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 海
正當?shù)厍虼宓木用窦磳⑦M入98國際海洋年之際,中國歷史博物館舉行了“全國考古新發(fā)現(xiàn)精品展”。
展廳里,按照年代順序排列著遠古的石器,古樸的青銅器、精美的瓷器、巧奪天工的絲綢、鬼斧神工的石雕,……但細心的參觀者發(fā)現(xiàn),最后一組展品,并不是按年代順序排列的清朝的藝術(shù)品,卻是元代的一組瓷器。
這是主辦者的失誤?布展人員的疏忽?
都不是。這是我國近十年來發(fā)展起來的水下考古的成果。這一組瓷器預示著中國考古工作者開始從田野邁向海洋,開始追尋那段久違了的中華藍色文明之光。
當年的那段恥辱
1985年春天的某日,在中國南海夜色中。
一艘英國打撈船悄悄干起了海底盜寶的行當……時隔不久,該船滿載從海底撈起的數(shù)萬件中國青花瓷器和125塊金錠悄然離去。船長米歇爾·哈徹把這批文物弄到手后興奮至極。但他做賊心虛,等了一年,看中國方面沒有動靜,遂于第二年4月,將這批文物運到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克里斯蒂拍賣行。事情經(jīng)當?shù)匦侣劽浇閳蟮篮?,立即引起轟動。各國輿論紛紛譴責這種文化“海盜”的行為。中國駐荷使館得知此事,立即急電國內(nèi),請派專家了解情況。
國家文物局派出陶瓷專家馮先銘、耿寶昌急飛荷蘭。二人在拍賣行看到,這批中國青花瓷器的質(zhì)地、釉色、花紋極為典雅華貴,造型均為歐洲流行款式,應為當時歐洲商人在中國訂購。這批青花瓷。正可補故宮中國外銷瓷陳列之缺。據(jù)事后了解,這些文物是在靠近中國南海某處海域的一艘沉船里打撈出來的。根據(jù)沉船上的航海日志和部分船體標志辨認,這艘中國商船是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在離開廣州駛往阿姆斯特丹途中失事沉沒的。
1986年4月22日,各國的名商大賈和著名博物館的專家云集克里斯蒂拍賣行——畢竟一睹200年前成套中國瓷器的機會并不多。
拍賣的這批青花瓷中,有4萬余件茶具,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最流行的款式;有6萬余件是杯、碗、盤、碟等,瓷器上的圖案有山水、人物、花鳥魚蟲等20余種。明艷的青花釉彩和多姿的圖案,并沒有因為在海底沉睡了200多年而失去光澤,仍然是那么亮麗、動人。
坐在第一排、手里拿著“一號”競拍牌的,是馮、耿兩位中國專家??墒牵瑖椅奈锞峙?萬美元和“底價加3倍”的競拍幅度,在這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底價剛剛報出,馬上就有人喊出10倍的競標價……
兩位專家和大使館的同志只能干著急。因為當時中國沒有水下文物保護法規(guī),無法追索這批珍貴文物,更無法起訴盜竊文化遺產(chǎn)的“海盜”們。
這批中國的海底珍寶拍賣了兩個月,價值高達2000萬美元。
那是一件全體中國考古工作者引以為恥辱的憾事。
同年6月10日,一份題為《我國陶瓷專家建議重視水下考古工作》的新華社內(nèi)參,遞到了中國決策層案頭,引起了中央、國務院有關(guān)領(lǐng)導的重視。
1987年11月,由中國歷史博物館組織成立了我國第一家從事水下考古學研究機構(gòu)——水下考古學研究室。在水下考古學研究室的組織下,來自沿海各地的考古隊員接受了潛水及相關(guān)培訓,他們年齡最大的三十出頭。中國考古學界第一支水下考古隊伍終于誕生了。
1989年lO月20日,我國政府莊嚴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中華現(xiàn)代法律的陽光,終于照到祖先們遺留在海底的文物身上。
