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郭瑩
記得剛從倫敦抵達法國巴黎的那天下午,我邀請陪同我游玩的法國朋友上咖啡廳喝一杯歇歇腳,說好了由我來付賬單。享受完醇厚濃郁的法式咖啡,起身時我留下了三法郎的小費,向來對數(shù)字糊里糊涂的我一時還未弄清楚英鎊與法郎的匯率,于是便向身旁的法國朋友請教這點錢夠不夠應付小費的,他點點頭說是可以了。但當我轉(zhuǎn)身時眼角卻瞥見那位法國先生正急忙地從口袋里又掏出來幾枚硬幣放在了桌子上,一時令我頗為窘迫,很顯然他不情愿當面指責我小費給得太寒酸了。
到了美國紐約時已是夜晚10點多鐘了,從肯尼迪機場搭乘機場巴士去曼哈頓車費是14美元,下車時我遞給司機15美元后便眼巴巴地呆立在車門口,等待他找給我那一美元的零頭,老美司機看見我仍站在原地不動,于是發(fā)問:“你是剛到紐約的日本人吧,就這么著了,謝謝你?!蔽疫@才恍然大悟,他根本沒找零錢的意思,那一美元是他自動扣下的小費。鬧了上述兩次笑話后,我便下決心研究研究西方小費體制,以便下不為例,不再被人貽笑大方。
小費在英文里稱為Tipping,初到國外來的中國人剛開始時總是為應該如何恰如其分地付小費而不知所措,給多了有當冤大頭的感覺,給少了就可能領(lǐng)教侍者的白眼。那么到底給多少小費才算合適呢?假如出機場,除非你是自己提行李,倘若勞駕機場人員托運行李,那么每一件行李你得破費一美元,要是全家人的行李加在一起,湊個整數(shù)給服務員10美元的小費也說得過去了。接下來無論是乘坐機場巴士還是乘出租車進城,司機的小費當然是不能忽略掉的,機場巴士按行李件數(shù)算,一件一美元,而出租汽車司機的小費則要高一些,約占車費10%至15%左右。到了下榻的飯店,如果是侍者將你的行李送到了客房里,通常他樂意接受2~10美元的服務費,當然這要視行李多寡而定。如果你不是只住一晚第二天就退房的話,對前來打掃房間的服務員也不能怠慢了,得遞給她一二美元的小費表示酬謝。如果你還有特殊的服務要求,比如請他們將飯菜或是電燙斗、枕頭什么的東西送過來,那都得給服務員一美元的跑腿小費。
外出去飯館用餐,小費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初到英國時曾在一家中餐館打工,每個服務員一周的固定薪水為200英鎊左右,其余全指靠小費的收入了,因此能收到多少小費對端盤子的服務員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有個周六晚上來了20位聚餐的英國客人,我們?nèi)齻€服務員輪番忙乎了大半個晚上,末了他們離席時只留下20便士的小費,氣得那位與我一起干活的英國侍者大罵今晚怎么這么倒霉,撞上了一群吝嗇鬼,口里一直喋喋不休地嘮叨。有次我聽見這位視小費為“命根子”的英國侍者對著一位常來用餐的熟客毫不留情地訓斥道:“假如你心疼小費,街對面的麥當勞倒是用不著破費小費。”說得那位太太一臉慘白地當即起身就走了。在歐美有這樣一則流傳的笑話,稱什么樣的人膽子最大,那就是吃了飯以后沒留給服務員小費,第二次竟然膽敢再回來的人。那么應該給端菜送菜的服務員多少小費才能令他們滿意呢?一般的行情是給餐費的10%就比較合理了,如果你用餐的時間超過一個小時,那么留15%的小費就顯得很必要了。
假如你在酒吧里點了杯雞尾酒或其他什么飲料后,可別忘了留給酒吧侍者15%的小費,畢竟那些酒是人家辛辛苦苦在后面調(diào)了老半天后才給你端過來的。即使上美發(fā)廳修剪頭發(fā),通常小費也是不能免掉的,同樣也是10%至15%這個價。歐美的外賣店送餐上門服務很普遍,打電話叫一套中餐或是一個意大利比薩餅,一般半個小時以內(nèi)外送人員就會送到你府上來了,這時候你得準備好10%至15%的小費,否則他有可能會站在你家門口不走的,那樣豈不使你尷尬萬分嗎?
不過我也奉勸出國的同胞們勿出手太豪放了,那樣反而會使老外覺得我們中國人的錢好賺。有位中國話講得呱呱溜的德國導游,曾領(lǐng)了一隊國內(nèi)來歐洲游玩的觀光旅游團,逛了西歐幾個國家后,德國導游最后將他們陪送至機場,臨道別時一位大款同胞一甩手給了這位老外導游一萬元人民幣的小費,頓時驚得德國佬目瞪口呆,緩過神來后逢人便感嘆。這位暴發(fā)戶大概是想讓西方洋鬼子們長長見識和開開眼,如今中國人也能大把地丟小費,已經(jīng)躋身于西方富豪階層了。殊不知,西方富豪們在消費觀念上大都挺“吝嗇”的,絕不會無緣無故地白扔錢,他們極講究合情合理的消費方式。
一般西方人只愿付理所當然應該付的那一部分。許多歐美富翁更熱衷于慈善事業(yè),比如他們愿意為保護兒童基金會捐款,或建立以自己或家人名字命名的公共圖書館或研究所什么的。這樣一來既有良好的社會意義又能樹立自己的好名聲,何樂而不為呢?老外把拋小費一擲千金的行為,斥之為土里土氣完全不懂得什么叫現(xiàn)代化消費方式的愚蠢行為,老外們的這番嘲笑恐怕是那位款爺始料不及的吧。
(上官青摘自《海外星云》199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