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 文
去年六月的一天,我正在參加一個會議。下午3點鐘時,突然感到頭暈目眩,天地倒轉,只能緊閉雙眼。同時身體也支撐不住,臥倒在椅子上,旋即嘔吐不止。救護車立即將我送至某大醫(yī)院急救中心。在初步診斷為“美尼爾氏綜合征”后,留下觀察治療。到了夜間我感到非常難受,左側肢體抽搐不止、疼痛異常。午夜2時作頭顱CT,未發(fā)現(xiàn)異常。值班醫(yī)生一籌莫展,我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7時,左上肢已癱瘓,人感到特別疲勞,說了一句“我想睡覺”,就昏睡過去。此時雖仍聽到旁人在討論我的病情(當時專家在會診),但卻呼之不應,不會睜眼。專家會診懷疑“腦干出血”,轉到另一大醫(yī)院,很費事地作了磁共振成像檢查,但還是沒有能看出病情的變化。這時因舌根后墜影響呼吸。情況很危急,只有進行急救處理。我還能模模糊糊聽到別人的講話,也明白自己生命危在旦夕,但已完全無能為力。此時,只感到氣不夠用,心里在祈求能盡量保留住自覺尚存的一小塊空間,以獲得生的希望。到了第三天后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進入了深昏迷狀態(tài)。
昏迷了兩天兩夜后我漸漸清醒了,好像睡覺醒來一樣。眼前模糊地看到一位醫(yī)生在檢查完鄰床位的病人后,來到我身邊看了一下,就與另一位醫(yī)生在商量什么。我想我的病情肯定很嚴重,不知是否還有挽救生命的希望。不知過了多少時候,有二三位醫(yī)生來到我床邊,他們在觸摸我頸部的環(huán)狀軟骨,我知道要作氣管切開術了。這樣可以保持呼吸通暢,防止痰液堵塞引起窒息,所以我并沒有恐懼感。只是擔心醫(yī)生以為我還處于昏迷狀態(tài),沒有知覺,不用麻醉就手術。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余的,醫(yī)生在局麻后很熟練地作好手術。吸痰后,我感到舒服一些,人也清醒多了??磥恚郧罢J為昏迷病人完全喪失意識的看法不太全面。病情不同,昏迷的深淺情況不完全一樣。實際上處于淺昏迷狀態(tài)時,有時仍能聽到說話聲音,并伴有一定的思維活動。此時如能使病人處于一個安靜而溫馨的環(huán)境中,周圍的醫(yī)務人員加以良性的語言提示,將有利于情緒的穩(wěn)定和病情的緩解,使搶救和診治工作更有成效。
眾多的先進醫(yī)療儀器,說明醫(yī)學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達到了較高的水平,這對成功地診治疾病,搶救生命無疑發(fā)揮著很大的作用。但作為一位接受急救處理的病人來說,我有一種異樣的感覺,似乎自己是件完全被儀器監(jiān)控的物體,而沒有表達情感和意識的機會。其實,這也是一種對病人心理的無形傷害。固然。連續(xù)監(jiān)測病人的體溫、心率、呼吸、血壓等基本生命指標的動態(tài)變化是必要的。但這僅是一個方面。治療疾病畢竟不是修理機器,應當重視心理和生理的調節(jié),而心理治療應該是始終貫穿于疾病治療和康復全過程中,這是符合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的?;疾『髮@點感觸尤為深刻。
經過積極搶救,大約病后第五天我完全清醒了。但嚴重的病變已使很多生理功能遭受傷害,以致語言障礙,四肢軟癱,吞咽困難,頭頸不能轉動等等。因此,某些醫(yī)護人員仍以為我神志不清或思維不正常。在醫(yī)護工作中出現(xiàn)了一些不太合乎情理的事情。例如,把痛苦表情誤認為是無意識的表情,不詳細了解一下病人表情到底為什么痛苦。每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多么希望能被關心和理解啊!其實,那時家人在探視時已完全可以用語言與我進行情感和生活需求的交流,我能用眨眼來表示同意與否。所以,我每天非常盼望家屬探視時刻的到來,而非常害怕漫長黑夜的孤立無援。那時候我曾幻想過,如有讓我提建議的機會,我一定要建議讓親人陪在重危病人的身邊,以幫病人翻身、拿便盆、按摩和被動運動等等。這對醫(yī)患雙方都是有益的。
