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
小娟姑娘什么都不怕,就怕每月一次的“月經”。自從月經初潮以來,每次行經她都要痛得大汗淋漓,有時實在難以忍受。奇怪的是,每當陰道里排出一個“肉團”之后,疼痛就會很快停止,比“靈丹妙藥”還靈。起初,她對此不以為然,內心里還感謝這“肉團”為她解除了令她羞于啟齒的痛苦。后來,她從同學那里得知,許多同學行經時雖說都有程度不同的下腹疼痛,但卻沒有排“肉團”的現(xiàn)象。于是她開始緊張起來,甚至有些驚恐不安,擔心自己得了什么“怪病”。再次行經時,她將陰道里排出的“肉團”用塑料袋裝好,求助于婦科醫(yī)生。
醫(yī)生經過認真的詢問、檢查,確認這“肉團”是正常的子宮內膜,小娟姑娘沒得什么怪病,她的毛病是婦科疾病中常見的“膜樣痛經”。醫(yī)生給她開了一些活血破瘀的中藥,囑咐她在月經期一定要注意保暖、防寒,這樣痛經現(xiàn)象就會逐漸消失。
正常月經來潮時,子宮內膜呈碎片狀從陰道排出體外,因碎片體積小,容易排出,故不覺疼痛。而膜樣痛經則是子宮內膜較完整地從宮頸口排出。一般來說,未婚姑娘宮頸口比較狹小,完整的子宮內膜不容易排出,有的甚至會部分或完全堵住宮頸口,這樣子宮必然加強收縮,從而出現(xiàn)陣發(fā)性劇烈腹痛,直至完整的子宮內膜排出子宮,收縮才緩解,腹痛也隨之消失。小娟姑娘對體形比較關注,進入寒冷的冬季,穿著仍舊很單薄,造成寒邪留阻體內,寒凝血瘀,脈絡不通,子宮及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受阻,從而加重了膜樣痛經。當然,還有些姑娘的膜樣痛經是由于雌激素或孕激素分泌過盛或不足所引起。此外,子宮痙攣、子宮畸形、子宮變位、子宮頸口狹窄等均可使經血受阻,造成膜樣痛經。
其實,膜樣痛經在未婚姑娘中相當常見,只是因為“肉團”及宮頸口的大小有異,臨床癥狀不盡相同。像小娟姑娘這樣排出的“肉團”比較大,宮頸口又比較小,加上受寒等其他因素的影響,癥狀也就比較重。一般來說,輕度的膜樣痛經可以不必治療,隨著年齡增長,尤其是婚育后,這種現(xiàn)象多會自然消失。較重的膜樣痛經則影響學習、生活和工作,甚至給身心健康帶來危害,必須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針對不同病因進行治療。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哪種原因引起的膜樣痛經,都不必過度緊張,因為精神緊張、焦慮和恐懼影響子宮及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造成血流不暢,子宮供血不足,從而加重子宮肌肉痙攣而導致行經疼痛。依據傳統(tǒng)醫(yī)學的理論,通則不痛,不通則痛,膜樣痛經就是緣于這個道理。正確的辦法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活血破瘀的中藥,也可在經前1~2周服用安宮黃體酮,每次4毫克,一日兩次,共服7天或14天;或者從月經周期第21天開始,每天肌肉注射10~20毫克黃體酮,共用5天。堅持治療2~3個月,“肉團”引起的痛經就會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