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力
京城虎坊橋路口西南,數(shù)十戶居民遷走了,一片破廠房變樣了,舊都名勝湖廣會館楞是在原地復原了。青磚紅柱大瓦房,畫棟雕梁古戲臺,變舊為新,又不走樣離譜??粗嫣褂H切,品著夠味兒,不能不招人迎著鑼鼓點兒邁進門,聽一段西皮二黃,過一番十足過戲癮。
門外戲牌橫列,臺上燈火通明,名角兒格外精神,連龍?zhí)锥己敛贿d色。觀眾未必知道,戲迷心中有數(shù),還有一位龍?zhí)讻]登臺,那是一位不上臺的龍?zhí)?,一位鐘情國粹藝術的大龍?zhí)住_@位戲外龍?zhí)?,名叫許立仁,職務有三:北京戲曲博物館館長、北京湖廣會館大戲樓總經理、北京天橋投資開發(fā)公司總經理。三者的關系可以解釋為:企業(yè)文化、企業(yè)投資辦文化、企業(yè)經營文化,促使文化產業(yè)化,兩個文明建設一肩挑。
1992年成立的天橋投資開發(fā)公司,是在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精神鼓舞下誕生的,最初的設想是改造天橋地區(qū),期待10年大變。1993年“天開”公司參與湖廣會館修復工程,1994年負責工程的整體資金投入,迄今已3000余萬元。身為公司副總的許立仁專管這項工程。在當時的副市長何魯麗、區(qū)委書記劉敬民等各級領導的直接指導下,湖廣會館工程順利竣工。1996年5月8日,湖南廣會館戲樓率先開放,從此天天有戲,每年只歇年三十這一天,一直唱到了如今。
還天天有戲,在電視已經普及、娛樂項目日益豐富的今天,談何容易?首先是臺上要有人演,其次是臺下要人看,再次是戲票能賣出去,更主要的一點是要讓人知道有這么個看戲地道的好地方。經營的一第階段,許立仁與北京京劇院簽定合同,按天付酬,絕不回戲,保證了劇團的收入;邀請周圍的戲迷來看戲捧場,保證了戲樓的人氣;引進歷史悠久的賡揚集票友活動,專人主持,活動定期,名家助陣,票價低廉;大力宣傳會館,借助了湖廣會館的無形資產——180多年的歷史、豐富的人文資源,孫中山先生在此出席中國國民黨成立大會并多次演講,譚金培、余叔巖、梅蘭芳諸位老板(舊時對京劇大師的尊稱)都曾在這里登陸臺獻藝。世界十大木結構劇場建筑,湖廣會館榜上有名。第二階段,配備英文字幕和解說材料,與飯店和國內外大小旅行社建立聯(lián)系,使看京劇逐漸成為港澳臺和外國游客來京旅游的必備內容;精心開發(fā)出20余道戲曲趣味菜,變戲名為菜名,臉譜為菜譜,豐富了湖廣會館飯店的文化內涵。第三階段,廣邀京、津、汴各戲曲團體或名角在此亮相,邀請外國京劇愛好者在此一顯所學;繼續(xù)完善硬件設施,建成北京第100家博物館——北京第100家博物館——北京戲曲博物館;參與各種公益活動,如賑災義演、配合學校和機關的愛國主義教育等。
龍?zhí)椎慕巧瓦@樣一步步套上了,而當初許立仁的理想可不是當龍?zhí)?,他是想當一個威風凜凜的京劇武生。立仁的外祖母是河北梆子刀馬旦,母親是京劇武生,后來成了戲校教師。立仁自小隨著母親和劇團師。立仁自小隨著母親和導師團轉,在后臺長大、對廣和、開明、大眾、丹桂等南城老戲園子無一不熟,看見大人練功就跟著比劃,聽見鑼鼓點兒就興奮異常。母親不愿自己接這個班,堅決要他去上學。立仁放棄了當武生的念頭,課余時間學起了繪畫,專畫戲曲人物,還學會了扎靠,以微薄收入貼補家用。后來是插隊,困退,找了個畫彩蛋和絹片的活。再后來分到電影院,從跑片、出納、總務一直干到副經理,之后調到宣武區(qū)文化局。他曾擔任過9集電視專題片《城南史跡》的總撰稿,其中他最喜歡的那集叫“梨園之鄉(xiāng)”。他說宣武區(qū)有許多可自豪的地方,與京劇的歷史關系密切就是一例,凡是唱戲的,幾乎沒有和宣武區(qū)沒淵源的,在宣武區(qū)住過的就能數(shù)出若干人。命運未讓許立仁成為京劇武生,卻戲劇性地把他推到了一個繼承傳統(tǒng)、弘揚京劇藝術的經營位置上,這龍?zhí)椎姆萘糠峭话惆??也許是因為經營戲樓的緣故,我眼中的許立仁從形像上仍與京劇演員難以區(qū)分,他總是留寸頭,腳下生風,講話脆生,話語中透著謙和與實在。說到湖廣會館戲樓作為企業(yè)經營的廣會館戲樓作為企業(yè)經營的成功經驗,他說原則有三:以信取人,以誠待人,以情感人。情、誠、信,這該是湖廣會館軟件建設的秘訣了。
老先生們格外眷戀這塊寶地,因為他們愛戲,懂得其中的文化價值。年輕人覺得這里新奇,蘊含了那么多的知識。戲迷們把這兒當作找樂的地方,因為可以不時“票”一段。老外們認為此地可再京,京劇尤美妙。曾為湖廣會館修復工程立下汗馬功勞的黃宗漢先生,現(xiàn)在還兼任會館的孫中山研究室主任,看著許立仁這大龍?zhí)茁室话嗳笋R不斷干出新的起色,心中足感寬慰。學者張中行老先生不僅常來看戲,還在留贈湖廣會館的詩中流露出自己的遺憾:“日課三餐飯,年華兩鬢霜。夢余仍有恨,未作戲中王?!睉蚯皯蚝?,漫步會館院內,移步換景,文昌閣、子午井、夢畹堂、風雨懷人館,景景有故事,不由得想到黃永玉先生在湖廣會館題寫的那幾個字:“回夢千重?!笔堑?,真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