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親》社會生活與社會風貌類 入選 (浙江)楊根祥攝
1999年4月,我隨創(chuàng)作組赴皖南山區(qū),了解到近期有村民結婚的信息,就準備拍攝迎親的隊伍。迎親隊出發(fā)之時,竟山雨壓頂,能見度很低,十米開外的物體被云霧遮擋不見影子。當時平均測光只有1/8秒,F(xiàn)2.8,照片清晰度可想而知。跟著迎親隊伍足足走了二十多里。此時,雨才逐漸變小,遠山從云層中顯露出來,我乘迎親隊間歇之時,趕到前頭,選好點,等候最佳拍攝時機。
使用三腳架、佳能相機,20mm廣角鏡頭,速度1/15秒,光圈5.6拍攝,后期加強遠山云霧效果。
《風起云涌》社會生活與社會風貌類 入選(湖北)宋建春攝
1998年7月27日下午,我乘車到黃梅采訪抗洪武警戰(zhàn)士。顛簸的吉普車內,正在昏睡的我,突然被一陣涼風吹醒,憑感覺要下暴雨,向窗外一看:頭頂烏云翻滾,路旁的小樹在風中彎腰;公路兩旁打谷的農(nóng)民在突擊搶收糧食……。我睡意全消,大聲喊叫“快停車!”
尼康FM2相機,俄羅斯16mm鏡頭,樂凱100度彩卷,光圈F4,速度1/60秒。
《走進城市》
社會生活與
社會風貌類 入選
(遼寧)亢正海攝
在大連像畫面中這樣做生意的農(nóng)村婦女很多,我一直沒有注意她們,但那天在逆光下畫面中的女人的紅頭巾格外醒目,吸引了我的視線。400毫米的長焦鏡頭將50米以外的農(nóng)村婦女的臉清晰地映在取景器上。我看到了這位農(nóng)村婦女堅毅的對美好生活充滿渴望的神情。這表情深深地吸引了我。
使用佳能EOS5相機,400mm鏡頭,F5.6,速度自動,柯達400度彩色負片。
《不破不立》 社會生活與社會風貌類
入選(上海)劉蘭庭攝
一個深秋的早晨,在一片舊房拆遷工地上,我被高立在殘墻斷壁之上,揮舞著大鐵錘猛砸水泥樓板的民工所吸引。他那強有力的規(guī)律動作被隱隱約約一排高樓襯托下,在逆光中形成的雕塑般剪影使我怦然心動。此情此景不正反映了勞動者改天換地精神風貌和形象嗎?不正是城市大變遷的縮影嗎?
我改換上長焦鏡頭,適當壓縮空間,選擇適時機按下了快門。
《春到漁鄉(xiāng)》社會生活與社會風貌類 入選
(浙江)沈一鳴攝
寧波市屬寧??h西店漁村是寧波市著名漁村,地處象山港畔。象山港沿途有1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且由于海水潮漲潮落,為象山港沿途發(fā)展近海養(yǎng)殖創(chuàng)造了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了解了潮水情況,我在不到五點的清晨趕車去了西店,登上拍攝點等待海水漲潮,等待漁民出海作業(yè)。6點半左右海水開始漲潮,7時半左右漁民開始出海,終于我拍到了這張調子清秀具有江南風味《春到漁鄉(xiāng)》圖。
尼康F90X相機,80-200mm鏡頭。
《水鄉(xiāng)之晨》
廣告、靜物、特技鏡、
暗房加工(電腦合成)類 入選
(安徽)韓 飛攝
天將放亮,此時的周莊剛剛醒來,河道里停泊的小船似乎仍在酣睡,靜靜的河面上隱約升起一團淡淡的霧氣,朦朧、輕柔、恬靜和深沉在這一刻表露無遺。我不停地按動快門,將這美好的景象留在膠片上,也留在我的記憶里……
