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勇強(qiáng)等
每秒擺一下陸勇強(qiáng)
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幼時的夢想越走越遠(yuǎn),風(fēng)霜的磨礪和肩上的重?fù)?dān)時時讓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辦。
有一個3只鐘的故事總在這時候給我啟迪。
一只新組裝好的小鐘放在了兩只舊鐘當(dāng)中。兩只舊鐘“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著。
其中一只舊鐘對小鐘說:“來吧,你也該工作了??墒俏矣悬c(diǎn)擔(dān)心,你走完三千二百萬次后,恐怕便吃不消了?!?/p>
“天哪!三千二百萬次。”小鐘吃驚不已?!耙易鲞@么大的事?辦不到,辦不到。”
另一只舊鐘說:“別聽他胡說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鐘滴答擺一下就行了?!?/p>
“天下哪有這樣簡單的事?!毙$妼⑿艑⒁??!叭绻@樣,我就試試吧?!?/p>
小鐘很輕松地每秒鐘“滴答”擺一下,不知不覺中,一年過去了,它擺了三千二百萬次。
每個人都渴望夢想成真,成功卻似乎遠(yuǎn)在天邊遙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讓我們懷疑自己的能力,放棄努力。其實(shí),我們不必想以后的事,一年、甚至一月之后的事,只要想著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明天我該做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像那只鐘一樣,每秒“滴答”擺一下,成功的喜悅就會慢慢浸潤我們的生命。
(聞銘摘自《商界》1999年第11期)
無人島石磊
近日在東京一份休閑雜志上讀到一個美女專題,一個關(guān)于亞洲美女的特別報道,有香港、上海、臺北、馬尼拉和東京的美女代表登場,一方山水一方人,一地的美女自然有一地的姿色。
專題里提給美女們的一個問題大有看頭:小姐,如果去無人島的話,請問你會帶些什么東西?
馬尼拉姑娘說:她會帶本《圣經(jīng)》去,到了無人島可以繼續(xù)追隨上帝。這個美女真是精神至上,不愁吃不愁穿,上帝帶領(lǐng)大家餐風(fēng)露宿,那個無人島仿佛極樂世界,一個廣闊的超級教堂。中國美女就沒有這么浪漫,考慮問題實(shí)際得多,或者叫做有頭腦。香港姑娘說:去無人島當(dāng)然要帶上大米。上海姑娘異曲同工,認(rèn)為必須帶上火柴,有了火才可以做飯菜。你看中國女人有多實(shí)際,漂亮姐姐也不例外,去無人島都那么井井有條。這是胃袋至上,最腳踏實(shí)地了。東京姑娘對食物考慮不多,卻對衛(wèi)生極其講究.毫不猶豫地表示,去無人島一定要帶好如廁的衛(wèi)生紙,而且要帶足一生的用量。不是杞人憂天,既然做了一回人,就不能馬虎,保持住人的本色是我們的天職。即使上了無人島也不能隨波逐流變成野獸。臺北小姐還有一個堅(jiān)持,上島時務(wù)必帶上大哥大,可以用來聊天、呼救、接受采訪,還可以忙里偷閑做一兩筆生意,生活用品里沒有比大哥大更必需的了。相比之下上海女孩子腦筋最復(fù)雜,誰能保證無人島不是一個是非之地?上那個地方去怎么能不帶上武器?萬一趕巧碰上一場暴亂怎么辦?赤手空拳豈非等死?說這個話的是一個20歲也不滿的上海女生。我想她小的時候大概不太看童話,不太能夠想像現(xiàn)實(shí)以外的世界,無人島的野趣到了她的眼里,變成一片腰風(fēng)血雨。
各地美女有一件共同想帶的東西:親愛之人,包括男朋友,小兒女,閨中密友。帶上人去沒有人的地方。
(可義摘自1999年11月1日《深圳晚報》)
財主的選擇飛碩
有一個財主犯了罪,被帶到縣太爺那里審問??h太爺為了證明自己是個清官,提出了三種接受懲罰的方式讓財主選擇:第一種是罰50兩銀子,第二種是抽50皮鞭,第三種是生吃5斤大蒜。財主既怕花錢又怕挨打,就選擇了第三種。
在人們的圍觀下,財主開始吃大蒜,“吃大蒜倒不是什么難事,這是最輕的懲罰了。”當(dāng)吃下第一顆大蒜時,財主這樣想,可他越往下吃越感到難受,吃完2斤大蒜的時候,他感到自己的五臟六腑都在翻騰,像被烈火炙烤著一樣,他流著淚喊道:“我不吃大蒜了,我寧愿挨50皮鞭!”
