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麗
無論是命運選擇胡國友還是胡國友選擇命運,面對人生的種種選擇,胡國友以不變應萬變:實實在在做事是他永遠的座右銘。
胡國友生在農村。有一天,當他在打豬草的空隙抬頭仰望那一天瓦藍時,他發(fā)現了那銀白色的東西——飛機。飛機是什么?那年頭,農家人的少見識只能讓胡國友把這個謎結在心里。
懷揣著這個謎結,胡國友讀完了高中,上了大學,上的卻是航空學院。1983年,平生頭一次,胡國友為自己的人生做了如此選擇。
4年后,胡國友帶著一份驕傲跨進了南昌飛機制造公司的大門。創(chuàng)建于1951年的南飛公司是中國第一架飛機的誕生地,擁有職工兩萬余人,是遠近聞名的大型企業(yè)。能夠作為應屆畢業(yè)生中的唯一被分配到南飛,胡國友自然該自豪。
進公司沒多久,胡國友就擔任所在設計所的副組長并兼任團總支書記。其時,下海賺錢風乍起,與他同批進廠的一些人紛紛放棄了自己的專業(yè)改去特區(qū)打工。不少人也勸胡國友換換腦筋,趁年輕趕緊賺點錢,有人甚至幫他聯系好了單位,胡國友卻總是笑笑說:“我學的就是這一行,這里有我的事業(yè)。”在賺錢與事業(yè)面前,胡國友選擇了安心本職。
1992年,經共青團南飛公司第11次代表大會選舉,胡國友以他踏實的工作作風當選為公司團委副書記。當副書記,大小也是個官了,多少人求之不得,胡國友卻猶豫了。他召集全家老小開了個正兒八經的討論會,討論的題目是:放棄技術去從事行政工作值不值得。如今,做了5年專職團干、兩年公司團委書記的胡國友說:“年輕時不干干共青團工作絕對是個遺憾。從團的崗位走過,其他任何工作都不愁干不好?!笔聼o巨細的共青團工作已使原來膽子很小的胡國友變成了諸事應付自如的多面手。這里的訣竅只有一個:不斷學習,向書本學習,向他人學習,向社會學習。
南飛公司有萬余名青年,100多個團支部。既有從事高精尖技術的科技人員,也有奉獻在苦臟累崗位的一線工人。繁雜的頭緒并沒有讓胡國友陷入事務堆拔不出來,他敏銳地把握住了公司共青團工作與公司經濟發(fā)展的結合點,帶領團員青年在急、難、險、重、新任務面前發(fā)揮生力軍作用。1995年上半年,當得知K8飛機總裝任務重、時間緊的消息后,胡國友組織青年骨干勇敢地承擔下這一艱巨任務。在一片疑惑的眼光中,胡國友們硬是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任務。公司總經理事后評價說:本來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想不到他們干出來了,并且干得比別人更好。公司有些高技術活兒原來只有少數幾個老師傅掌握,有的老師傅聲稱退休前才能帶徒弟。為此,胡國友在全公司范圍組織開展了“關鍵工種師徒結對”活動,使一大批青年掌握了絕技絕活,成為各單位的技術骨干。同時一本題為《絕計絕活》的專門集子也編纂出版,成為新進廠工人的實踐教材……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實績,為公司、為共青團贏得了榮譽,共青團得到南飛人的認可。領導的支持,青年的信任,使南飛共青團工作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
共青團工作無止境,在虛與實面前,胡國友永遠是實干家。
胡國友小檔案:1966年出生于江西南昌縣,1987年南昌航空學院電子系畢業(yè),分配到南飛公司摩托車設計所從事技術工作,1992年至今歷任公司團委副書記、書記,并兼任省青聯委員、省青年志愿者協會常務理事等職。1996年獲全省優(yōu)秀團干、公司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稱號,1997年獲全國優(yōu)秀團干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