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國
朱
鄰居小王的女兒,出生才6個月,十分可愛。但令小王夫婦不安的是,入春以來,女兒出汗特別多,上半夜睡著后出汗更加明顯;另外,小家伙特別容易興奮,有時關門聲稍響就驚跳不已;她的頭發(fā)也不對勁,顯得稀黃,頭枕部頭發(fā)已稀成禿狀。經(jīng)醫(yī)院醫(yī)生檢查,拍攝腕部X線片,抽血查鈣、磷、AKP等,確診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經(jīng)過一階段治療,出汗、驚跳等癥狀明顯好轉。
出汗過多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個臨床癥狀。小兒代謝旺盛,活潑好動,出汗常較成人多;另外,天氣炎熱,衣被過多,進食過快,緊張,恐懼等均可引起出汗過多,此種情況均為生理性出汗,家長不必多慮。但如果小兒安靜時多汗,或睡眠中汗出淋漓,或全身性出汗,則要考慮可能是疾病所致。
引起小兒出汗過多的疾病
常見的主要有以下幾類:
1、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2、肺結核。
3、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炎等。
4、低血糖、甲狀腺功能亢進。
5、退熱藥使用過量。
簡易自我辨別
各種疾病引起的出汗過多在出汗時間、部位、伴隨癥狀上均有其特點:
活動性佝僂病多為晚上入睡后出汗,熟睡后逐漸減少,伴易驚、骨骼畸形。
通宵出汗,伴低熱,要警惕結核病或其他慢性病。
空腹時多汗,伴頭暈應注意低血糖。
多汗伴關節(jié)酸痛、心跳增快應注意風濕熱。
全身性出汗過多多為結核病、風濕熱、低血糖、甲亢等。
頭部多汗多見于佝僂病。
單側肢體出汗應注意對側腦腫瘤等顱內(nèi)病變。
如果懷疑小兒為病理性出汗過多,需要經(jīng)過兒科醫(yī)生詳細的體格檢查,必要的實驗室檢查,才能作出有關疾病的診斷。
常用處理方法
在門診常常遇見一些小兒,汗出濕衣,著涼感冒,甚至引起肺炎,誘發(fā)哮喘發(fā)作,打針、住院,影響了小兒正常的學習、生活、生長,對這部分小兒,必須積極止汗。
中醫(yī)藥治療小兒多汗癥有獨到的效果,根據(jù)小兒出汗部位、時間,伴隨不適癥狀,辨證為氣虛、陰虛、濕熱,應用益氣固表、養(yǎng)陰止汗、清熱化濕等方法治療可使出汗減少,體質增強,減少感冒。
對氣虛汗出、反復感冒的小兒,家長可在小兒感冒緩解期讓其服用一些益氣固表中藥:黃芪20克太子參20克紅棗20克,久服有益于健康,達到減少出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