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秉奎
那是幾年前的一件事。青年小D由內科轉來肝炎??崎T診,手持一張谷丙轉氨酶60單位的肝功能化驗單。我請他坐下講話,他說害怕“交叉感染”,便站立著敘述病史:“近幾天來突然感到腹脹、肝區(qū)痛、胃口不好、尿色深黃、乏力……”我要他上診查床檢查,他躊躇良久,才無可奈何地躺了上去。我在他的右側肋緣下1厘米處捫到肝臟,他連呼疼痛。根據(jù)體型和肝臟的質地,并不像肝腫大,為何觸痛這么明顯?我雖心存疑慮,但仍根據(jù)當時的(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在診斷書上寫下“疑似肝炎”幾個字。我給他開了病假單,要他回家注意隔離,并填寫了傳染病報告單。
第二天,小D十分尷尬地來找我,說自己并沒有患肝炎。防疫站昨天收到了傳染病報告后按照規(guī)定上門消毒,并通知他孩子在檢疫期內要離開幼兒園。在食品廠工作的妻子暫時也不能上班。面對這樣的結局,他只能對我實話實說。原來,單位里組織義務獻血,正好輪到小D,他很健康,卻害怕獻血傷了身子,便動足腦子想法裝病。裝什么病呢?他忽然想起一位得過肝炎的熟人說過,肝功能檢查前不宜劇烈活動,否則轉氨酶可能輕度增高。于是,小D在肝功能檢查之前特地沿著人行道跑了幾千米……至于敘述的癥狀,都是根據(jù)書本編造的;體檢時肝臟的觸痛也是假裝的。我聽了前因后果后讓小D復查肝功能,結果一切正常。在嚴肅批評了小D后,我撤消了“疑似肝炎”的診斷。
這個小故事似乎可笑,卻是真實的?,F(xiàn)在,義務獻血已改為無償獻血,人們對獻血的認識和熱情都有了很大提高。但確實仍有個別人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向懂得些醫(yī)學常識的人打聽,有什么辦法可在獻血體檢時被“淘汰”掉。另外,還有不少符合獻血條件的青年人對獻血懷有恐懼心理。
獻血真的會影響人體的健康嗎?非也。一次獻血200毫升對一個健康人來說是完全可以承受的。獻血后,組織液進入毛細血管。血容量很快恢復:肝臟加快制造白蛋白,如營養(yǎng)充足,幾天內即可補足;恢復得較慢的是紅細胞,也只大約需2-3周。人們對獻血的疑慮主要是來自心理上的恐懼。
其實,適量獻血對人體可能還有不少好處呢!國外的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男性獻血有助于預防癌癥和冠心病。研究認為,盡管鐵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一種營養(yǎng)素,但當男性體內鐵的含量超過正常值的10%時,發(fā)生癌癥的概率便會增高。芬蘭醫(yī)學家對2682名中年男性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有規(guī)律獻血者冠心病的發(fā)病危險性比沒有獻血的人要明顯降低。這主要得益于輕微的鐵不足。眾所周知,世界各國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要高好幾歲。探其原因,女性的“月經(jīng)優(yōu)勢”(一個月經(jīng)周期的行經(jīng)量約30-180毫升)功不可沒。
獻血后人可能會感到疲乏、困倦,但只要適當休息幾天,注意營養(yǎng)(也不必刻意“進補”),很快就會恢復。像小D那樣弄巧成拙、逃避獻血,實在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