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辟塵
兒子剛學(xué)會走路,我們“晚飯后的節(jié)目”就開始了。除去嚴寒的冬天,一年三季,一家三口總是在附近的林蔭道上散步。這對我們來說,是放松、是享受、是促進健康的肢體活動,也是天倫之樂以另一種形式的擴展與延伸。
媽媽,為什么晚霞那么紅?
為什么有的樹葉會掉下來、有的又不掉?
為什么在路燈下咱們的影子一會兒長、一會兒短,一會兒在前面、一會兒又在后面呀?
小鳥飛出來找食物,晚上都認識回家的路嗎?
……
話題是生動的、廣泛的,并隨著他的成長不斷更新、不斷豐富。有隨機的,也有有計劃有目的的。內(nèi)容有涉及精神文明的,有探討科學(xué)知識的,有對某人某事的評議的,也有學(xué)校和日常生活見聞的交流。
一天,我和他爸裝著很隨意地攀談起來。他爸說:“老張那上一年級的孩子真招人喜愛。去他家時‘叔叔好、‘阿姨好地招呼不算,別人夾菜給他吃,從不忘說聲謝謝……”
那天晚上,我給孩子洗腳,竟第一次聽到他說了聲“謝謝媽媽!”散步時的這種聲東擊西、旁敲側(cè)擊的方法,使孩子在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里、在毫無心理壓力的情況下,自覺主動地改正了缺點。
這個“晚飯后的節(jié)目”,一直到他升入三年級,功課多了后才中止。如今他已是一名六年級小學(xué)生了,老師給他的評語是:思維活躍,知識面廣,關(guān)心別人,從善如流……圖/胡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