病后二十多天,再次作磁共振成像檢查,結果確診為“右側橋腦腔堵性梗塞”。誤診二十多天使我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面對嚴酷的現(xiàn)實,我只能一步步走下去。一位神經科專家曾呼吁醫(yī)務界像搶救心肌梗塞病人一樣盡快地搶救腦梗塞病人,這樣才能降低腦梗塞病人的致殘率和死亡率。可惜目前的診療水平和醫(yī)德醫(yī)風還遠遠不能令人滿意。神經科專家提醒說。如果50歲左右中年人突然發(fā)生眩暈、嘔吐、不能站立時,首先應懷疑心腦血管疾病。如有昏迷、四肢麻木或軟癱、語言不清、吞咽障礙、呼吸困難時,很可能是腦干梗塞或出血,應迅速確診后搶救。最理想的是6小時內確診,這樣才有去除梗塞的希望。一般超過48小時就失去最佳治療機會,將給病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傷。
誤診誤治使我身體抵抗力不斷下降,嚴重的繼發(fā)感染引起高熱不止。我明白自己的危險處境,以為患了敗血癥,曾產生過消極情緒。每當聽到救護車的呼叫聲就緊張、害怕,聯(lián)想到自己幾次轉院的危急情景。在領導、同事、至親好友和醫(yī)護人員的熱情鼓勵、真誠關心下,我很快意識到急躁、悔恨、悲觀的情緒只會有害而無益。自己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意志堅強起來,積極配合醫(yī)療。在闖過一道道難關后,疾病終于向好的方向轉換。
患病后導尿已一月余,一位很有經驗的護士長提出應盡快去除導尿管,防止感染。恢復正常的排尿功能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和調整,主要是精神放松,消除心理障礙。同時也采用一些輔助方法,如分散注意力,墊好尿墊,增加安全感,下腹部熱敷、按摩等。經過月余的訓練。排尿功能恢復了正常。
因氣管切開加上吞咽功能障礙,我不能進食,喂流質也嗆咳厲害,口服藥更難咽下。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鼻飼,是一項利多弊少的措施。流質對胃腸道粘膜有保護作用,也促進了消化功能的恢復。鼻飼還可補充營養(yǎng)和申西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發(fā)揮藥物的治療作用。實踐證明:半個月的鼻飼為身體的康復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另外,在高熱不退時,理論上要求采用藥物或物理降溫。但在采用物理降溫時也要注意方法。有一次因處理不當,我體溫高達42℃,危及生命。對這次嚴重的教訓我的感觸也很深。病人在寒戰(zhàn)期間決不可用酒精擦浴,不然會因冷的刺激使毛孔收縮,體內熱量反而積聚,體溫會更高。正確的方法是:寒戰(zhàn)時先保暖,到發(fā)熱期再冷敷降溫,這樣,可以較快地降低體溫。
隨著病程的綿延,后遺癥帶來的痛苦和麻煩使我情緒很不穩(wěn)定。我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情感脆弱,經常情不自禁地落淚。自己也很難控制。這種感覺是健康人完全不能體會到的。后來,至親好友的真情感召給了我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和力量?,F(xiàn)在,我每天通過閱讀報紙、看電視、聽廣播、寫文章、體力鍛煉等方式來增加生活樂趣,增長知識,活躍思想。
信心和毅力是康復成功兩大支柱。后遺癥的康復需要長期的功能和體能的鍛煉,這是一個艱難的磨煉過程。在康復過程中,常會有反復和挫折。這時我也會產生畏難情緒,閃過打退堂鼓的念頭。但一旦咬牙忍痛堅持一下,也就闖過去了,所以決不能松勁,否則就前功盡棄,白費力氣。
神經系統(tǒng)病變的康復進展很慢。這期間要盡量以主動運動為主,自己應有積極鍛煉的要求。想要提高以后的生活質量,只有刻苦鍛煉。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循序漸進,可以學習下床獨坐,自己用餐,靠墻站立,運用器材鍛煉腿、臂的功能,練習行走。朗讀報紙,練習說話,練習寫字等等。但不能心急,因為這是一個漫長而不會馬上看到成績的鍛煉過程。在運動時一定要防止跌倒,如果造成骨折將會更痛苦。還應在家人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作一些被動運動,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jié)僵直。
健康就是幸福,健康就是財富,擁有健康時應倍加珍惜。暫時失去健康也不要失望,應面對現(xiàn)實,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方法與疾病作斗爭。以盡快恢復健康,重新?lián)P起生活的風帆,走進充滿陽光的歡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