尼康90D相機配AF28-105mm鏡頭,國產(chǎn)黑白樂凱100度膠卷:光圈F5.6,速度1/15秒。在照片放大時采取二次曝光和晃動放大的方法。
《初雪》社會生活與社會風貌類 入選 (遼寧)于建國攝
離西寧不太遠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縣——互助土族縣。這里風光秀麗,民風純樸。有一天,我在村頭,看到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女孩,身上背著小弟弟放羊歸來,我端著照相機在經(jīng)過她的時候喊了她一聲,她回過頭來看到我正在拍照,不好意思的表現(xiàn)出善意的笑,此時我按下快門。
據(jù)了解,在這個小山村里,還有許多這樣的孩子沒有條件到學校里讀書。她們的前景,在我心里好象剛剛下了一場初雪。
雪是后期制作是加上去的。
《古宅春秋》社會生活與社會風貌類 入選(江西)任春才攝
婺源是朱熹故里,詹天佑的家鄉(xiāng),自古文化興盛,民風純樸。
畫面中框架“天井”的古宅是清代時期的祠堂,如今這里已成為鄉(xiāng)村文化站,被完好的保存了下來。成為一塊古代文化和現(xiàn)代文明相結合的“凈土”。來時天下著蒙蒙細雨,當我快要按下快門的剎那間,太陽出來了。這時“天井”下的畫面頓時亮了起來,一群神態(tài)各異的學生在追逐著,一幅框架式的點、線、面構圖躍入我的鏡頭,我按下了快門。
尼康FM10相機,35-75mm鏡頭,F(xiàn)8,1/30秒,柯達ISO100彩色膠卷。
《五湖四海手足情》科教、文體、軍事類 入選 (河北)李曉寧攝
1996年,在我已確定轉業(yè),準備脫下軍裝時,我最后一次背起相機,到一個團隊去參加山地戰(zhàn)術訓練。
晨光里,戰(zhàn)士們有如猛虎下山,從山頂沖下來,一名肩扛無后座力炮的戰(zhàn)士摔倒了,又頑強地站起來,團政委立刻上前扶住他,一同向山下沖去。事后得知,這位團政委和我同時轉業(yè),這也是他最后一次走上訓練場。
尼康F3相機,180mm鏡頭,樂凱黑白膠卷。放大時選用柯達可變反差黑白光面相紙,稍加剪裁,并遮擋、加光,放大。
《看我的》科教、文體、軍事類 入選
(浙江)王勝利攝
用攝影形象語言記錄解放軍戰(zhàn)士艱苦的訓練生活,一直是我所追求的。
1995年“八·一”建軍節(jié)前夕,我到永嘉楠溪江一座山岙,采訪正在這里進行強化體能訓練的某野戰(zhàn)部隊。那天上午,氣溫高達38攝氏度,而在訓練場上,全副武裝的戰(zhàn)士雖然汗流浹背。但個個精神飽滿全身心投入越野訓練。隨著一聲令下,戰(zhàn)士像蛟龍出水,游向彼岸。那個胖墩墩的戰(zhàn)士,在整理行裝時的眼神分明是告訴戰(zhàn)友:“看我的,我肯定勝過他們?!?/p>
尼康FM2,80-200mm鏡頭,光圈F4,速度1/500秒。
《風雨人生》人物類 入選 (重慶)吳 魁攝
我從小生長在烏江邊,烏江艄公和纖夫與命運抗爭的形象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象。這位今年八十四歲的土家族老艄公楊興柏,在風雨艱辛中搏擊了半個多世紀。《風雨人生》這幅作品,正是他一生歷經(jīng)風雨滄桑,生活艱辛坎坷,與命運抗爭的生活再現(xiàn)。
