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青
有一聲呼喊,在我的心中打上了深深的印記,至今讓我難以忘懷。
那是一個真實的故事。1985年的除夕之夜,云南老山前線某前沿陣地,幾名戰(zhàn)士守候在一只半導體收音機旁。
當新年的鐘聲敲響完畢,收音機里傳來播音員向全國人民、包括戰(zhàn)斗在云南老山前線的解放軍指戰(zhàn)員們拜年問候的話語時,幾位戰(zhàn)士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拿起沖鋒槍沖上高坡,對著夜空一通掃射,繼而高呼:“媽媽,我們沒有死,我們還活著,祖國——萬歲!”
這段真實、感人、寶貴的素材,是我們戰(zhàn)地演出隊深入前沿陣地演出時搜集出來的。經(jīng)過數(shù)次修改,被搬上舞臺,成為報告劇《他們走向硝煙》的其中一幕。
我留意到,每當排演到這一幕、這一場景,尤其是三位戰(zhàn)士開完槍從舞臺縱深處高臺沖下,直至跪在臺前,手持沖鋒槍仰面振臂高呼:“祖國萬歲”時,臺上的演員、臺下的導演都會被深深感染。
我曾問導演,這幕戲何以如此感人。他說:“這還得感謝生活、感謝來自前沿一線的生活,這是任何編劇、導演都難以杜撰出來的?!?/p>
為了這場戲、為了一個跪地的動作,幾位演員的膝蓋不知磨破了幾層皮,即使戴上護膝也無濟于事。
我們的排練場設在麻栗坡縣城電影院。為了不影響影院正常放映,我們只能安排在晚上十點過后開始排練,常常在天空現(xiàn)出魚肚白時才回到宿營地。
大伙兒忘卻了傷疼、忘卻了疲乏,心中只有一個目的:用一臺精彩的節(jié)目奉獻給前方英勇戰(zhàn)斗的將士。
終于迎來了第一場正式演出,演出地點是在部隊休整地——文山。臺下坐滿了換防不久的部隊戰(zhàn)士,軍長傅全有也來了,穿著剛換發(fā)的新式毛料軍服,筆挺地坐在前排正中。
為了追求舞臺效果,我們用上了戰(zhàn)場上的煙霧彈,使的是真槍、空爆殼,營造出了一個像模像樣的戰(zhàn)場氛圍。
盡管對這場演出有著充分的自信,可劇場效果還是大大出乎我們所料。掌聲幾乎是伴隨我們表演的每一章節(jié)、每一幕。槍聲、硝煙,伴隨著真實感人的劇情,把在座的軍人們又帶回到那些個難忘的日子……
當劇情發(fā)展到除夕之夜那幕高潮處,臺下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經(jīng)久不息。演員、士兵,還有我們的軍長,大家的眼里噙滿了淚花。
臺上,臺下,彼此的心交融在一起。那一刻,大家都在內(nèi)心深處呼喊著同一個聲音:祖國萬歲!
(小李摘自1998年10月1日《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