中國擁有長達1.8萬公里的海岸線。在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上,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商船隊,曾對世界文化做出巨大貢獻的瓷器,主要靠海路運輸。而據(jù)外國專家推測,在我國沿海至少有2000條以上的古沉船。每條沉船都有一個神秘的歷史故事,都是一個巨大的古代物質(zhì)文明財富的寶庫。
勇敢者的事業(yè)
潛入海底,那感覺真棒!湛藍的海水,各種各樣的海洋植物,沉睡的古戰(zhàn)艦,甲板上橫臥著大炮,成群的魚兒穿梭其間……
但水下考古也是嚴酷的,作為潛水員,要有強健體魄,才能承受水下強大的壓力和體能消耗;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才能沉著應付水下各種復雜和危險的環(huán)境,極其細致、嚴密的考古作業(yè)則對上述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意味著可能面臨更多的危險。所以人們稱水下考古是“勇敢者的事業(yè)”。
在中國南海,水下考古健兒經(jīng)歷了第一次實戰(zhàn)。
1987年8月,交通部廣州打撈局與英國某打撈公司合作在廣東南海的臺山縣海域作業(yè)時,意外發(fā)現(xiàn)一艘長約30米中國古代沉船,并打撈出200余件瓷器、金屬和銀錠等南京時期珍貴文物。1989年11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中國歷史博物館與日本水下考古大學研究所合作,共同對這艘南京沉船進行調(diào)查發(fā)掘。中國南海的氣候、水文條件相當惡劣。調(diào)查作業(yè)開始后,第一名下潛的是中國隊員。入水后他發(fā)現(xiàn)能見度幾乎是零。他沉著下潛至25米深的海底進行搜索,終于在28分鐘后找到了沉船。為保證第2名下潛的日方隊員能迅速找到沉船,贏得寶貴的作業(yè)時間,中方隊員堅持留在原地等待日方隊員到來后才浮出水面,結(jié)果已超出不減壓潛水規(guī)定時限10分鐘?;氐娇疾齑?,年輕的中國考古隊員立即被送到減壓艙進行治療……
1991年5月,遼寧綏中縣文化部門進行文物普查時,收集到漁民們在三道崗海域打撈到的500多件元代瓷器。國家文物局決定在三道崗海域進行3至5年的大規(guī)模發(fā)掘工作。
次年6月,水下考古隊采用先進的儀器對三道崗海域進行了探測,揣清了這一帶海底沉船的分布情況??脊抨爢T下潛后,發(fā)現(xiàn)沉船表面生長了厚厚一層堅硬的水生凝結(jié)物,形成一個長27米、寬5米的實心整體,隊員用撬棒撬下一塊樣品,帶回岸上用藥水浸泡,溶解開表面凝結(jié)物,里面包裹著不少元代精美的瓷器。
三道崗海面氣候多變,風大浪高。海底地形復雜,多湍急暗流,水質(zhì)渾濁,自古是海難頻發(fā)地區(qū),被隊員們戲稱為“小百慕大”。這種海區(qū)正是水下考古隊的“用武之地”。自然,隊員們也少不了要在此嘗嘗大?!白兡槨钡淖涛丁?/p>
一天,海面風平浪靜,考察船出海后,海面突然出現(xiàn)當時人稱之為“鬼潮”的颶風大浪。只見一排排大浪打來,一下子就把考察船拋回岸上。緊隨而來的大浪又可能隨時將人帶船打回海中。這場面嚇壞了有多年經(jīng)驗的老船工。而考古隊員倒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硬是把泡在船倉的貴重儀器一件件卸下搬到安全地區(qū)。年輕的中國水下考古隊就這樣在風里浪里成長……
結(jié)語
如果你有幸見到這些水下考古隊員,可以從他們手腕上的大殼潛水手表和T恤衫上的古戰(zhàn)艦圖案猜出他們的身份。正是這些身強力壯的漢子們孜孜不倦的精神在追尋中華海底寶藏??梢韵嘈?,在他們的努力下,中國的海上文明將會日漸顯示出她的絢麗多姿!
(責任編輯/孫開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