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平
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從天安門的上空升起;當隆隆的禮炮震撼著整個華夏大地;當長安街上飛駛過國賓車隊的一條長龍;或當你驅車經過國賓館那第一國門的哨位前,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有這樣一群英俊的武警戰(zhàn)士,他們身著筆挺的禮賓服裝,以一種特有的禮節(jié)向全國乃至世界人民展示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形象,展示著中國軍人的威嚴,他們就是我們國家的一批出類拔萃的武警禮儀兵。
國旗護衛(wèi)隊
1983年,當武警北京總隊天安門中隊接替天安門地區(qū)執(zhí)勤任務,接過護衛(wèi)國旗的神圣任務的時候,他們采用的是三人并列行進,一人擎旗,兩人護衛(wèi)的升降旗方法。可是,作為我們這樣擁有億萬人口的泱泱大國,如此簡單的升旗方式總讓人感到與我們這樣大的國家不太適應,于是,無數(shù)知名人士紛紛提議,一種新的國旗升降儀式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1991年4月9日,一份《關于天安門廣場舉行新的升降旗儀式的請示報告》送到國務院總理李鵬的手中,從此,一種全新的國旗升降儀式誕生了,國旗護衛(wèi)隊也隨之應運而生。
新的國旗升降儀式由38名武警官兵組成,其中擎旗員1名,升旗手2名,領隊警官1名,護旗兵34名。升降旗儀式分為節(jié)日和平日兩套方案。平日里,升旗時播放國歌錄音,節(jié)日里(元旦、春節(jié)、國際勞動節(jié)、建軍節(jié)、國慶節(jié))及每月的1日、11日、21日則由60名軍樂隊員集體行進奏《歌唱祖國》樂曲,升旗時奏《義勇軍進行曲》。同時,為了象征我們的祖國與日月同輝,他們根據(jù)北京地區(qū)一年365天的日出日落的時間,通過電子顯示器,顯示給觀眾。一種新的國旗升降儀式的誕生,實現(xiàn)了億萬人民的心愿,傾注著戰(zhàn)士們對祖國的忠誠,五星紅旗,召喚著一顆顆滾燙的“中國心”,使多少人的愛國情感得到升華.心中矗立起了中華民族的豐碑。
中國禮炮隊
1984年3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土上誕生了一支新的部隊——中國禮炮隊。從此,天安門廣場。每當國賓來訪,或遇重大慶典,舉行重大國際性活動時,那一排整齊的禮炮后面都正立著威武的禮炮戰(zhàn)士.他們神情莊重,氣宇軒昂。隨著“轟轟……”的聲響,讓每個人的心都在為之震撼。
按照國際慣例,國家元首來訪,鳴禮炮21響,總理級官員鳴放禮炮19響,響數(shù)必須絕對準確.多一響,少一響都會改變對國賓的禮遇,直接釀成國際事件。禮炮鳴放最少的兩門,最多的50門炮一齊點上,就如同大型交響樂隊中不能容忍一點雜音一樣。
禮炮聲必須和軍樂隊的演奏同步。世界上各國國歌長短不一,最長的一分半鐘,最短的只有十幾秒鐘,無論國歌長短,必須歌聲起炮聲起,歌聲落炮聲停,炮聲之間的間隔還要相等。
在國際上,鳴放不同的響數(shù)代表著不同的禮儀。在我們國家內部,不同的響數(shù)也包涵著不同的意義。比如,1984年慶祝共和國35歲生日,我們共動用了100門禮炮,100門禮炮分成兩組,每組50門,每50門為一響,鳴炮28響,象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艱苦奮斗,成立了新中國。1990年亞運會圣火點燃儀式,鳴放11響,寓意中國承辦的是第十一屆亞運會,閉幕式鳴放5響,象征世界五大洲,亞洲是5環(huán)中的一環(huán)。
中國的禮炮兵,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禮儀事業(yè)上展示國威,展示了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偉大形象。
國賓護衛(wèi)隊
摩托車護衛(wèi)是對來訪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實施的一項迎送禮節(jié)。我國的國賓護衛(wèi)隊,由11輛德國產的宅馬800型摩托車組成,在護送國賓時,車輛呈“V”型排列。中間一輛,兩邊分別5輛,在國賓車隊的最前面,緊緊護衛(wèi)著國賓和陪同人員乘坐的高級轎車,在寬闊筆直的國賓專用路線上開路前進。
國賓護衛(wèi)隊對駕駛員的選拔相當嚴格,他們身材魁梧,胖瘦適中,五官端正。他們身著紅黃牙線的馬庫呢橄欖色的警服,腳蹬又黑又亮的高筒馬靴,手戴白色尼龍手套。頂戴頭盔,腰挎手槍和警棍。還有,他們那整齊的掛檔聲,加油門聲,剎車制動聲,那轉彎時傾斜的造型,那和藹而嚴峻的表情,在給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時,又使每一個目睹者精神為之一振,他們既護衛(wèi)了國賓的安全,又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國賓衛(wèi)士
駐釣魚臺國賓館的武警戰(zhàn)士,他們既是國賓的守護神,又是國家形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作為貴賓一踏上中國領土,其生命安全便是一個絕對不容忽視的大問題。因此,在國賓館,對人員、車輛的出入,賓館內部的巡邏,外圍圍墻的控制,便是衛(wèi)士們須首先掌握的一套本領。一旦有無關人員進入國賓館,就有可能給我們國家在外交上造成影響。有時外國元首的車隊有七八十輛,進人大門時車不減速,要在幾秒鐘內判斷車號是否正確,能不能進入國賓館,這就是國賓衛(wèi)士練就的一套拿手本領。
外國元首進入我國所接受的第一個禮節(jié),便是國賓衛(wèi)士的迎賓禮。這一禮節(jié)通常有三名武警戰(zhàn)士實施。三名戰(zhàn)士中兩名配帶“五·六”式半自動步槍,分列大門兩側,一名配帶“六·四”式手槍立于大門右側,當車隊離大門15米遠時,領班哨兵下達“敬禮”的口令,聲音延續(xù)達7秒,同時左轉身體90度,正對車隊行舉手禮,另兩名哨兵聽到敬禮的口令后,同時半面轉體,舉槍于胸前,兩眼平視前方,行舉手禮。7秒鐘后,整套動作完成,車隊剛好離哨兵3米遠。如果敬禮不準確,車隊離哨兵過遠或過近,就表示對外賓不尊重。因此,敬禮必須絕對準確無誤。
多少個日日夜夜,嚴寒酷暑,國賓衛(wèi)士們犧牲了自己的青春,練就了過硬的技能、素質和作風。當他們穿上厚重的禮賓服站在釣魚臺國賓館門前的哨位上時,伴隨著油然而起的自豪,便是沉甸甸的責任感。他們深知,自己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中國軍隊乃至中國形象的一部分,于是,他們便把“我就是中國”這句話當成座右銘,銘刻在心中。
(責任編輯/韓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