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彥
當初在香港書展上發(fā)現(xiàn)這本書,封面上那一段簡介和男孩子那張與年齡不符的成熟臉上沉重、剛毅、悲憫的神情,內(nèi)心仿佛被一種強大的力量撞擊了一下,渾身的汗毛便立了起來,后來正巧成為這本書的責(zé)編。
審讀書稿時,總覺一股正氣蕩滌心身。該書作者——加拿大一位12歲男孩的心靈,陽光般地照亮了我們這個被隔膜、冷漠塵封已久的世界。正義感、責(zé)任感、同情心、人的尊嚴和對他人的關(guān)注……這使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是我們本應(yīng)具有的高貴,但是,我們在努力加快工業(yè)化進程,努力追尋一己的成就和目標,負載了對財富過多的渴求時,有多少人會像這個12歲男孩那樣,目光穿透繁華的外表,投注文明背后的黑暗之處,纖細的腿走遍南亞,丈量同齡童工的苦難,用稚嫩的聲音為所有受奴役的孩子呼號?我在審稿中,常常會想:中國的孩子,我們的兒童,我們的青少年會喜歡這本書嗎?格拉格的心靈能否跟我們的孩子溝通?格拉格的經(jīng)歷能否震動在父母羽翼呵護下的中國獨生子女?使他們在升學(xué)的羊腸小道上,在功課的負重、競爭的疲憊里聽見一種曾經(jīng)深埋在我們心底卻久已被遺忘的聲音,從而關(guān)注到自身以外的他人,懂得生活不僅僅是獲得和索取,更可貴的是以“大愛”的胸懷去付出。
12歲的魁格·格拉格,家住加拿大多倫多。1995年4月的一個早晨,他像往常一樣打開報紙尋找漫畫,卻讀到一則新聞:12歲的巴基斯坦男孩伊克巴,從小被父母賣為童奴,后來掙脫奴役,成為童工代表,為童工的利益奔走呼號;然而,一聲罪惡的槍聲奪走了伊克巴的生命……這消息使格拉格受到深深的震撼。如果說格拉格的覺醒是兒童的純真理想(亦是人類本初的思想)與世界的黑暗現(xiàn)實猝然相遇的話,那么格拉格的行動和“解放兒童”組織中所有孩子的努力便是最純的陽光,照亮了成人世界的貪婪、殘忍、怯懦、自私、狹隘、麻木和冷漠,足以讓所有成人汗顏。格拉格的不平凡是他第一個提出了“兒童自己解放兒童”的信念,懷著信念的格拉格和被害的伊克巴,以及所有為解放自己而斗爭的童工、為解放童工而努力的所有孩子便在人格上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讓我們仰視。
格拉格的難能可貴之處是他覺醒后,踏實而勇敢地為他的信念——也是被害的伊克巴的信念——去行動。一個12歲的男孩,冒著生命危險,飛越半個地球,與地下解救童工組織一起,調(diào)查了南亞童工密集地區(qū)的童工狀況,參與解救童工的行動,了解童工的心聲,向世界揭示童工的慘況,呼吁廢除童工,抵制童工制作的產(chǎn)品貿(mào)易,提出世界上所有的孩子有受教育的權(quán)利的口號。可以說,伊克巴之死使格拉格覺醒并從此改變了格拉格的一生,使他從一個中產(chǎn)階級無憂無慮的孩子成為一個兒童政治家,他組織起解放童工的兒童組織,冒著危險實地調(diào)查世界童工密集的國家和地區(qū),成為全球二億五千萬童工的代言人。
這樣的體驗和感受使格拉格以全新的角度來理解生命,并審視自己的生活,格拉格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國度中人們對物欲追求的過度和對資源的浪費,富裕國家兒童的“富貴病”,缺乏責(zé)任感和缺乏道德目標……從而使格拉格擺脫了這樣的生活價值觀,解脫了物欲的桎梏,最終亦解放了自己的心靈,使之臻于成熟,升華到一個全新的境界。內(nèi)心充滿陽光的格拉格會以大寫的人那樣的姿態(tài)生活著:不為物界,不為利趨,尊重生命,幫助他人。我想,這便是這本書留給我們每個兒童,每個少年,甚至所有成年人的啟示。
《解放兒童——12歲男孩的覺醒與行動》[加]格拉格梅杰著海天出版社2001.5定價: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