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九
大猩猩天生怕羞
在美國的俚語中,“暴徒”、“打手”的別名之一就是大猩猩。
自從19世紀末法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大猩猩以來,由于它們的長相一直給人一種兇惡可怕的感覺,這一形象廣泛存在于人們的腦海中。然而美國科學家喬治·沙勒在連續(xù)幾個月野地觀察與人類同屬靈長動物的大猩猩后,得出相反的結(jié)論。沙勒說,大猩猩盡管身軀龐大,卻極為怕羞,一旦碰到人就會躲開。不過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當大猩猩的子女受到威脅時,它會毫不猶豫地猛咬對方,但是,我們至今還未看到過一例有關(guān)大猩猩咬死人的報告。
鴕鳥埋頭子虛烏有
60年代,在報刊上常出現(xiàn)“鴕鳥政策”的名詞。當人們談及某人或某國的自欺欺人行為時,喜歡把鴕鳥埋頭沙里以躲避敵人來作比喻,但是,動物學家指出,這種比喻毫無根據(jù)。
南非某地區(qū)曾飼養(yǎng)過20萬只鴕鳥,為的是收取羽毛。據(jù)那里的一位動物學家介紹,在案可查的80多年里,人們從未看見鴕鳥把頭埋進沙里。
實際的情形是:有時,鴕鳥確會低下頭,在靠近地面處探聽動靜;有時甚至垂下頭,放松一下長脖子的肌肉;有時,它們會好奇地把頭探進灌木叢里。但是它們從不愿把頭埋進沙里,它們?nèi)绻娴囊敲醋龅脑?,得窒息而死?/p>
蛇根本不懂音樂
有人幾乎深信不疑蛇會隨音樂起舞。可不是嘛,印度玩蛇人對著眼鏡蛇吹奏音樂時,它們會跟著有節(jié)奏地搖擺。其實,這種說法純屬謬誤。蛇的聽覺很不靈敏,只能聽到頻率很低的聲音,所以它不可能對玩蛇者吹奏出來的音樂有所反應,更不用說隨其節(jié)奏跳舞了。
動物學家說,眼鏡蛇確能感覺玩蛇者的腳在地上輕拍、木棒在蛇筐上敲打的震動,一旦蛇感到有動靜,它會從蛇筐里搖搖擺擺地探出頭來,尋找出擊的目標。而蛇之所以要左右搖擺是為了保持其上身能“站立”在空中,這是它們的本能,跟吹奏音樂無關(guān)。因為一旦停止這種擺動,它就不得不癱倒在地。
駝峰無水
“沙漠之舟”駱駝能在熾熱的沙漠里不吃不喝連續(xù)行走一星期以上,于是人們從其生理結(jié)構(gòu)上斷定駝峰內(nèi)貯有水。其實,駝峰內(nèi)貯藏的并非水,而是脂肪。當然,脂肪在被消化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一定的水分,供給駱駝的生理需要,但并非如人們所想真的儲有水。
(霞廷滿摘自《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