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建安 陳 偉
一、心臟跳動——生命的象征
我是您體內最辛勞、最重要的臟器,人們把我稱為“心臟”。
當您還是胎兒的時候,我就開始工作了。此后伴隨您一生,我一直在晝夜不停地跳動著。我每天要跳動10萬余次。泵出血液達6000余升呢!
您知道嗎?正是由于我的勞動,才使得血液周流全身,保證了您不息的生命。
不論春夏秋冬,也不管您喜怒哀樂,我都一絲不茍地與您協(xié)調合作。如果我要偷會兒懶,你可就要危在旦夕了!
二、心臟的位置、大小和形狀
我住在您胸腔中,還有不少的鄰居哩!我的左右兩邊為肺,前面是胸骨,后面是食管、脊柱等。
我并不居于胸腔正中,而是稍偏左,不信您可以試一下,在左胸部乳頭處可明顯感覺我的存在。那是“心尖搏動”,是我跳動時,心尖有規(guī)律地沖擊胸壁引起的胸壁向外搏動所致。
我形如雞蛋,大小象您的拳頭。如果您長年堅持鍛煉,或者是訓練有素的運動員,我就要比別人來得更大些,更健壯些。但如果我病了,發(fā)生“浮腫”(心肌肥厚)或因為無力工作,不能把血液很好地泵出去(即心力衰竭)時,體積也會比別人大些,而這就要去醫(yī)院了!
三、心臟的腔室
您知道我是由什么組成的嗎?是心肌細胞,像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一樣,可以收縮和舒張。
但我并不是一個實心的肌肉團,在我的中部有層隔板將內腔分為左、右兩半,如一墻之隔的兩個單元,無直接聯(lián)系。左邊的單元,“樓上、樓下”(即左心房、左心室)相通;右邊的單元,“樓上、樓下”(即右心房、右心室)相通。左邊單元射出的是鮮紅的動脈血,供給身體營養(yǎng);而經過新陳代謝的暗紅的靜脈血,回到右側單元,然后流經肺臟去“吐故納新”。因此,您可看出,兩邊單元都很重要!
四、心率
我每分鐘跳動的次數,人們稱之為“心率”。正常情況下成人為60~100次/分;兒童100~120次/分。因此,如果您活到70歲,我跳動的次數將超過25億次。而且當您興奮、緊張、生病、運動和受傷等時,跳動的次數會明顯加快,以幫助您應付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
盡管我一直在兢兢業(yè)業(yè)、不知疲倦地跳動著,保證了您生命的存在,但我也有自己的“作息表”。我跳動一次的時間為0.8秒,在這0.8秒中,心房收縮0.1秒,余下0.7秒處于“放松”狀態(tài);心室收縮0.3秒,余下0.5秒休息。因此,一次心跳中,我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休息,而我自身所需的血液供應正是在這段時間內得到的,這是我能夠長久工作的保證。
因此,如果我跳得快,休息時間便會縮短;相反,當您睡眠及安靜時,我就會跳得慢些,休息時間也就充分了。
大量的研究已證明:如果您進行有規(guī)律的運動訓練,提高了四肢、軀干等肌肉的工作效率,便會相對減輕我的負擔,跳動次數也相應減少,我得到的血液供應也會更多。吸取了充足的氧分,我才能更加精力充沛地去工作!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