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中
這是我第一次拍恐怖片。說它恐怖,并不是指它給人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相反,影片的故事很簡單:全部場景就是一個宅院,人物也只有4個。但編劇對故事的設計卻是很精巧的。對我而言,把握這部影片的關鍵則是:商品性和文化品味的結合。鑒于現在許多文藝片失去觀眾,許多商業(yè)片失去文化,我認為,在這部商業(yè)片中,尤為重要的是,如何在文化品味方面進行探索。為此,在拍片的過程中,我著重強調了三個方面:
宅院的歷史感
對宅院歷史的思考可看作是一種對文化的思考。
這是一個具有100多年歷史的滿清封建貴族的宅院,具體地說是一座滿清十一世襲一等侯爵的府宅。在這里,曾經有過40多口人同吃一鍋飯的興盛,也有只剩女主人一人的如今的凄涼。所以在影片中對于空間、聲音的交織表現上,一方面是表現現實,一方面又是表現特有的歷史階段—“文革”的紅衛(wèi)兵時期給這個家庭帶來的災難。這種交織要構成影片空間和聲音的恐怖感?,F實的空間和過去的聲響結合在一起,從而由女主人的恐懼究竟是歷史的恐懼,還是現實的折磨,來構成影片的懸念。
由于宅院是歷史的濃縮,影片人物的生活空間又是現實,則宅院的歷史就成為影片對劇本最重要的補充部分,這既增加了影片的凝重感,又加深了作品的厚度。因此,環(huán)境的選擇實際上是影片風格的選擇。我以北京恭王府作為拍攝地點。恭王府除具備上述滿清建筑特點之外,它的亭臺樓閣、長廊、山石,都可以起到對影片氣氛的渲染作用;特別是奇形怪狀的太湖石,在影像上就可以造成恐怖的氣氛。
由于這部影片不需要從外部渲染恐怖,我要求無論從畫面造型、音響強調上,都應沿著女主人公的心理來展開戲劇的矛盾沖突,當景和情交融在一起時,我們就能給觀眾以恐怖的感覺了。
突出文化品味
這部影片的文化品味,重要的是體現在它對現實的關照和對歷史的反思上。今天的改革開放開闊了人們的視野,國家的經濟也在不斷地發(fā)展,但也造成了一部分人過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金錢上,即表現在社會價值觀上的拜金主義。基于此,我還要求影片不要把注意力單純集中于影片的恐怖性及心理懸念上,而應該更加注重對于這種社會現實的反思,使其具有更加深刻的社會思想內容和現實意義。影片的結尾對劇本作了重要更改,在宴會的一場戲中刪去了女大夫開槍的細節(jié),揭示了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和女大夫的嘴臉的剖析、靈魂的鞭撻。地下室的一場戲把歷史和現實統(tǒng)一起來,把文藝片和商業(yè)片的風格結合起來,從高潮處看統(tǒng)一,這是影片最重要的一個設計。
此外,在音樂和音響方面(這是營構恐怖氛圍的一個手段),我強調既要注意到恐怖情緒的渲染(不回避渲染恐怖),但更重要的是給人以歷史感,注意人物心態(tài)刻畫,要凝重,不要輕飄。在光的處理上,同樣不能簡單渲染恐怖,尤其要警惕商業(yè)性的用光粗糙和對人物的臉譜化。
人物的隱喻
人物的性格刻畫及心理狀態(tài)是這部影片的生命。由于生活中的是非真?zhèn)尾⒉荒敲慈菀阻b別,所以演員的表演不能去圖解人物,本片中4個人物的面貌也不應很快地暴露給觀眾。
比如生活在宅院中的孤老頭,舊時代造成他的冷漠孤僻,他全部的善良,只有在影片結束時才被人們所了解。
而女大夫是一個帶著面具的女性。影片兩次表現女主人公與時裝模特的戲,第一次是表現她在自己職業(yè)中對生活的理解;第二次則隱喻十分明顯—這些模特就是面具。
至于男主人公,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物。他既被現實生活中的金錢所誘惑,同時又被女主人公充滿人性的純樸善良及對情感的熱烈所感動。因此演員在把握人物心態(tài)上應體現出金錢與愛情的矛盾。這種對人物的把握程度,決定了影片揭開謎底的早晚,對觀眾有極大的迷惑性,一定不能臉譜化。
女主人公熱愛生活和工作,她的情感既熱烈又真摯,既單純又很細膩。她的熱烈容易使人對她的情感產生懷疑;她的細膩又使我們看到故事脈絡發(fā)展和判斷的可信性。盡管宅院的歷史給她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傷痕,但她并沒有停留在過去的痛苦中。針對這個角色,我要求演員在處理戲路的發(fā)展中,不妨帶有某種神經質,這無疑會對故事的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這就需要演員更多地去探索角色的心理復雜性和情感生動性,才能使這個人物不僅會給觀眾以魅力,亦會給藝術家、評論家以魅力,成為十分典型的現代女性。
除了上述三個方面,這部影片還要力爭在后期制作上有所突破。影片的后期制作一直是我們的一個大毛病,不少參加過國際影節(jié)的同行們,談起對國內外影片的比較時,都痛心地說:我們的影片后期制作之差,就像是搗騰垃圾。以致我們在合拍片中出現了許多控制不住的問題,就在于外資方有一個有力的借口:你們的后期制作不行,必須拿到境外去作。因此,電影局對這部影片的后期制作提出要求。這主要是技術問題。例如本片的夜景占70%,攝影和照明在光效上的處理,不但要注意人物心理情感與情緒上的渲染,還需要在照明度上讓觀眾看清楚。
總之,就整體影片說,我希望觀眾在感受到恐怖之后,能體味到它的意蘊,感受到這是一個現實的寓言故事。而我在本片中的追求則是:無論在主題的完成、人物的塑造、故事的敘述,都要盡可能給人以意境。最好能做到情有盡,意無窮。
電影《霧宅》的故事梗概
歷經滄桑的古宅中,常彌漫著濃重的霧氣。尤其是在夜晚,很輕的腳步聲時常闖入女主人的夢境。每當她追隨響聲而去時,看到的只是看門老人孤獨的背影。
許多奇怪的現象,在女主人蜜月回來后發(fā)生了。開始,她只感到是自己的錯覺;漸漸地,她有些懷疑自己是否產生了幻聽。丈夫竭力安慰她,用溫情平撫妻子驚恐的心境。
女主人想起了自己的母親:那是在“文革”中,當古宅成為紅衛(wèi)兵司令部時,母親突如其來地產生了幻聽、幻覺。于是,丈夫勸妻子住院治療,以便徹底消除母親自殺在女兒心中蒙上的陰影。
不久,曾經對奇異聲響無動于衷的丈夫也開始感到古宅中的變化,對夜晚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恐懼。
圈套套著圈套,古宅里出現的四個人物—妻子、丈夫、女醫(yī)生、看門人,誰是影片所要揭露的“鬼”呢?在撲朔迷離而又令人心顫的恐怖氣氛中,每個人的面孔漸顯出來……古宅講述了一個引人入勝的現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