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昀
“孩子在家里很活潑,出了門卻判若兩人?!眲e小看這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是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的時候了。
家長說:
小麗媽媽——我發(fā)現小麗在幼兒園與在家里不一樣,尤其是老師組織活動時,她一點也“沖”不出去,表演兒歌時,明明在家背得很好的,也不舉手;發(fā)點心的時候,小朋友把她的手推開,她就等在一邊。
菲菲爸爸——我們菲菲小時候身體不好,家里人都很寶貝她。長大以后我發(fā)現她在外面膽子很小,別的小朋友要和她玩,她總是害羞地躲開。到朋友家去做客,讓她開口喊人要費九牛二虎之力。
成成爸爸——成成這孩子長得挺結實的,但常被人欺負,也不敢還擊。有一次,那個經常欺負他的小孩又跑過來撞他,正好被我看見,我就警告了他。后來這孩子還是經常欺負成成,我就找老師把他們兩人調開了,這孩子,出了門膽子小,白長了一個大個子。
在家里挺正常的孩子,出了門膽子就小了,他們的自信心似乎都留在家里了,孩子到底懼怕什么呢?
孩子怕什么?
與成人相比,孩子的畏懼之處有:在公眾場合與陌生人說話;
向別人提出要求;
在陌生的環(huán)境里活動;
與陌生的小朋友玩;
當眾表演節(jié)目;
重新嘗試失敗過的事;
自己不如別的孩子,讓父母失望。
在幼兒園老師眼里,孩子的這種不“出趟”又是怎樣的情況呢?
老師說:
趙老師——尤其是在托班的時候,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開始時讓孩子去活動室玩很困難,只有幾個膽子大一些的會去玩,大部分的孩子只會坐在小凳子上看別人玩。我認為這是嬰幼兒對自己的保護心理,當他對周圍環(huán)境或某項新活動沒有把握的時候,他寧愿克制自己的好奇心采取觀望態(tài)度,此時需要成人的鼓勵和有效引導。
林老師——到孩子上中班或大班時,這種心理往往表現在開展集體活動時,大多數孩子不愿意帶頭做某種新的嘗試。比如,我讓孩子們表演節(jié)目,他們只是坐著,沒有人主動站起來表演。我看見平時較大膽的東東有躍躍欲試的表情,我就用眼神鼓勵他,向他點點頭,他接收了我的“信號”,站起來唱了兒歌。我熱情地表揚了他,又點了軍軍的名,有了東東的榜樣,軍軍也大大方方地背了一首唐詩。氣氛熱烈起來,孩子們的態(tài)度也主動多了。
金老師——有的孩子在努力地嘗試,但由于能力的差異顯得軟弱。比如我們班上的小靜,當我發(fā)圖書的時候,孩子們會興奮地擠上來,小靜也一起來了,但她的個子小,力氣也小,每次都被擠在最外面,后來她就不來擠了,每次都拿別人挑剩的。我發(fā)現后再發(fā)圖書時就不允許孩子們擠成一團了。而且,我會經常讓小靜給我?guī)忘c忙,有時讓她單獨去隔壁班幫我拿件教具,鍛煉鍛煉她。
為什么孩子會不“出趟”呢?
——是不是家長不夠耐心?
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家長的態(tài)度是十分重要的。家長必須是溫和的,而且要有足夠的耐心。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有反復的,當孩子的表現不盡人意時,家長尤其不能有失望的表情,孩子是很敏感的,當他的表現不佳時,他的情緒已經十分緊張了,家長的失望會加重他的不安心理,給他的下一次嘗試帶來心理負擔。久而久之,對新的嘗試,孩子會有畏懼心理,尤其是環(huán)境又相對比較陌生的時候,他的心理障礙會遏止他的好奇心和表現欲。
——你給他鼓勵了嗎?
孩子在進行一種新的嘗試尤其是在公眾場合時,他會覺得緊張、激動并且會十分害怕,這時他往往會尋求親人或老師的支持,當他尋找支持而沒有找到的時候,以上的情緒會加深加大,產生壓抑他的情緒興奮點的障礙,使他裹足不前,并導致習慣性的羞澀、躲閃和不愿意的表現。
——你對他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家長往往會對孩子有很多的期望,于是在日常生活的言談中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來,比如:“好好學琴,媽媽這輩子就靠你了?!薄澳阍趺催B這也不敢?”這樣的話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心理上的束縛和壓力。但孩子的天賦也許并不能達到家長的要求,當他遇上障礙時,壓力會更大。尤其是在有陌生人在場時,這樣的言語會嚴重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增加他的自卑感,當他遇上挑戰(zhàn)時會首先采用消極、回避的態(tài)度。
——包辦代替會使他產生惰性。
孩子的不“出趟”有時是因為父母為他做得太多,處處護著,使孩子缺少與外界的交流,社會交際能力沒有機會提高,當孩子在社會活動中遭受挫折時,家長往往會替他出頭,孩子得不到鍛煉,自然會怯場。
專家?guī)湍忝?/p>
孩子自信心的培養(yǎng)需要周圍大人的幫忙,夸獎、鼓勵、友善的態(tài)度都是十分有效的,關鍵是抓住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打開孩子的心扉。
1.微笑、點頭——鼓勵
當孩子面臨選擇和挑戰(zhàn)的時候,注意他的眼神,如果他正看著你,請對他微笑,并且微微地點點頭用你溫和的表情給他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效果比大聲催促他要好得多。
2.裝作沒看見
孩子在進行新的嘗試失敗時既不要去批評他,也不要立刻去幫助他,這時不妨讓他自己面對失敗,對孩子來說忽略他的失敗是最好的,這樣對他的自尊心有好處,也有利于他自己尋求解決的辦法,免得他一味地依賴家長。
3.及時肯定
孩子獲得一次成功便是培養(yǎng)他自信心的一次機會。如果他在自己的努力下獲得成功時又得到家長或老師的肯定,會使他獲得情緒上的興奮點,同時再加上一點小小的孩子易于達到的新要求,會取得很好的“期待效應”,這樣的內動力會驅使孩子們主動提高自己的能力。
4.適當幫助
孩子畢竟是孩子,會遇上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此時你需要與他共商對策,尋找失敗的原因。比如在幼兒園里總有個孩子攻擊他,那么先與孩子一起探討兩人是否有什么矛盾,找到原因后讓孩子自己去解決,而不是立刻去向老師告狀;如果是個無理取鬧的孩子,這個狀也要讓你的孩子自己去告;如果依然無法解決的話,讓你的孩子受到攻擊時勇敢反抗好了??傊?,教他方法,讓他自己去做。
自信心是可以在后天進行培養(yǎng)的,內向的孩子不一定不自信,外向的孩子不一定不怯場。家長在這方面一定要做一個有心人,幫助孩子把家里的自信心帶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