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翔
1999年12月11日,99張家界世界特技飛行大獎賽的壓軸戲,飛機穿越被譽為天然絕險的張家界天門洞,將在下午2時舉行。這是人類首次駕機穿過自然山洞。
下午2時9分,由捷克“空中搏擊”飛行表演隊的4架茲林50LX(Zlin50LX)運動機組成的四機編隊,拉開了飛機穿越天門洞的帷幕。中央電視臺用12部攝影機將從不同位置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跟蹤報道,用現(xiàn)場直播的方式向世人介紹了這一極富挑戰(zhàn)性的飛行特技。
天門山位于張家界荷花機場正南方向6.7公里處,呈東西走向。在山的東端頂部有一高127.37米、寬57.5米、深279.42米的天然山洞,它的海拔高度1261米。天門洞由此而得名。山洞最窄處僅有28.03米寬。作為穿山巨洞,它高懸于萬仞懸崖之上,其海拔高度和飛嵌絕壁的險要位置,實為世界罕見。人徒步攀登都異常困難,更別說送攝影及救護器材了。為此,組委會在山頂上修建了一個直升機停機坪,用“小松鼠”直升機將中央電視臺記者及攝影器材送到山頂。為給大賽組委會提供資料,筆者多次駕駛米-8型直升機在天門山及天門洞口處盤旋,供攝影記者進行實地拍攝。在懸崖邊,直升機被氣流亂吹得直東搖西晃,可見山洞的氣流有多么強烈。
1999年11月,11架比賽飛機在深圳的黃田機場進行了緊張的組裝和試飛。據(jù)筆者現(xiàn)場觀看發(fā)現(xiàn),運動機大多幾何尺寸短小,多為水滴形座艙蓋,沒有前風(fēng)擋,視線極佳。有的飛機機艙地板上都裝有透明的有機玻璃。除法國“空中騎士”的兩架飛機外,其余的均是后三點式起落架,而且尾撐桿都出奇地細小,僅有大拇指那么粗。相比之下,3架俄制的蘇-26、蘇-29、蘇-31倒顯得有點人高馬大了。這三者在外觀上差不多,只是蘇-29是雙座機。
12月7日上午,11架參加比賽的飛機在B7109號直九直升機的率領(lǐng)下,帶著震耳的轟鳴,從深圳的黃田機場起飛。它們通場一周后,編著嚴整的隊形向西北方向飛去?!靶∷墒蟆敝鄙龣C則在后面壓陣并進行航拍。深圳黃田機場雖為大型國際機場,但送走這么大的“特混編隊”還是頭一次,引起了機場人員的駐足觀看,壯觀嚴整的隊形令觀眾驚嘆不已。當日下午4時50分,長途轉(zhuǎn)場的各式飛機、直升機,平安抵達此次比賽的目的地——張家界的荷花機場。為什么要用直九直升機領(lǐng)航呢?因為外國飛行員剛到中國,人生地不熟,加之比賽臨近,來不及用更多的時間進行領(lǐng)航準備;運動機機載設(shè)備簡陋,沒有陀螺磁羅盤及無線電羅盤,不具有精確領(lǐng)航的能力;采用直升機領(lǐng)航,一旦飛機中途發(fā)生故障迫降,直升機會及時實施救護。各國運動員來不及洗去征塵,到張家界的第二天就開始了各個科目的比賽。
參加這次飛行大獎賽的飛行員都是世界第一流的飛行高手,排名順序很靠前。國際航聯(lián)(FAI)每兩年舉辦一次特技飛行錦標賽,并在此基礎(chǔ)上舉辦特技飛行大獎賽。排名前12位的選手,才有資格參加這次穿越自然山洞的壯舉。為了搞好這次比賽及穿越活動,張家界荷花機場作好了空域及航線的調(diào)配工作,使比賽得以順利進行。參賽的各國飛行員經(jīng)過激烈的角逐,以總積分的方式排出了大賽的名次。立陶宛的尤爾基斯·凱瑞斯名列榜首。
12月11日,荷花機場的氣象條件不理想,天空灰蒙蒙的,能見度很差,漸起的風(fēng)也為穿越天門洞的活動增加了懸念。難度的加大,給這次穿越活動籠罩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十萬名觀眾匯集天門山下的機場及四周,等待目睹人類駕機穿越自然山洞的表演。一時間,望遠鏡也成了張家界最搶手的商品。
匈牙利飛行員彼得·貝森耶,在萬人矚目下駕駛飛機起飛了。他在世界上排名第一,這次總積分排名第三。他起飛后先爬高,然后飛抵洞口處反復(fù)盤旋,一方面仔細觀察,一方面調(diào)整心態(tài)。顯然,飛行員駕駛飛機只要和山體的任何一個部分發(fā)生碰撞,他的生還概率都為零,絕無求生的可能。按國際航聯(lián)規(guī)定,在飛行特技大獎賽中,一旦發(fā)生意外事故,其比賽自然中止。此時的彼得·貝森耶不得不謹慎從事。飛行員從感受洞口的氣流到作出是否穿越天門洞的決定,只有4秒鐘的時間,而天門洞內(nèi)近300米長的內(nèi)壁,形狀極不規(guī)則,分布著大小不等的弧形彎段,在飛機穿越過程中,會產(chǎn)生變化莫測的渦漩氣流,對飛行安全威脅很大。
