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璉
現(xiàn)代社會中,不少“夜生活型”的爸爸媽媽正養(yǎng)育著“夜生活型”的孩子,如何看待這一現(xiàn)象?如何有效地幫助“夜生活型”孩子?希望下面的這一組文章,能對困惑中的家長有所幫助。
隨著都市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家庭漸漸成為“夜生活型”家庭?!耙股钚汀奔彝サ幕咎卣魍ǔJ牵悍驄D年輕;至少有一人是公司白領(lǐng),常常加班;應(yīng)酬較多;有上網(wǎng)習慣?!耙股钚汀奔彝サ哪贻p夫婦一旦有了孩子,通常很難一下子改變原來晚睡的習慣,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就很自然地成為——
不想睡的孩子
在“夜生活型”家庭中,孩子往往會為等候晚歸的爸爸或媽媽而不肯睡,有的孩子到了晚上11點,仍沒有絲毫睡意。這些孩子白天在幼兒園里常常會表現(xiàn)出昏昏欲睡、身體倦怠、眼神疲憊、焦躁不安等情況,而到了幼兒園的午睡時間,又不能好好地睡。一些“夜生活型”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晚上能好好地睡,甚至希望孩子不要午睡,這樣無意中也慫恿了孩子不好好午睡。
睡眠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作用
睡眠,從嬰兒出生不久起,就開始擔負形成嬰兒最原始的生活節(jié)奏——“生物鐘”的功能。嬰兒的成長發(fā)育是遵循著這個生活節(jié)奏開始的,如果不能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的話,孩子的生長發(fā)育必然會受到不良的影響。因為睡得晚,早上起不來,很多“夜生活型”家庭的孩子的早飯也是馬馬虎虎地對付過去就算了。夜深不睡、過著夜生活的孩子,比起正常睡眠的孩子來,心理上產(chǎn)生孤僻感的可能性也要高得多。
讓不想睡的孩子睡覺
正因為充足的睡眠是孩子生理與心理健康發(fā)育的保障,即使現(xiàn)在還是“夜生活型”的爸爸媽媽,也要努力培養(yǎng)寶寶良好的睡眠習慣,恢復寶寶自然的生活節(jié)奏。如果一開始,孩子不肯睡覺,可以在孩子的床邊放上圖畫書,孩子睡不著時,就可以隨手翻看了。就這樣,讓孩子慢慢地習慣安靜地休息。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的睡眠質(zhì)量與入睡時的心理狀態(tài)有很大關(guān)系。如果孩子是愉快地入睡的話,那么他必能睡個好覺。2歲以下的孩子,大人可以陪著睡,邊睡邊唱催眠曲,或摸摸孩子的頭或背,孩子便會有心理安全感,覺也會睡得香甜。
如果孩子是上幼兒園的,應(yīng)配合老師的安排,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一樣,在午睡時間安靜地休息,以補充夜里晚睡所欠缺的睡眠時間。
現(xiàn)代社會的生活節(jié)奏多種多樣,對時間的安排也越來越靈活。但不管是怎樣的生活,對孩子來說,最符合其自然發(fā)展的習慣仍是早睡早起。俗話說:“好睡的孩子好養(yǎng)?!北M管我們的工作忙忙碌碌,但花一點時間讓孩子睡好覺仍是值得的。對孩子來說,睡前的親熱和愛撫還會讓他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