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長新
清乾隆、嘉慶年間,東北遼陽出了一位有名的才子,叫王爾烈。
幼年時,王爾烈在當(dāng)?shù)乜菢撬綄W(xué)館就讀。這年秋天,他和同學(xué)們跟著老師去郊外游玩。面對金菊盛開的原野,老師聯(lián)興大發(fā),當(dāng)即出對:
野外黃花好似金釘釘?shù)?img align="lef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01/08/10/qkimagesmjxkmjxk2105mjxk210529-1-l.jpg">
同學(xué)們聽了,都面面相覷,不知所措,只有王爾烈若有所思。他眼前浮現(xiàn)出遼陽城內(nèi)金代白塔的圖景:塔勢如涌出,高矗紅日近,登臨出世界,崢嶸如鬼工。于是,他便以白塔為題對出下聯(lián):
城內(nèi)白塔猶如玉鉆鉆天
此聯(lián)一出,老師欣喜,同學(xué)恭賀,倒讓王爾烈有些不好意思。他決心不辜負(fù)師友的期望,從此更加勤奮。
王爾烈念了四年私塾,因家境貧寒,只得中途輟學(xué)。為了謀生,父親送他到遼陽城南千山龍泉寺當(dāng)雜工。但他并沒有中斷學(xué)習(xí),一有機(jī)會便向寺內(nèi)有學(xué)問的僧人請教。
轉(zhuǎn)眼冬天來臨。這日天降大雪,寺內(nèi)小和尚與打雜的都來掃雪,一高興,大家便用雪堆了個觀世音菩薩像。正好讓元空方丈看到,便吟出一個上聯(lián):
雪積觀音,日出化身歸南海
王爾烈聽了,覺得方丈的出句再妙不過了。日出之后,“雪積觀音”定會消融,雪化作水,水匯于川,川歸于海,還妙在“南?!鼻珊稀坝^音”,因為傳說“觀音”常住“南?!逼胀由?,所以人稱“南海觀音”。
方丈的出句是妙,可是怎么對才好呢?zé)王读蚁肓撕靡粫?,他由“雪”想到了“云”,那飄浮無定的漫天云霞,變幻多端,有時的形狀,不就像是十八羅漢嗎熡謔牽他便上前說:“我來給方丈對個下句。”說完念道,
云成羅漢,風(fēng)吹漫步到西天
這下聯(lián)神思馳騁,意象生動,對得委實工巧。打這以后,元空方丈就將王爾烈收為身邊茶童。
有一天,方丈帶領(lǐng)眾人乘船去大安寺。大安寺的小尼姑正在湖邊汲水。她見撐船的小和尚影子倒映在水中,船篙又正好打在他自己的影子上,逗得她直笑,等船靠近了,這個靈巧的小尼姑脫口說道:
和尚撐船,篙打湖心羅漢
方丈年長,不便與之計較。幾個小和尚又胸?zé)o點墨,難以應(yīng)對。正在窘迫之際,只見王爾烈從船頭站起沖小尼姑一笑,隨即說出下聯(lián):
尼姑汲水,繩系潭底觀音
小尼姑一想,自己探身提水時,影子不是也映在潭內(nèi)嗎熕不好意思地笑笑,挑上水走了。王爾烈小小年紀(jì),就這般敏捷,方丈不禁暗自稱贊。從大安寺歸來,他便收王爾烈為徒,熱心教授詩文。
乾隆三十一年,王爾烈在盛京省城參加鄉(xiāng)試考中舉人。五年后,又在京城考中貢士,經(jīng)乾隆皇帝的殿試,考中二甲頭名進(jìn)士,并點為翰林院吉士,后任翰林院編修。王爾烈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民間流傳著有關(guān)他的不少有趣的傳說。
有次,乾隆皇帝派王爾烈去江南主考。應(yīng)試的學(xué)院舉子都有些名氣并自視清高,許多主考都遭他們的奚落譏諷。王爾烈自然也未能幸免。他剛到,有人便在他下榻的館驛門上貼了一副楹聯(lián)的上聯(lián):
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
王爾烈心明如鏡,但他佯裝不知,問道:“莫非此間不貼對聯(lián),只貼春條煛
眾舉子自鳴得意,笑答:“大人有所不知,皆因我等才疏學(xué)淺,勉強(qiáng)寫出一個上聯(lián),早已意盡詞窮,還請大人不吝賜教?!闭f著便把筆硯捧了上來。王爾烈暗自一笑,懸腕揮毫,寫出瀟灑俊秀的九個大字:
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
眾舉子看罷,一個個瞠目結(jié)舌,不得不打心中贊道:“縱有千山萬水,全包含在天地之間,多少才子也抵不過一個圣人啊牎貝喲耍“壓倒三江王爾烈”的美名便傳開了。
選自《山海經(jīng)》199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