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鎮(zhèn)康
有些人自卑、缺乏自信,對受到批評、指責或得不到贊許、被拒絕等,過分敏感。這便是回避型人格障礙的表現(xiàn)。下面我將一位典型的病例在各年齡階段的表現(xiàn)介紹一下。
1.這位男性從小學到中學,知心朋友不多。原因在于他總是等待別的同學主動與他交往,他才能和對方成為親密的朋友。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很自卑,認為自己一切的一切都不如別人,絲毫沒有能夠吸引別人的地方。因此,除非他能肯定自己被人喜愛,否則,不愿與別人打交道。如果不是別人耐心詢問,他絕對不會向別人說出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這種想法。
2.他從小就“膽小”,這種“膽小”并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好轉。家里來了陌生客人,他總是躲起來避而不見。他當時的想法是“我不愿意給對方留下一個壞的第一印象”。雖經(jīng)家人多次勸說,并無明顯效果。
3.他上高中后因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曾被選為學習班長。他對此顧慮重重,擔心他的建議會被同學拒絕,擔心他的工作得不到老師的贊許。他內(nèi)心深處的想法是怕自己的感情投入得不到相應的回報。結果,他找理由辭掉了學習班長這個職務。
4.隨著年齡增長,他的社會接觸相應增多,他越發(fā)變得憂心忡忡起來。在社會交往中即使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也會使他想到自己被人瞧不起和被人嘲笑。例如,有次他去商店沒有買東西,回家后便和家人講:“商店里的售貨員一定在嘲笑我?!?/p>
5.在他長大成人以后,因為他不愿承受任何可能的挫折,不愿冒任何被拒絕的風險,因此不能主動向女友表示愛慕之情,卻希望女友能主動向他求愛,所以他的戀愛多次失敗。
6.他也有在同學、同事中交幾個知心朋友的愿望,但因過分敏感,總覺得別人對他不夠熱情,自以為不會給別人留下好印象。盡管實際情況未必如此,但他還是壓抑自己,不主動表達愿意與別人親近的愿望。
7.他還故意回避一般人都能接受的一些事情。例如,高溫季節(jié)拒絕去游泳池游泳,原因是他擔心自己的身體會成為別人注意的中心和被議論的話題。
筆者認為可以把回避型人格障礙概括為焦慮的、過分敏感的、逃避的和缺乏自信的行為模式。根據(jù)國內(nèi)外某些專家學者的意見,以上7項需要具備4項以上(包括4項)才能作出回避型人格障礙的診斷;否則只能說是具有回避型人格障礙的某些特質(zhì)。
根據(jù)筆者的臨床經(jīng)驗,只要具備這種人格障礙的部分特質(zhì),就會影響其充分發(fā)揮個人的聰明才智,就會影響其在事業(yè)上取得更大成就。對于回避型人格障礙而言,預防勝于治療。預防措施包括在全社會普及心理衛(wèi)生知識,從小就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優(yōu)良心理品質(zh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