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河泉
這5輛車全部是汽油車,當時汽油汽車問世不過才剛剛20年,而這些汽車簡陋得簡直令人吃驚。最“豪華”的一輛要算是意大利的博蓋塞親王駕駛的伊塔拉牌(Itala)。這是輛意大利造的車,發(fā)動機為4汽缸40馬力(29.4千瓦),車重為2噸。其他4輛參賽的汽車分別是1輛荷蘭造的斯帕克牌,發(fā)動機為4汽缸15馬力(8.8千瓦);2輛法國造的德·迪-巴頓牌(De Dion-Bouton),發(fā)動機為2汽缸10馬力(7.4千瓦);最小的一輛是法國造的孔達爾牌3輪汽車,發(fā)動機為單缸6馬力(4.4千瓦)。
6月10日8時30分,車隊從北京城出發(fā)。當時的道路都是簡易的土路,由于雨季的到來,車隊一出北京城就陷入了泥濘之中,在當地人的幫助下人推馬拉,像螞蟻一樣簇擁著汽車往前爬行,7天才挪了321公里,而前面還有無數的山川、河流、沙漠、荒原……在等待著他們,就連汽油也只有在幾個地方才可以取到。為了減輕汽車的負載,車手們不得不扔掉隨車帶來的各種生活用品。燃料和配件的短缺,使一些賽車幾乎陷入絕境,簡直就是一場適者生存的游戲,其條件之險惡可想而知。
8月10日由博蓋塞駕駛的伊塔拉賽車第一個到達巴黎,除那輛最小的孔達爾3輪賽車在蒙古的沙漠中因迷失方向而退出比賽外,其余的賽車都于8月30日前,先后到達巴黎,歷時81天跨越歐亞大陸的北京——巴黎汽車遠征拉力賽終于落下了惟幕。令人意外的是,1982年后的1989年,這輛不凡的伊塔拉賽車竟從都靈的汽車博物館中開了出來,再次參加北京——巴黎汽車遠征拉力賽,行程22 000多公里,歷時110天,在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紀念日開進了巴黎。
目前,著名的國際性汽車拉車賽有14站的世界拉力錦標賽、11站的歐洲拉力錦標賽、6站的亞洲拉力錦標賽、6站的中東拉力錦標賽和5站的非洲拉力錦標賽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賽站有巴黎——達喀爾拉力賽、蒙特卡羅拉力賽和法國阿爾卑斯拉力賽等。1985年我國舉辦了首屆香港—北京汽車拉力賽,1994年我國被正式列為亞太拉力賽中的一站。
1987年FIA將參加拉力賽的汽車分為A、N、B幾組,這些車必須是年產量不低于5 000輛的批量生產型汽車。A組為旅行轎車(Touring Car),N組為轎車(Production Car),B組為運動車(Sports Car),其中,4輪驅動的車發(fā)動機排量不得大于1 600毫升,2輪驅動的車發(fā)動機排量可在3 000毫升以內,發(fā)動機的最大功率被限制在223千瓦以下,并且規(guī)定除可增加安全防護實施外,不得作其他改動。
通常每輛賽車都由一名車手和一名領航員組成,比賽的計分方法很復雜,與其說是比速度,不如說是比車手的素質和賽車的性能。按照FIA的規(guī)定,凡要參加世界拉力錦標賽的車隊,必須在第一年參加全年25%的比賽,在第二年參加全年50%的比賽,第三年參加的比賽要達到75%,這樣,從第四年開始才能參加全部的比賽。
為了公平競爭和增加難度,除了特殊情況,一般是禁止以任何形式勘察比賽線路的,在賽前組織者發(fā)給車手們一本《道路手冊》(Road Book),上面標有比賽的路線。全部比賽分為兩種路段,即行駛路段(Road Sections或Road Stages 簡稱RS),和特殊路段Special Stages 簡稱SS),兩種路段交錯穿插在整個賽程中。在行駛路段上,對賽車的平均車速進行了限制,所有賽車必須在指定的時間到達指定的地點報到,遲到或早到都將受罰,在這一路段,參賽車輛可以在指定的服務區(qū)域內作檢修。
特殊路段上的比賽最為精彩,該路段為全封閉狀態(tài),賽程通常不超過30公里,采取單個發(fā)車的辦法,每隔2分鐘發(fā)出一輛車。賽車在通過的每一個坡道、每一個彎道都需要車手的嫻熟駕駛技巧與領航員的高超判別能力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事故而耽誤比賽。在這一路段,每個參賽者都竭盡全力拼搏,分秒必爭,以求取得最佳積分。
比賽的最終成績是以每輛賽車在行駛路段的表現與特殊路段的行駛時間累計得出的,任何一個路段中的失誤都可能導致丟分。
參加拉力賽的賽車為了能適應比賽,在規(guī)定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了必要的改裝,如換上專門的坐椅和方向盤,加大油箱,使用優(yōu)質的賽車專用輪胎,對發(fā)動機進行強化改裝,并加固底盤的懸掛系統,加裝防滾杠,為了適應夜間的比賽,車頭上裝滿了特制的強光照明燈、搜索燈和霧燈等,加上貼滿車身的各種產品廣告,看上去一副野性十足的模樣。
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賽程最長、條件最艱苦、刺激性最強的拉力賽要屬每年1月舉行的巴黎—達喀爾拉力賽。這一賽事由前法國著名賽車手蒂埃利·薩賓于1979年倡導舉辦的。參賽的車輛從法國的巴黎出發(fā),再乘船渡過地中海,在利比亞登陸,然后穿越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熱帶草原和熱帶雨林,最終到達大西洋岸邊的賽內加爾共和國首都達喀爾(Dakar)。途經10個國家,全程13 000多公里,途中設有20多個特殊路段??偝煽冏罴训墓谲姡梢垣@得2 000萬美元的巨額獎金,而舉辦一屆拉力賽的耗資則高達3億法郎左右。
為了吸引更多的參賽者,組委會對參賽的車手和車輛沒有任何限制,什么人都可以參加,賽車也是五花八門,有小型賽車、大型貨車、摩托車,甚至還有自行車。每年的元旦都有幾百輛各種類型的車輛從巴黎郊外的凡爾賽(Versailles)出發(fā),去迎接艱險的挑戰(zhàn)。隨同出征的還有上千名記者、組委會成員、救護人員、家屬等,以及各種工作用車和生活用車,還有若干架負責指揮、導航、聯絡、搜尋和救護用的直升飛機。
賽程中最驚險刺激的就是穿越撒哈拉沙漠(Sahara)。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東西長5 600公里,南北寬1 600公里,這里的氣候條件非常惡劣,酷熱干旱,幾乎沒有生命存在,充滿了難以想象的險境,是死神經常出沒的地方,每年都在吞食著倒霉的賽車和不幸的人,車手們駕車每前進一步都是生與死的抉擇。在1988年的第10屆拉力賽中,有6人喪生,31人受重傷。然而最令人震驚的還是1986年的第8屆拉力賽,在這屆拉力賽中,本賽事的發(fā)起人蒂埃利·薩賓在乘直升飛機巡視比賽情況時,遇到了沙暴,與機上的4位同行者一起遇難。十多年來,已有幾十人在沙漠中喪生,他們包括車手、記者、組委會官員和觀眾,而因損壞被拋棄在沙漠中的賽車更是不計其數,在幾百輛參賽的車輛中,能最后到達終點的賽車往往還不足1/3,其賽程之艱險由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