執(zhí)法的衙役剝?nèi)ヘ斨鞯囊路?,把財主按到一條長板凳上,當(dāng)著他的面把皮鞭蘸上了鹽水和辣椒粉。財主看得膽戰(zhàn)心驚,嚇得渾身發(fā)抖。當(dāng)皮鞭落在財主的背上時,財主像殺豬一樣嚎叫起來,打到第10下的時候,財主痛得屁滾尿流,終于忍受不住痛苦地叫道:“青天大老爺啊,可憐可憐我吧,別再打我了,罰我50兩銀子吧?!?/p>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譬如,有些人為了省錢,寧愿忽視自己的健康,可等到他吃夠了苦頭,不得不為健康大把花錢時,已經(jīng)太遲了。
(周相波摘自《健康天地》1999年第11期)
一枚硬幣王日華
兩個年輕人一同尋找工作,一個是英國人,一個是猶太人。
一枚硬幣躺在地上,英國青年看也不看地走了過去,猶太青年卻激動地將它撿起。
英國青年對猶太青年的舉動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幣也撿,真沒出息!
猶太青年望著遠(yuǎn)去的英國青年心生感慨:讓錢白白地從身邊溜走,真沒出息!
兩個人同時走進(jìn)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資也低,英國青年不屑一顧地走了,而猶太青年卻高興地留了下來。
兩年后,兩人在街上相遇,猶太青年已成了老板,而英國青年還在尋找工作。英國青年對此不可理解,說:“你這么沒出息的人怎么能這么快地‘發(fā)了?”猶太青年說:“因?yàn)槲覜]有像你那樣紳士般地從一枚硬幣上邁過去。你連一枚硬幣都不要,怎么會發(fā)大財呢?”
英國青年并非不要錢,可他眼睛盯著的是大錢而不是小錢,所以他的錢總在明天。這就是問題的答案。
(王駿摘自1999年11月6日《生活日報》)
小約翰想要一輛自行車
譯/郭京帥
小約翰向媽媽要一輛新自行車,媽媽想,應(yīng)該讓小約翰看看自己平時的表現(xiàn),判斷是不是應(yīng)該得到這個獎賞,于是她說:“寶貝,現(xiàn)在可不是圣誕節(jié),我們也不是富得能讓你想買什么就買什么。這樣吧,你為什么不給上帝寫封信,向他祈禱一輛?”
小約翰大發(fā)脾氣也沒有用,被媽媽送回了房間,最后還是坐下來給上帝寫信。
親愛的上帝:
今年我一直是個好孩子,如能得到一輛新自行車,不勝感謝!
您的朋友約翰
小約翰寫完一想,上帝一定知道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小壞蛋,于是趕緊把信撕掉重寫。
親愛的上帝:
今年我一直是個表現(xiàn)還不錯的孩子,我想要一輛新自行車。
您真誠的約翰
小約翰想一想,這還是不誠實(shí),撕掉重來。
親愛的上帝:
今年我一直想做個好孩子,我可以得到一輛新自行車嗎?
約翰
寫完后小約翰捫心自問,知道自己一直表現(xiàn)很差,什么新東西也不配,于是沮喪地把信扔進(jìn)垃圾桶,灰溜溜走出家門,準(zhǔn)備到教堂去——他想那兒離上帝應(yīng)該近一些。
走進(jìn)教堂跪下,小約翰正在考慮該如何檢討自己,眼光忽然落在圣母瑪利亞的塑像上。他跳起來,抓起塑像就跑了。
一口氣跑回家,小約翰把塑像藏在床底下,開始給上帝寫信。
親愛的上帝:
你媽媽現(xiàn)在在我的手里,如果想見她的話,拿一輛新的自行車來交換。
你知道我是誰
(周慶偉摘自1999年11月4日
《齊魯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