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楹
從本期起,本刊陸續(xù)對中近代以來一些著名外交人物加以介紹。
林則徐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人類文明史上第一個大規(guī)模禁毒、銷煙行動的領導者,我們這一系列文章當然就從林則徐開始,并以此文紀念本世紀第一個“國際禁毒日”(6月26日)
自1800年起,英國以鴉片走私、行賄等手段侵略中國,已使鴉片流毒“漸成病國之憂”。白銀大量外流,人民體質下降,嚴重危害中國的國計民生,引起清政府上下的高度重視。
1838年6月,殿廷儀禮官黃爵滋向道光皇帝奏報:建議嚴禁鴉片,“重治吸食者”。道光將奏章發(fā)交各省總督和巡撫,要他們各抒己見。在29件復奏中,贊成嚴禁者僅8人,反對者21人。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和直隸總督琦善等弛禁派,因在鴉片走私中獲賄賂頗多,故反對嚴禁。以湖廣總督林則徐為代表的嚴禁派則堅決支持黃爵滋。道光下令召林則徐進京,并于12月31日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節(jié)制廣東水師,馳往廣州查禁鴉片。
一代廉吏——“林青天”
林則徐于1785年8月生在福州市一位塾師家庭。他的家鄉(xiāng)福州較早受西方殖民侵擾,鄭成功父子火焚西方殖民者兵艦之事,對林則徐頗有啟發(fā)。1823年他到江蘇任按察使時,就曾下令密訪嚴拿勾結衙門差役開設鴉片煙館的土豪惡棍。是年,大雨成災,饑民將變。他親赴松江安民,勸平糶、禁囤積、減征賦、賑災民,以緩解民變。年底,署江寧布政使,綜理全省賑災事務。
1830年6月,授湖北布政使;11月,任河南布政使;次年7月,又調(diào)任江寧布政使。由于他銳意整頓財政、興修水利、救災辦賑,“一時賢名滿天下”,被譽為“林青天”。1832年任江蘇巡撫,奉命驅逐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特務船,這是他首次處理涉外事務。他重視發(fā)展農(nóng)業(yè),推廣雙季稻,倡導興修水利,提高抗災能力。查訪銀貴錢賤問題,覺察到鴉片走私的惡果。他指出:“自鴉片盛行之后,外洋并不以洋錢易紋銀,而直以此為奇貨,其為害于國計民生,尤堪發(fā)指。”因此,他嚴禁鴉片進口,取締煙販,勒令戒煙。
1837年,林則徐任湖廣總督后,繼續(xù)認真禁煙。他自己出錢配制大量“斷癮藥丸”,并嚴厲搜查鴉片和煙具,頗有成效。因此,道光派他去廣州查禁鴉片。1839年1月8日,林則徐離京南下,僅帶數(shù)名隨員。他預先向沿路發(fā)出傳牌:“不許在各驛站索取絲毫,該州縣亦不必另雇轎夫”?!八屑馑薰^,只用家常便飯,不必備辦整桌酒席”。
廣州禁煙與虎門銷煙
1939年3月10日,林則徐到廣州。第二天,即貼出禁煙告示,規(guī)定不準受賄,不準說情。接著便明查暗訪,了解外國煙販行蹤,親自接見留心時事的文武官員和地方有識之士。他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和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等嚴拿煙販、整頓水師、懲辦不法官弁,并加強海防。
3月18日,他和鄧廷楨傳訊十三行洋商,責令他們轉交諭貼,命令外商將所存鴉片全部交出;寫出保證書,公開聲明:“嗣后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jīng)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彼嵵匕l(fā)誓說:“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終止之理?!彼€責令洋商伍紹榮等開導外商,限三日內(nèi)答復。林則徐的禁煙措施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一場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從此走向高潮。
英國駐華商務監(jiān)督義律竭力破壞這場運動。他指使英商拒絕交出鴉片、拒絕寫保證書。三日期限過后,林則徐立即傳訊英國大鴉片販顛地。義律則命令伶仃洋面的22艘鴉片躉船開走,擺出作戰(zhàn)的架勢,并企圖乘夜帶顛地逃走。林則徐當即命水師在群眾協(xié)助下截住躉船。為了打擊義律的破壞行為,林則徐按“違抗封艙”舊例,下令停止中英貿(mào)易,派兵監(jiān)視洋館,斷絕躉船與洋館的交通,撤退洋館中的中國雇員和仆役。
林則徐在嚴厲警告鴉片販子的同時,提出了“奉法者來之,抗法者去之”的外交方針。他嚴懲鴉片販子的非法活動,但不禁止正常的外商貿(mào)易;把愿意悔改的鴉片販子與頑抗到底者加以區(qū)別。
