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瑞東
1942年4月14日,軍統(tǒng)局蘭州特訓班六百多人一大早就排著整齊的方隊,等候著特務頭子戴笠來主持該班第三期學員畢業(yè)典禮前的點名。上午九點整,戴笠由一群官員簇擁著來到點名場上。接著,戴笠一聲令下,軍統(tǒng)局人事處少校股長竇滋澍立即手捧學員名冊,開始點名。點名開始進行得比較順利。當進行到中途,竇滋澍又點到一個學員的名字時,戴笠心血來潮。又開始發(fā)問。接連向該學員提出了“今年多大?”“是什么地方人?”等一連串的問題,然后低頭審視手里的點名冊。只見他眉頭一皺,流露出無比詫異的神色,接著抬起頭又重復問了一句:“你是什么地方人?”得到的回答仍然是湖南省益陽縣。雨點名冊上則誤寫為“河南省益陽縣”。這時戴笠怒目緊盯著竇滋澍,隨手一把抓起點名冊,向竇擲去!并破口大罵:“混蛋,純粹是一個飯桶!連這一點事體都辦不好……?!?/p>
戴笠越罵越氣,越氣罵得也就越兇。他感到光罵還不解恨,于是,上去“啪啪”就是兩個清脆的耳光,竇滋澍的兩個面頰上立時出現了幾根粗大的指印,近視鏡也被打得“飛”出一米多遠。鏡片摔得粉碎,鼻子的血像噴泉一樣射了出來。即便如此,戴笠還不解恨,又飛起雙腳輪番朝竇的身上亂踢,直踢得竇雙手抱頭在地上亂滾,呼爹喊娘地叫個不停,戴笠方才住手。
竇滋澍點名場挨打的消息不脛而走,軍統(tǒng)內部的人私下議論紛紛,認為竇滋澍這回非降職不可。然而,結果與許多人的預料卻大相徑庭。戴笠一回到重慶,第一件事就是親手給人事處批了一紙手諭:“查竇滋澍同志工作積極。忠于職守,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計名利,著即晉級為上校,并實授科長職稱,以資鼓勵。”
戴笠對工作失誤的部屬,一頓拳腳后立即提拔。那么,他對那些有功的部屬是否更加見愛。施以論功行賞呢?下面就再看看他是如何“獎賞”有功之人的。
1942年2月的一個夜晚,河南省洛陽市發(fā)生了一起“八人失蹤案”,即中統(tǒng)局河南省調查處主任、洛陽地區(qū)行政督察員.外號人稱“韋百萬”的韋孝儒等八人突然失蹤的案件。
此案發(fā)生后,中統(tǒng)特務頭子徐恩曾接到洛陽調查處報告,稱:“韋孝儒同志失蹤一案,必為趙理君惡毒報復之手段……。”
徐恩曾請求蔣介石查辦軍統(tǒng)駐洛陽負責人趙理君。蔣介石即給軍統(tǒng)頭子戴笠下了一道徹查“韋案”的手諭。
蔣介石的手諭,使戴笠左右為難。因為軍統(tǒng)與中統(tǒng)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對于趙、韋之間的矛盾,戴笠本人比誰都清楚,他料定“韋案”必為趙理君所為。假如真要徹查此案,不僅自己的得意門生要受處罰,而且有損軍統(tǒng)的名聲;如果不予查究,在蔣委員長面前又不好交待。
經過反復思考,戴笠終于想出了一個萬全之策,隨即給軍統(tǒng)局河南省調查室主任岳燭遠下達了徹查“韋案”的命令。這道命令的電文,將蔣介石的手諭添頭加尾,照抄照轉,發(fā)了出去。他相信岳燭遠是完全能夠領會自己的真正意圖的。
誰料,岳燭遠在報告中,不僅詳細地描述了本案的作案經過,而且深入地揭示了作案的動機和原因,把趙理君和韋孝儒兩人如何為緝私鬧矛盾,韋扣了趙的一批私貨,趙對韋懷恨在心,伺機報復,以及趙在洛陽如何貪贓枉法,吃喝嫖賭,揮金如土,荒淫無度等等合盤托了出來??戳诉@份報告,戴笠火冒三丈。他既恨趙理君做事不密,讓人抓住了把柄,又恨岳燭遠沒能領會自己的真正意圖,把案情查得如此清楚。
盡管戴笠歷來總愛袒護部下,但對殺人兇手趙理君的處理,他不得不格外慎重。權衡了利弊得失之后,戴笠最后不得已寫報告請示蔣介石將趙理君處決。
單就查證“韋案”而言,岳燭遠是“有功”的?!坝泄Α本蛻塥?。但戴笠不僅沒有獎賞岳燭遠,反而把他由原來任軍統(tǒng)局河南省調查室少將主任,降為該室下屬的豫南行動大隊上校大隊長。
出錯升官,有功降職,足見戴笠的胡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正是國民黨官場黑暗的真實寫照。
(責任編輯/韓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