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連仲
通常,我們提起文抄公,常常與他的欺世盜名行為聯(lián)系起來。而今,這種丑行,已衍變成為一種學術界的腐敗。這從兩層意義上理解:一是當年的文抄公從遮遮掩掩的小打小鬧,發(fā)展到公開的大肆盜獵;二是精神產(chǎn)品的抄襲剽竊,已從單兵作戰(zhàn)上升到群體配合、分工嚴密,其使用手段無其不有。學術界的這種腐敗,當予徹底揭露,予以嚴厲批判。
楊守建先生的新著《中國學術腐敗批判》,最近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這真是一部讀前疑惑、讀后驚愕的令人警醒的專著。本書揭示與批判兼容,十足體現(xiàn)了作者的勇毅膽識與探求精神。做學問該是無私與謙和,更應具有針砭時弊、實事求是、煞風開道、弘揚正氣的文德?!杜小分娘L文德俱具,鮮明可見。作者敢于面對現(xiàn)實,以掌握的大量確鑿事實,向人們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發(fā)生在學術界(文化戰(zhàn)線)的多起驚世大案,來證明其腐敗已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比如:中國辭書第一案,共和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抄襲之作,90年代一大學案,90年代中國書評第一案,中國語言學界第一訴訟案.......。這些都有具體人、時間、學位和具體腐敗事實的案例,從深層次給予了批判。筆鋒犀利之處,丑行暴露無遺,足令世人震驚和反思。
揭露丑惡是為著批判,鞭撻腐敗是為了弘揚正氣?!杜小返淖髡咴诮衣斗N種丑聞事例的同時,還追根尋源,透過現(xiàn)象,去挖掘幕后最本質的要害內容。比如一些高等學府出現(xiàn)的教材、論文、專著等類的抄襲剽竊行為,之所以難以絕禁,其根源在于:1.本校從維護自己聲譽出發(fā),不愿揭露這方面的丑聞,故防范杜絕措施,也無從談起;2.某些師生,從共同利益出發(fā),互相“協(xié)作”,沆瀣一氣,加之審查部門的官僚主義作風,滋長了歪風橫行;3.單位保護主義所致。盡管丑行揭露,也視而不見,還千方百計使他過關,完成某種達標……。這一切都說明,請除雜草,如不從根上解決問題,過后它們還會春風吹又生。
魯迅先生有一句名言:“假的就是假的,偽裝應當剝去”。同各種造假行為一樣,學術造假作偽,也須拿起法律這個武器,揭露、批判它們的種種丑行,維護自己的權益,才能保持學術界的一個美好環(huán)境。
《中國學術腐敗批判》楊守建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2定價: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