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生
潰瘍病是胃和十二指腸內壁發(fā)生潰瘍的常見病。由于潰瘍的發(fā)生與胃酸消化內壁有關,故又稱為消化性潰瘍。一度還出現過“沒有胃酸就沒有潰瘍”的說法。晚近發(fā)現胃幽門螺旋狀桿菌(代號HP)在潰瘍病的發(fā)生中影響很大,所以又有人提出“沒有HP就沒有潰瘍”的說法。
我們暫且不去追究潰瘍發(fā)生的原因,而是討論一下得j潰瘍病怎么辦。
得了潰瘍病怎么辦呢?回答是病人向醫(yī)生要藥吃。的確,有些藥物治療潰瘍病的療效極佳。即使愈后復發(fā),再用藥的療效仍很滿意。如此說來,潰瘍病僅靠吃藥就行了?其實不然。因為潰瘍病有許多不同情況,有些還比較特殊。所以除了認真遵醫(yī)服藥外,遇到下列情況還需請外科處理。
一般來說,上消化道大出血在24小時內超過2000毫升且仍有出血征象時,應立即請外科進行緊急手術以挽救生命;對于反復多次大出血者,在最后一次出血止血后,也要請外科會診。
潰瘍病若發(fā)生急性穿孔,由于穿孔常會引起致命的急性腹膜炎,必須立即請外科處理。
因十二指腸球部或幽門前區(qū)潰瘍引發(fā)幽門梗阻,導致胃內食物進不了小腸,且常常嘔吐宿食者,也要及時請外科幫忙。
潰瘍病出現癌變現象時,更不可掉以輕心。通常認為,胃潰瘍癌變的機會較多,約在5%左右;而十二指腸潰瘍鮮有癌變者。潰瘍的癌變往往是潛移默化發(fā)展而來的。因此,我們不能坐等潰瘍確確實實癌變后才請外科。筆者認為,經胃鏡復查、肉眼觀察,潰瘍不但未愈且變大而不規(guī)則,邊緣隆起且又硬又脆者,就要請外科會診;此外,胃鏡檢查的活組織病理切片報告有細胞Ⅱ級以上間變或有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者,也要請外科處理。
在日常醫(yī)療工作中,我們還遇到一些特殊性的潰瘍。
一、胃小彎高位潰瘍,即胃的小彎側靠近責門部的潰瘍,因其癌變率可高達10~20%,確診后同樣要請外科會診。
二、復合潰瘍,即胃和十二指腸同時有潰瘍存在。它容易發(fā)生胃潴留,且腹痛等癥狀難以控制,若經內科正規(guī)治療1月無效者,要請外科。
三、幽門管潰瘍。在胃鏡檢查或x線鋇餐檢查時容易漏診。它易引起幽門梗阻、出血和穿孔,若內科治療效果不太理想,宜請外科會診。
四、球后潰瘍,是指球部以遠的十二指腸潰瘍而不是球部后壁的潰瘍。球后潰瘍容易并發(fā)急性大出血,且難以用內科保守療法控制,故主張請外科處理。
五、老年人潰瘍,老年人合并高血壓、動脈硬化、肺氣腫、心腦血管病的多,潰瘍癌變者亦較多。并發(fā)急性大出血時因動脈硬化而不易止住,潰瘍愈合的能力也差,故應及時請外科會診、處理。
六、巨大穿透性潰瘍,指直徑大干2.5厘米并向深層發(fā)展的潰瘍,經內科正規(guī)治療1月不愈者,需請外科處理。
七、吻合口潰瘍,是胃大部切除術后胃與空腸吻合處的潰瘍,又稱邊緣性潰瘍。到目前為止,及早請外科治療被認為是明智的選擇。
八、卓一文代綜合征,亦即胃泌素瘤所致的潰瘍。它雖然比較少見,但這種潰瘍不易愈合,又極易復發(fā),必須請外科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