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70年的風(fēng)雨征程,誰能繼續(xù)撰寫光輝歷史?
處在歷史的轉(zhuǎn)型時期,誰能與跨世紀一代同行?
面對翻天覆地的變化,誰能站在歷史的潮頭上?
在多彩的期刊市場上,誰能保持特色獨樹一幟?
每一個了解《中國青年》歷史和認真閱讀《中國青年》的讀者都能看到,每當處于歷史的轉(zhuǎn)型期,《中國青年》就會站在歷史的潮頭上,高揚起一面信念的旗幟,放射出一束理性的光芒,燃燒起一團青春的火焰。
這是《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也將是她在1994年呈現(xiàn)給廣大讀者的形象。
1994年是中國社會發(fā)展的關(guān)鍵一年。中國的改革與發(fā)展之路將如何走?中國青年的命運和歷史地位將如何確定?共青團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格局將如何產(chǎn)生和付諸實踐?青年人在經(jīng)濟生活中將扮演什么角色?他們的社會角色、觀念沖突以及在求學(xué)、就業(yè)、婚戀等種種方面的難題將如何解決?
認真閱讀1994年的《中國青年》,你將會從中獲得某些答案,至少,你將會獲得某些啟示。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中國青年》在度過了1993年的70歲生日后,卻將迎來一個新生。這新生的重要標志之一是:更緊密地圍繞青年問題作文章。
選擇高品位青年刊物的讀者,請把目光投向《中國青年》。
1994年《中國青年》每冊定價2.30元,年價27.60元。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郵發(fā)代號:2-39,國外代號:M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