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群
齊桓公是春秋時代齊國的國君,姓姜,名小白。他是齊襄公之弟,襄公被殺后,他從莒回國繼位,在位43年。他任用管仲進(jìn)行改革,國力富強(qiáng),又以“尊王攘夷”為號召,幫助燕國打敗北戎,營救邢、衛(wèi)兩國,制止了戎狄對中原的進(jìn)攻,還安定了東周王室的內(nèi)亂,多次大會諸侯,訂立盟約,成為春秋第一霸主。
這位歷史上煊赫數(shù)十年的一代霸主,為后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經(jīng)驗,其中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他這消極的一面對后人的啟迪作用,怕也不亞于正面,比如他的死。
齊桓公死得很凄慘。病中伏于床上,起身不得,呼喚左右,沒有一人答應(yīng),只好瞪著兩眼發(fā)呆。氣絕之后,尸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日,沒人管,以致尸體腐爛生的蟲子爬到了外面!
一代堂堂霸主何以至此?這和豎刁、易牙、開方三人有關(guān)。史載:桓公病臥寢室,易牙料他難以治愈,就和豎刁商量定計,假以桓公之語:因有怔忡之疾,惡聞人聲,不論群臣、眷屬,一概不許入宮。豎刁親自緊守官門,易牙率兵甲巡邏,懸牌宮門上。連公子問安,也不讓入見。三日后,桓公仍未死。易牙和豎刁又將恒公左右侍衛(wèi),全都逐出,同時塞斷宮門,并在寢室周圍,筑起三丈高墻,墻下只留一洞穴,早晚使小內(nèi)侍鉆入,打探桓公生死消息?!绱松瓏?yán)“防衛(wèi)”,誰人能近前?最后也只有姬妾晏蛾兒一人相伴,還是她自己跳墻進(jìn)去的。這三個人何以有這么大的權(quán)力?原因恰好出在齊桓公身上。
豎刁、易牙和開方是齊桓公的寵信,當(dāng)時人稱齊國“三貴”。豎刁是齊桓公的幸童,桓公憐愛他,信任他,使其不離左右。易牙是齊國的名巫,因居住雍邑,稱為雍巫,字易牙,為人多權(quán)術(shù),工射御,兼精于烹調(diào)。有一天,桓公的長衛(wèi)姬病,易牙和五味給她吃,長衛(wèi)姬食后病愈,從此愛而近之。后來,易牙又以滋味討好豎刁,豎刁就把他薦給齊桓公。齊桓公得知他的專長,和他開玩笑,說他嘗遍了鳥、獸、蟲、魚之味,就是不知道人肉是啥滋味。午飯時,易牙向桓公獻(xiàn)上蒸肉一盤,嫩如乳羊,滋味甘美無比。桓公食后問易牙是什么肉?易牙忙跪倒在地上說:“此人肉也。”桓公聽后嚇了一跳,追問得知這人肉是易牙的三歲長子,易牙為要“適君口”,竟然殺了自己的兒子。于是齊桓公視易牙為知己,無比寵信。開方原是衛(wèi)懿公的公子。周惠王十一年,桓公親自率師伐衛(wèi),衛(wèi)敗而退?;腹R城下,數(shù)衛(wèi)之罪。懿公便叫開方,用金帛五車,送給齊軍,以求講和免罪。公子開方見齊國強(qiáng)盛,愿意留在齊,而不當(dāng)國儲。當(dāng)時開方對桓公說:“明公乃天下之賢候,倘得執(zhí)鞭侍奉左右,榮幸已甚,豈不勝于為君?”于是,桓公拜開方為大夫,寵信于豎刁、易牙之列。為討好桓公,開方還把自己的小姑薦給桓公。
齊桓公以有此三人為幸事,對他們信任有加。要不是管仲的阻止,桓公還想讓這三人接替相國之位呢!
桓公四十一年冬,管仲病重。齊桓公看望管仲時,談到了身后將委政何人的問題。就在這次交談中,管仲把這三人比作“償流之患”,要桓公遠(yuǎn)之。
可是,管仲死后,齊桓公并沒有那樣做,仍把三人留在身邊,寵信如前。
隰陽朋接了管仲之職后,為政未及一月,就病卒了。這時,桓公便要鮑叔牙接隰朋之位。鮑叔牙開頭不肯,是桓公非要他接不可時,便提出要他遠(yuǎn)易牙、豎刁、開方,才敢奉命。直到這時,齊桓公才下決心,罷斥三人,再不許他們?nèi)氤嘁姟?/p>
毫無疑問,齊桓公疏遠(yuǎn)“三貴”并非自覺自愿,實在是不得已而為的?;腹磉厸]有這三個人,未及一年,就食不甘味,夜不酣寢,口無謔言,面無笑容。于是,在長衛(wèi)姬的提議下,又重新召回了三人?;腹€為此向勸阻他的鮑叔牙說:“此三人有益于寡人,而無害于國。仲父之言,無乃太過!”鮑叔牙見桓公不從諫,不久便因憤郁發(fā)病而死。鮑叔牙死后,三人更肆無忌憚,見桓公年老無能,便專權(quán)用事。滿朝之中,順三人者,不貴亦富,逆三人者,不死亦逐。國家大事都瞞著桓公,全不把他當(dāng)回事?;腹≈兀税筒坏盟缢??!涞竭@一步,怨得了誰?
齊桓公死前,感于眼前境況,曾想到管仲所言,不由感慨萬端,“寡人不明,宜有今日?!薄沁@樣想的。總算是明白過來了,但為時已晚。這是歷史的局限?還是人性的弱點(diǎn)?很值得深思。
(責(zé)任編輯/楊劍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