佳能EF50E相機,75-300mm佳能鏡頭,F(xiàn)5.6,光圈先決式曝光模式,富士SUPERIA100彩色負片拍攝,后期制作時用了冷色調,強調低沉的畫面效果。
《山鄉(xiāng)秋曉》風光(花卉、動物)類 入選 (廣東)李 攝
皖南黟縣人稱世外桃源,那里山奇水秀民風樸實,每年秋天滿山紅葉、將山鄉(xiāng)點染的好似一幅畫卷。1998年深秋的一個清晨,太陽剛剛升起,柔和的陽光從山后穿過薄霧灑在初醒的山鄉(xiāng),炊煙裊裊升起,田間山坡的小樹在陽光照射下晶瑩通透,層次非常豐富,給我的感覺就像一幅畫。
使用富士維爾維亞反轉片,加用高堅2#漸變灰,色溫轉換鏡81A使畫面呈現(xiàn)種融融暖意。相機:哈蘇503cxi,鏡頭:CF150 1:4,F(xiàn)16,速度1/15秒。
《桂林秋》風光(花卉、動物)類 入選 (廣西)張吉吉 攝
桂林秋季的美是世界共認的。1998年秋我構想以桂林山上別有韻味的蘆葦做前景作為表現(xiàn)桂林秋景的切入點進行創(chuàng)作。11月23日晚我見夜空星光燦爛,便預感第二天會有好天氣,清晨,驅車來到桂林東郊的堯山頂,地點、山形、層次都很理想,特別是東半坡上那大片銀白色的蘆葦花,在陽光的作用下顯現(xiàn)出其特有的詩情畫意。使用國產(chǎn)海鷗4A103相機,1/60秒,F(xiàn)16。
《“大圣”嬉水》風光(花卉、動物)類 入選 (廣西)黎德民攝
廣西龍虎山自然保護區(qū)生息繁衍著數(shù)千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獼猴。這些聰明、可愛的精靈與游人友好相處,盡情嬉戲,已經(jīng)把保護區(qū)當成它們的洞天福地。1998年9月8日中午,守候三天的我,終于捕捉到這幅妙不可言的鏡頭:一只全身黃金色絨毛的“美猴王”雙臂攀援深潭邊的榕樹枝丫蕩起秋千,在接觸水面的一剎那,快活地掬起一把清泉。我果斷按下快門,攝下了這一可遇而不可求的鏡頭。
使用尼康F801相機,NKKOR80—200mm1:2.8D鏡頭,柯達100/21膠卷,光圈F4,速度1/250秒。構圖上交代樹桿、樹枝條的存在為限,設法給下邊線留下較大的空間。
《仙鶴飛過我的家》風光(花卉、動物)類 入選(江西)劉冬生攝
我生活在井岡山腳下,我最喜歡那里的冬季,一個初冬的早晨井岡山茨坪,云霧繞繞,日出后薄云從草地、山林中裊裊升起,約一小時,茨坪有如披上了一條白色紗巾,美不勝收,用標、短、長鏡頭拍了數(shù)張,沖洗后效果還不錯,但又覺得畫面還不夠完美,于是想起初冬的晚上,時有仙鶴在茨坪上空飛過的景象,今年2月我多次到鄱陽湖拍攝仙鶴,并在用光、鶴飛的姿態(tài)等方面盡可能與已有的底片相吻合。經(jīng)暗房簡單合成,《仙鶴飛過我的家》便完成。
《期待》廣告、靜物特技鏡、暗房加工(電腦合成)類 入選(四川)吳傳明攝
我想通過計算機制作一幅環(huán)保宣傳集錦作品。我將近年來拍攝的各種資料作品通過掃描儀輸入計算機,用圖像處理軟件對作品進行取舍、加工調色、合成。首先,將拉成弧形地平線和枯樹做影調調整,接著又將天空和水面做色調調整,使其達到一致的色彩氛圍,一群該回家的珍稀白頭鷹對著媽媽在發(fā)問:“媽媽,回家嗎?”鷹媽媽無言以對,它在期待,期待著什么時候地球上能有更多的居住家園,更多的綠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