基于穿越天門洞的冒險性,組委會向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投保了總額為30億元人民幣的保險,同時還為每位現(xiàn)場觀眾購買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當?shù)卣M織了30多名醫(yī)療專家,成立了3個特別救護小組,有60名醫(yī)護人員在現(xiàn)場隨時待命。在空中執(zhí)行航拍任務(wù)的直九和停放在地面上的“小松鼠”直升機,也可隨時投入搶險救護飛行。
此時,地面觀眾的視線被彼得·貝森耶的飛機所吸引,整個機場鴉雀無聲,空氣似乎都凝固了。人們緊盯著彼得的一舉一動。突然,彼得·貝森耶的飛機來個機腹朝上的倒飛,同時拉出一股醒目的白煙,從天門洞北面向南一穿而過,時間定格在14時30分。緊接著他又連續(xù)做了幾個橫滾,而后一個躍升拉起,象是慶賀自己的勝利。成功了!一項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誕生了。他的成功給全場帶來了興奮,也給后來者增添了勇氣和信心。
彼得·貝森耶的飛機著陸后,成群的記者蜂擁而至。他面對著鏡頭興奮地說,這真太讓我激動了!緊接著,俄羅斯飛行員尼古拉·鐵木弗夫駕駛蘇-26在14時38分也一穿而過,他的飛機要大一些,難度也要相對大一些。
第三個駕機起飛的是美國的塞吉·博瑞卡。他酷愛飛行,他將自己價值20萬美元的Egdge540T座機涂成黑色。他本身是飛大型民航客機的,是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的機長,曾飛過多種機型。飛運動機只能算是他的業(yè)余愛好。他在萬人矚目中,駕駛著他的“藍天夫人”也一穿而過。他飛出洞后激動地駕機打了幾個橫滾。
第四位出場的是哈薩克斯坦的薩 基·保萊克,他駕駛的是紅色的蘇-29。該機從外觀上和蘇-26相似,但卻是雙座艙,可作為教練機使用。薩 基·保萊克是世界上排名第七的選手。他也毫不費力地穿了過去。賽場上的氣氛高潮迭起,觀眾的情緒隨著飛機的升降而上下起伏,時而躍上浪尖,時而跌入低谷。隨著一個個驚險的穿越動作,觀眾席上不時發(fā)出一陣陣驚呼。
隨后起飛的兩架 (下轉(zhuǎn)第46頁) (上接第41頁)飛機,一出場就格外引人注目。他們是法國“空中騎士”表演隊的長機李爾·韋伯、僚機丹尼爾·考斯特。 他們駕駛的是 AcroEze型鴨式飛機。該機水平尾翼在前機身處,垂尾安裝在兩側(cè)水平尾翼的翼尖上。機翼則安裝在后機身上,木質(zhì)螺旋槳裝在機身后部。3個起落架又細又長,活象只只鶴腿。這種飛機是他們花3萬美元買來零部件,自己在庫房內(nèi)組裝的。更讓人感興趣的是,在他們的飛機后座上,還乘坐了一對新婚夫婦,他們是湖南湘酒王酒業(yè)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余亦農(nóng)和他的妻子徐蓓燕。兩架飛機于14時48分,以雙機重疊編隊通過了山洞的最窄處。下飛機后,余亦農(nóng)告訴記者:“以乘飛機穿越自然山洞的形式舉行婚禮,感覺真是棒極了!”隨后捷克的馬丁·斯塔哈利克駕駛Extra300S,于14時55分以倒飛的形式穿過了山洞。
緊接著出場的是一位女選手,她就是俄羅斯的斯維特蘭娜·卡帕尼娜。她是這次參加比賽及穿越天門洞活動中唯一的女性。她從1990年開始從事特技飛行,有著嫻熟和豐富的特技飛行經(jīng)驗,在去年的世界特技飛行大獎賽中獲女子組冠軍。本屆大賽的前3天,她已在張家界上空展示了她的特技風(fēng)采。這次,她駕駛著蘇-26,先是以倒飛進入山洞,然后連續(xù)滾轉(zhuǎn)6圈,真是巾幗不讓須眉。
最后一位出場穿越山洞的,是這次大獎賽的積分總冠軍、立陶宛的尤爾基斯·凱瑞斯。他駕駛的是蘇-31。他既是飛行員,又是飛機設(shè)計師,對飛行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他都能提出改進意見。他飛到洞口后,不是急于穿過,而是不慌不忙地做起特技動作來,似乎在吊著人們的胃口。在此前,人們曾問他是否要加強安全措施,他自信地回答:只要一頂安全帽就夠了!在觀眾焦急地等待之下,他非常平穩(wěn)地從山洞鉆了過去。人們以為飛行要結(jié)束了,沒想到他殺了一個“回馬槍”,又從山洞中穿過。他似乎感到意猶未盡,從北向南又穿了一次,來了個“三進山城”。至此,穿越山洞的活動正式結(jié)束,中央電視臺的直播也隨之停止。但飛行活動并沒有結(jié)束。
穿越結(jié)束后是自由飛行表演,各國的飛行員拿出了他們的看家本領(lǐng),在荷花機場上空盡展風(fēng)流?!翱罩胁珦簟北硌蓐牪桓适救?,4機近乎重疊著,拉著粗濃的白煙從天門洞呼嘯而過(見題圖),為穿越天門洞的活動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這次世紀末的航空盛會畫了個圓滿的句號。
赫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