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東 殷 琴
19年前,當大衛(wèi)夫婦開始在家自己教育孩子時,并未打算要把4個兒子全送進哈佛大學。但大兒子格朗特從哈佛畢業(yè)后留校當了教師。老二德魯是哈佛的四年級學生。人們都說他們是繼承了父母的遺傳基因。然而兩年前老三瑞德也收到了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人們再也地樂趣如此評論他了。要知道,19歲的老三和14歲的老四都是領養(yǎng)來的。
大衛(wèi)在1972年辭去了華盛頓大學的社會學教授,與妻子米基(原高中英語教師)舉家遷往加州北部的山莊。他們覺得現有的學校教育很難學到真正的知識,于是干脆自己來培養(yǎng)孩子。
他們首先從基礎學科著手,像歷史、文學、外語、數理化,每天用短短的兩三小時進行正規(guī)的課堂學習。
大衛(wèi)教哲學的奧秘不在于課程學習,而在于他們自己建立的家庭農場。他們一同翻修土地,修葺花園,改進牧場。這些活動刺激了孩子們對生物學和化學的興趣,以致后來他們愛上了胚胎學和遺傳學。當然,大衛(wèi)也讓孩子們閱讀大量的參考書。他們每兩周去一次縣圖書館。
由于孩子們在進行正式“上課”前都得先干不少戶外體力活動和農田雜活,學習便成為一種待遇。“讀書可比砍捆木柴輕松多了?!比鸬禄貞浿?歲時就如饑似渴地讀少年科幻小說。
大衛(wèi)的教育目標是學有所長,而不是光有一肚子空洞的理論。他鼓勵每個孩子掌握一門自己感興趣的學科。格朗特成了畜牧專家,德魯是個杰出的天文學家,瑞德是個爵士樂狂和電腦能手,年少的老四將來也許會是個造船專家。
大衛(wèi)在教學上的獨特方法,對我們解決現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許能有所啟迪。
(苑晉摘自《南風窗》19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