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初,有人在進行極地探險中,在西伯利亞北面的拉普帖夫海發(fā)現(xiàn)一個小島。島上生長著稀疏的耐寒植物,也居住著一些候鳥。許多年以后,當另一支探險考察隊來到拉普帖夫海域時,卻怎么也找不到標在地圖上的那個海島了。
地球上"丟失"海島并不是個別現(xiàn)象。1831年7月10日,有人在西西里島南邊的地中海航行時,看到附近一處海面在沸騰,不時從海底傳來隆隆的悶雷般響聲。這是一次海底火山爆發(fā)。一個星期后,當那艘船返航途經(jīng)西西里島南面海域時,船長發(fā)現(xiàn),原來海面沸騰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座小島。
平靜的海面上冒出一個新島,引起了周圍一些國家的注意,各國紛紛把該島劃歸自己的版圖,從而爆發(fā)了一場新島歸屬的激烈論戰(zhàn)。正當外交家們?yōu)樵搷u的主權爭論不休的時候,大自然卻悄悄地開了個玩笑,剛誕生的海島不翼而飛了犕年12月,來到這里的人們看到的只是萬頃波濤。后來科學家終于弄清楚,這小島是被海浪吞掉的。類似的例子不少,這說明有些火山碎屑物堆積而成的海島是短命的。
隨著現(xiàn)代探險考察活動的深入,人們又在拉普帖夫海和太梅爾半島以東,發(fā)現(xiàn)一系列被稱為利亞霍夫群島的島嶼。這些島的結(jié)構(gòu)非常有趣,它的基底是由冰塊構(gòu)成的。在北冰洋上的冰蓋破裂以后,巨大的冰塊便順著洋流向南漂移,在漂到拉普帖夫海域時,由于那里的海不深,巨大的浮冰很容易擱淺。那里距極地又近,寒冷的氣候使冰塊長年不融。在漫長的歲月里,巨大的風暴不停地從西伯利亞高原吹送來大量的沙土,堆積在這些冰塊上面,使這些擱淺的浮冰表面覆蓋上一層厚厚的土壤。風和路過這里的鳥類帶來了植物的種子。植物開始在這里生根發(fā)芽,浮冰儼然成了天生的島嶼。其實,它們都是名副其實的冰島哩
氣候在變化,冰蓋在后退,海水也相應轉(zhuǎn)暖,由冰構(gòu)成基底的島嶼經(jīng)不起時間的考驗,基底開始融化,進而是冰島破裂和消失。本文開頭提到的那個失蹤的海島,就是最先被融化掉的一個。
選自《石家莊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