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這本銅版紙,全彩印,充滿令人喜愛的各色藏品身影的沉甸甸的《收藏》雜志時,內(nèi)心的感受不只是喜悅,而更多的是對她百期成長的艱辛歷程的回味。
1993年春寒料峭的時節(jié),當黃土高原上的迎春花尚未吐蕊,嚴寒和冰雪還覆蓋著北國大地之時,《收藏》像一位紅妝素裹的少女,飄然落地。盡管她的腳步還頗為稚嫩而不那么堅實,盡管她的容貌還稱不不上天香國色而微帶土氣,但她的降生,卻無異于一聲春雷,一抹朝霞。在沐浴著改革春風的古老而年輕的華夏大地上,第一家收藏界的喉舌與媒體,在成千上萬熱衷于民間收藏事業(yè),熱愛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仁人志士的翹首企盼中,應運而生了。
從祖國的心臟北京,從號稱藏界半壁河山的滬上,從白尋茫茫的邊疆,從書聲瑯瑯學校課堂,工農(nóng)兵學商,支持的訂單和函件紛至沓來,給了我們極大的鼓舞與信心,從此,幾位參與創(chuàng)刊的同仁堅定了一個信念:這面旗舉對了,這條路走定了。當時,我們多么需要支持,多么需要肯定!是親愛的讀者,是數(shù)以千萬計的民間收藏家,給了我們無盡的力量,正像著名希臘神話中所描述的安泰與大地的關系,我們一刻也離不開大地所給予的力量與營養(yǎng)。
八年奮戰(zhàn),洋洋百期擺在讀者面前。我們的路走得怎么樣?結論還應當由廣大讀者作出。使人產(chǎn)感到高興和慰藉的是,八年之中,我們刊物從內(nèi)容到形式發(fā)生了不小的變化:刊物定位于雅俗共賞,中間編上,文化品位得到廣泛認同和贊賞;編輯力量由弱到強,業(yè)務素質有了提高;欄目的設置漸豐富,滿足聞各方面的需求;專家咨詢組參與審稿把關,減少了諸多失誤;遍布各地的特約撰稿人的隊伍初步形成,再加海內(nèi)外作者的大量來稿,為雜志提供了充分的給養(yǎng);從印刷、紙張、裝幀來說也是年年有新招,不斷在提高,力求美輪美奐。所有這些變化與舉措,都得到廣大讀者朋友的認可與支持,刊物的訂數(shù)逐年攀升,發(fā)行量居于中國內(nèi)地同類期刊之首。
當然,這樣說并不表示《收藏》人已經(jīng)飄飄然了,已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和問題了。不是的!《收藏》人更沒有忘記自己肩上的重任與讀者的期望;作為編者,我們會在藏刊如林的挑戰(zhàn)與競爭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我們將澈流勇進,迎難而上。我們有責任向親愛的讀者表明態(tài)度;八年前我們既能在中國藏界萬馬劉暗、萬籟俱寂中看中機遇,打破沉默、獨樹一幟,今后我們會有充足的信心和能力、獨避蹊徑,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又能滿足讀者多方面需要的新路來。
八年來《收藏》的血脈已牢牢伸張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之中,《收藏》的根系已深扎于華夏文明的沃土,《收藏》的觸角遍及海內(nèi)外、《收藏》的讀者已與我們建立了血肉相連、牢不可破的友誼與聯(lián)系。這是我們?nèi)≈槐M的力量的源泉,立于不敗之地的牢固保證。
親愛的讀者、每當我們拿起電話聽到你們的聲音,每當我們打開你們那熱情洋溢的來信,我們都會被那灼熱的感情和囑咐、期望所深深打動。在《收藏》發(fā)行百期之際,讓我們雜志社全體同仁借版面的一角、在此深深地問候一聲:“你們好,我們感謝你們,讓我們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