氧劑可中和自由基損傷,也有利于防止癌癥。篩查對于高危人群(如有家屬史者)以及潛伏期長而早期治療有效的癌癥,甚為必要。對于癌癥,采取上述合理生活方式、避免危險因素、警惕早期癥狀,常是減少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途徑。下述是一些人人可以做到的防癌措施。
避免暴曬(至少涂用防曬霜)防皮膚癌。
禁煙以防肺、喉、食道和膀胱癌。
低脂及高纖維飲食,以防乳房、前列腺、子宮內膜、大腸和直腸癌。
50歲以上者每年進行直腸指檢和查大便隱血,每5年進行乙狀結腸鏡檢查,以早期發(fā)現(xiàn)結腸和直腸癌。
婦女定期查乳房,并進行宮頸涂片和陰道檢查。
高危人群定期查有關項目,如肝癌高危者每6月查B超和甲胎蛋白。
3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慢性疾病,近年來我國發(fā)病率明顯增高。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相對或絕對缺乏或功能缺陷而引起的高血糖癥候群,如能及時處理,可終天年,不然病死率高達40%~70%。其并發(fā)癥可影響到全身幾乎所有器官。糖尿病人死于心、腦血管并發(fā)癥者是常人的3倍,死于尿毒癥者是常人的5倍,失明是常人的25倍。
糖尿病可分不同類型,臨床常見的有兩種:1型糖尿病(胰島素依賴性),主要由于胰島細胞功能欠缺所致,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但多在35歲以下。2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性)病因為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細胞功能低下,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發(fā)病多在40歲以后。
糖尿病的誘發(fā)因素為肥胖、案牘生活(少運動、坐辦公室、長時間觀看電視等)、高脂肪、高熱量飲食。兩型糖尿病均有遺傳傾向,糖尿病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約0.3%,而一級(父母、兄弟、姐妹)親屬有糖尿病者的發(fā)病率為其10~20倍。
糖尿病的防治原則包括:
(1)控制總熱量。
(2)合理安排食物比例。糧食占總熱量的50%~60%,脂肪30%(植物脂肪為主),蛋白質15%。
(3)增加體力活動。
(4)如以上措施不足以控制血糖,應加用藥物(1型用胰島素,2型用降糖藥)嚴格控制血糖,這是預防并發(fā)癥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