3月26日,林則徐又發(fā)出速繳鴉片的通令,指出販賣鴉片“眾怒難犯”,再不繳出必嚴刑重罰!此時,義律黔驢技窮,才無可奈何地繳出所有鴉片近2萬箱,重約1188噸。
6月3日,虎門海灘人山人海,在兩個50米見方的銷煙池周圍布滿崗哨。下午2時,林則徐登上主席臺,驚動世界的虎門銷煙在隆隆的禮炮聲和人群的歡呼聲中開始了。銷煙行動持續(xù)了23天,千噸鴉片全部燒光。它是近百年中國人民反侵略禁毒斗爭的首次光輝義舉,表達了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堅強意志和不畏強暴的英雄氣概。
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則徐認識到,閉關鎖國,即是“因噎廢食”,不可能“固疆強國”。只有了解西方,知己知彼,才能有效地抵抗侵略和保衛(wèi)海疆。落后就要埃打。因此,他一面派人在廣州刺探敵人情報,去澳門了解西方國家動態(tài)、購買西方書報,悉心留意西洋各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習俗以及軍事、科學技術等情況。另一方面,在欽差行轅里組織翻譯西方書報,供制定政策、辦理交涉參考。所譯輯的資料有:《炮書》、《海國紀聞》、《四國志》(其中俄國部分后為魏源重輯為《俄羅斯國志》)、《滑達爾各國律例》、《華事夷言》、《在中國做鴉片貿(mào)易罪過論》(佚)、《澳門新聞紙》、《澳門月報》等,并選擇了西方軍事、科技方面的文章。這些活動都是中國“講求外國情形之始”,故被稱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則徐通過了解世界,知道英國并未善罷甘休,還要來侵略,也了解到自己國家落后。因此,他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他注意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從澳門和新加坡購買西制大炮200門來裝備虎門各炮臺,又購西制戰(zhàn)艦“甘米力治”號以供仿造之用。
此外,他也了解到廣州民眾對外國侵略者“皆動公憤”,他認為“民心可用”,遂組織5000名水勇進行訓練,以備協(xié)助水師作戰(zhàn)。同時發(fā)出告示,號召“人人持刀痛殺”闖入內(nèi)河的英國侵略軍。后來,這些都成了廣州有效抵抗英國侵略軍的重要因素。
愛國獲罪瘁死“星斗南”*
為了對付英國的武裝挑釁,林則徐在禁煙的同時,認真?zhèn)鋺?zhàn),制定以逸待勞、以守為戰(zhàn)的抵御方針,加固炮臺,購置大炮,充實水師。
1840年6月,英國侵略軍來到廣州海面,為鴉片貿(mào)易而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但廣州愛國軍民在林則徐領導下,群情激昂,壁壘森嚴,英侵略軍不敢進犯。6月底,北犯廈門,又被閩浙總督鄧廷楨部打退。林則徐早就奏請道光加強沿海海防,但未被重視,沿海各地毫無戒備。7月,英軍占領定海。8月,又逼臨天津,提出賠款、割地等要求。穆彰阿、琦善等乘機在道光面前指責林則徐禁煙過激,惹了禍,道光遂派琦善赴津與英談判。
琦善向英侵略軍送厚禮,提出只要退回廣州談判,便答應所有要求,并將林則徐“重治其罪”。于是,侵略軍退回廣州,道光派琦善去廣州談判。以“誤國病民辦理不善”之罪,將林則徐撤職,留粵以備差委。
11月,琦善一到廣州就撤廢戰(zhàn)備,與敵議訂《穿鼻草約》私割香港。1841年2月1日,義律宣布占領香港。林則徐說服廣州巡撫怡良向道光揭露事實真相,琦善才被革職鎖拿解京。3月,靖逆將軍奕山來粵主持軍務,林則徐則被調(diào)往浙江聽候諭旨。
1841年6月10日,林則徐到浙江鎮(zhèn)海,立即提供《炮書》,協(xié)助研鑄大炮,改造炮臺和防御工事。但6月27日,廣州戰(zhàn)局惡化,清政府被迫簽訂《廣州和約》,向英交贖城費600萬銀元。投降派散布:英軍“所恨者恨林一人”。于是,道光又把林發(fā)配伊犁“效力贖罪”。他在赴戍途中,因黃河決口,奉旨趕赴河南省祥符工地效力贖罪。
林則徐于12月10日抵達伊犁。在新疆近4年,他歷勘8個城市,行程1.5萬公里,倡修水利,推廣坎井和紡車(被疆民譽為“林公井”、“林公車”),并協(xié)助伊犁將軍辦理墾務和防務。
1845年10月,林則徐被召回京。接著,他先后出任陜甘總督、陜西巡撫和云貴總督。1850年9月,他奉命為欽差大臣赴廣西鎮(zhèn)壓拜上帝會,行至廣東省普寧縣病逝,終年66歲。臨終大呼“星斗南!星斗南!”
*有人考證:林是被洋商暗害而死。洋商擔心林東山再起,即收買林的廚子,在早餐中加入巴豆,致使他泄瀉不止。“星斗南”是福建方言,與廣州十三行所在街道——“新豆欄”發(fā)音相同。林死前已發(fā)覺被洋商所害,故大呼“星斗南”。后人有詩悼念說:“傷心新豆闌猶在,竟死奸民一寸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