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波
每一份雜志,都有自己的風格。對一家走向市場的雜志而言,風格就是自己進入市場的形象和個性,就是雜志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風采、韻味和格調(diào)。
機關(guān)刊在走向市場的過程中,為適應(yīng)市場的要求,其風格會有所調(diào)整,但走向市場決不意味著走向低俗。一份高格調(diào)的雜志,完全可以與市場共舞。通過幾年的摸索,我們將《中國青年》的風格定為:理想主義+浪漫情懷。
什么是《中國青年》所表現(xiàn)和弘揚的理想主義?我的理解是: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國家和民族共命運,高揚思想的旗幟,勇為時代先聲。這并不是我們這一代中青雜志人的創(chuàng)造;理想主義的光芒,貫穿于《中國青年》74年所走過的全部歷程。
1923年10月20日,《中國青年》在上海淡水路66弄4號誕生?!罢翁诎盗耍逃瘮×?,衰老沉寂的中國像是不可救藥了……許多人都相信中國的唯一希望,便要靠這些還勃勃有生氣的青年?!薄吨袊嗄辍穭?chuàng)刊詞,便是她矢志永恒的追求?!吨袊嗄辍返睦硐胫髁x,在“文化大革命”剛結(jié)束的那段日子也表現(xiàn)得十分鮮明。她,率先為“四五運動”平反,率先為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家平反,后又組織全國青年進行了一場規(guī)模空前的人生觀大討論。
時至今日,盡管物欲開始橫流,拜金主義有些泛濫,理想主義依舊是《中國青年》最鮮明的特色。我們“重提解放思想”“再悟?qū)嵤虑笫恰?;我們“注視臺灣”“注視國企”“注視海洋”;我們呼喚“中國需要一部陽光法”“把人字寫得更大”……一位讀者來信說:“看了《中國青年》,我們感覺到一團火焰、一股正氣和一種崇高!”
一本青年雜志,光有理想主義是不行的。這樣會使整本雜志太沉重,讀者看起來太累。浪漫情懷屬于青年,也應(yīng)屬于青年雜志。在調(diào)整中,我們著力強化雜志中受青年喜愛的青春色彩。我們歡迎年輕人來到“青年廣場”,共同開墾“金色薔薇園”,吹響“四季風鈴”,建設(shè)“我們的精神家園”。
理想主義+浪漫情懷,在市場上能行嗎?我們看看這幾年的進口大片,哪一部不是“理想主義”與浪漫情懷的結(jié)晶。它們能在市場上成功,為什么我們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