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說臟話怎么辦?
自從兒子上了幼兒園,就學會了說“放屁”之類的話,越糾正他,他說得越兇,我該拿他怎么辦?
武漢趙倩
孩子說不雅的話,大多是成長過程中一時好玩的“游戲”,大人不必過于擔心,只要孩子覺得玩夠了,或是得不到預(yù)期中大人緊張的反應(yīng),他們對這種游戲很快就會失去興趣。但是如果孩子愈演愈烈,已從“游戲”性質(zhì)轉(zhuǎn)變?yōu)椤傲晳T”或“困擾行為”,父母就須關(guān)心孩子“學習”這些語言的來源,以及孩子說這些語言的目的:是好玩,還是在用臟話罵人,并讓孩子了解這些語言的意思,以及這種行為會對別人造成的困擾。而且,父母自己切不可說些不雅的話。慢慢地,孩子會改變這種不良習慣的。
“教唆”式逗樂可取嗎?
小外甥2歲半了,特別可愛,全家人都喜歡逗他玩。但他爸爸媽媽常逗他玩“打你爸爸”、“打你媽媽”之類的“游戲”,每每在他準確地完成“指令”動作后,全家人就大笑一番。這類逗樂會不會影響孩子將來的人格發(fā)展?
哈爾濱楊柳
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青少年,喜歡以攻擊他人或損壞物件取樂,如無緣無故地甩石頭砸別人的玻璃,故意毀壞公共設(shè)施,隨意采摘花木,捉弄攻擊同學,甚至故意傷害他人等。這些類似惡作劇的反社會行為,實質(zhì)上就是幼年時期“打人”動作的延續(xù)和升級。因為嬰幼兒的心理,就像一張待畫的白紙,童年的行為和情感反應(yīng),會在這張白紙上留下難以消退的印跡,為日后人格發(fā)展埋下伏筆。
逗孩子的方法有許多,但千萬不可“教唆”。
扔?xùn)|西是不是“搞破壞”?
女兒1歲后,就“喜歡”上了扔?xùn)|西,無論拿了什么都往地上丟,還不時發(fā)出哈哈的大笑。對此,我太太憂心忡忡,擔心孩子心態(tài)不健康。太太的擔心多余嗎?
河南范偉
小孩子在10到11個月大時,會在無意中發(fā)現(xiàn),他們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一些小東西弄出“變化”來,于是一而再地玩這種游戲。但對他們來說這并不純粹是“玩”。在“他丟你撿”的過程中,他正在學習一種“因果”關(guān)系,如丟下去后會有聲音,而且不同的東西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在不同的地點丟也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如地毯與地磚。
小孩子多半喜歡一再重復(fù)的游戲,大人可能會覺得厭倦,但孩子卻樂此不疲。所以,做父母的,看到孩子丟東西,不必心慌,因為對孩子而言,這也是一種學習。
為什么孩子在學校是“啞巴”?
我女兒7歲,平常在家話可多了,小嘴巴總說個沒完,可是到了學校就成了“啞巴”。她是不是得了“自閉癥”?
常州鄒萍萍
有些孩子確實并無語言表達上的困難,不論在家或在熟悉的環(huán)境,都可以溝通自如。但到了某些環(huán)境,嘴巴就像拉上了拉鏈。最常見的是在家里話很多,到了學校就不說話了,也有些是只和小朋友說話,卻不和老師說話,且長時間如此。
這類孩子可能患有“選擇性失語癥”,孩子當中并不少見,大約有千分之的比率,女孩略多于男孩。不能說他們就是“自閉癥”。真正的“自閉癥”患者是有情感發(fā)展障礙的,語言表達常常是不能而非不愿。而患“選擇性失語癥”的孩子情感發(fā)展正常,語言表達是不愿而非不能。
“選擇性失語癥”患者是有說話能力的,只是不肯開口,到孩子大
點之后自己會改善,只是無法預(yù)測何時能改善。大多數(shù)是小學時就能有突破,少數(shù)患者可能持續(xù)久一點。家長要做的是給他們時間,不要在別人面前羞辱他們,也不要
味逼他們,壓力越大,孩子越無法表達;家長越是強調(diào),孩子越無法突破。讓孩子過得快樂一些,有了自信心,突破會比較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