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 敏
在日常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總是會遇到一些嫉賢妒能的人,不和他們打交道又不行。這個時候,我們應該避免雙方因為身份、地位或者性格上的差異而發(fā)生沖突,尋找一個兩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使危機消彌于無形。
曾經(jīng)看到這樣一個故事:種盆花給仇家。大意是講怎樣用寬容和誠意化解生活中的敵手,雙方言歸于好。
其實,有的時候,具有狹隘的妒嫉心理的人,是不那么容易被人感動的。他躺著的時候絕不愿意看到你坐著。你無法告訴他現(xiàn)代人應有的觀念:當有人坐著的時候,如果你不想陷入嫉妒和自怨自艾的境地,早就應該從床上跳起來,站在坐著的人面前。
有些道理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很難。這個時候。為了避免嫉妒者在你前進的道路上設置障礙,我們可以主動暴露自己的弱項,從感情的角度體貼嫉妒者,往往會產(chǎn)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
我有一個朋友,我們從小一起長大,上學階段,兩人差別不大,高考以后,他沒有考上大學,在一家私營企業(yè)做工,這時,他的嫉妒之心漸漸膨脹起來。其實,我一再告訴過他:每個人的道路各不一樣,不一定只有上大學才是出路,山不轉(zhuǎn)水轉(zhuǎn),各人有各人強項。
我以為他明白我的意思,但是他卻以為我在譏諷他。直到后來,大學畢業(yè)后,我到機關工作后,朋友更是無法掩飾他的嫉妒,經(jīng)常對我冷嘲熱諷。
一方面,我努力避免在他面前提及任何他不愿意聽的敏感話題,另一方面,感嘆維持一份友情多么不容易,幾次想慢慢疏遠他。無奈朋友并不是真心與我絕交,他只不過是接受不了我們曾在同一起點而我比他跑快半步的這個現(xiàn)實。
朋友優(yōu)點也很多,熱心、誠實、勤快,如果生活中我有什么困難他總會鼎力相助,而我也經(jīng)常去照顧他年邁的奶奶。這樣的關系使我和他都有一種“聚散兩難”的感覺。
我無法消除朋友心中固有的嫉妒之心,只好用適當?shù)姆椒ㄓ幸怙@示自己的短處弱點,來減少傷害。
朋友喜歡插花,我多次趁高朋滿座時,稱贊朋友的插花手藝,聲稱自己對此一竅不通甘拜下風,后來還幫助他寫成一篇論文,發(fā)表在專業(yè)刊物上。
另外有一次,我與他外出辦事,我顯得窮于應付紛亂的社會關系,而他則游刃有余,為此我自責一番。經(jīng)過這樣幾次主動的示弱,朋友心平氣和多了,不再刻意為我的生活和工作添亂。
一天晚上,涼風習習,我與朋友坐在嫩黃的月亮下,聊起往事,少年時真摯而不相互猜疑的友情,太多共同經(jīng)歷的往事,終于使朋友坦然地說了一些內(nèi)心的話。
原來,朋友仍然把我當做他最好的朋友。只是他無法面對我的各方面境遇比他強的現(xiàn)狀,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地為我制造麻煩。
一席推心置腹的長談,我們之間解開了許多心結(jié),使身邊多了一個可靠的朋友。
示弱的作用在于起到“減震”的功效,示弱可以使嫉妒者恢復心理平衡,有所慰藉。
醉翁之意不在酒,與其逞一時口舌之快破壞了人際關系乃至為自己設置障礙,不如主動地示己之短,補人之長,這不僅體現(xiàn)了自身素質(zhì)和寬容的心態(tài),還成全了他人的自尊,于人于己都有利。
示弱要選擇合適的機會,也要選擇好示弱的內(nèi)容。示弱應避免采取假惺惺的態(tài)度,以真誠為基礎,抱著三人行必有我?guī)煹挠^念,主動展示自己的不足,稱贊對方的長處并不斷鼓勵。它雖然貌似滅自己志氣,長他人威風,其實質(zhì)卻是積極地尋找人際關系向好的方面發(fā)展的方式。
比如我們有一項突出的特長,可以講一講其他方面的缺乏;學歷高的人,可經(jīng)常在同事朋友面前說說自己經(jīng)驗的不足;經(jīng)濟上富裕的人,可以浮光掠影地唱一下家庭的苦經(jīng);事業(yè)上成功的人,可以敘一敘成功過程的艱辛等等。
要想使示弱產(chǎn)生積極作用,我們應該保持一顆專注、熱忱、真誠的心,時刻不忘記自己努力方向,協(xié)調(diào)好周圍的人際關系,使之不成為我們生活的絆腳石,而是幸運星。
尤其是當我們面對嫉妒者的揭短時,不妨順水推舟借用這種方式擺脫尷尬,活躍氣氛。但我們應該盡量不要往最壞處揣測嫉妒者的用心,因為我們采用這種方法處理人際關系,會變得神經(jīng)過敏,琢磨他人,那樣只會自尋煩惱。
我們專注的目標并不是嫉妒者的言語和個別過激的行為,而是一直為之追求的理想。所以,保持泰然自若的風度,審時度勢,恰到好處地講講自己的不足,平緩嫉妒者尖銳的言辭,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是大有裨益的。
記得有一次,局長要在一次大型會議上發(fā)言,他沒有讓自己的秘書來寫發(fā)言稿,而是找到另一個科室的我。我只有坦誠地對上司講:盡管您認為我發(fā)表過文章而讓我來擬寫這篇關系重大的稿件,但在這方面我遠遠不如您的秘書,只怕會壞了大事,他的經(jīng)驗比我豐富得多。后來局長改變主意,而秘書知道后也對我感激不盡。
有些時候,即使自己已經(jīng)處在十分有利的地位,可以更快地取得進步時,我們千萬不要忽視我們的急功近利會給他人造成心理壓力,在小的方面,如果完全有條件可以與人競爭,我們不妨退讓一步,對小名小利淡?自自然,分出一部分讓你周圍的人來共享。
主動示弱,當然不是無原則的貶低和妥協(xié),而是蘊含著強烈的自尊自愛。以己之短,補人之長,其實是一種處世之道,又是人生境界。
(李德輝摘自《青年月刊》199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