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
1991年12月的一天,筆者走進清華大學。此時距下午2點上課時間還有5分鐘,熙熙攘攘的學生們如潮水涌在向教室、圖書館延伸的路上,景象可稱壯觀。
有一個現(xiàn)象突然引起了我的注意:
在如潮的人流中,我竟沒有見到一枚校徽!當我同一位團干部談及此事時,他微微一愣隨即說:“一直是這樣呀!誰也沒當回事?!蔽矣纸o另一所高校的同學打電話提出同樣的問題,對方不加思索地說:“知識貶值了唄?!闭Z氣相當平淡?;卮鹚坪鹾芎唵?。但當我走訪了幾所名牌大學后,我感覺在大學生不戴校徽的現(xiàn)象后面,似乎還有更為引人深思的東西。
胸藏萬卷不如腰纏萬貫?
我們猶新的記憶是,恢復高考后的幾屆大學生幾乎都戴?;?。一位同學說:“那個時代注重知識,重視知識分子,所以當個大學生很榮耀?,F(xiàn)在呢,觀念全變了,一切向錢看,給人的感覺是人不見得非有知識,有錢就行?!边@已不是什么新鮮的看法。幾年來,當人們的收入差距迅速拉大時,人們發(fā)現(xiàn)這一差距在很多人中并非與知識的多少成正比?!案銓椀牟蝗缳u雞蛋的”已成了老生常談。在此背景下,知識分子似乎失去了以富有知識而榮耀的社會基礎。一位名牌大學的學生說:“我每次坐火車回家,從不跟人說我是學生,卻說是賣服裝的個體戶。這樣我覺得心里坦然,侃起來也自在。”這似乎是上面看法的一個比較極端的例證。
社會的變化充滿了復雜的因素。我們是否可以更為深入地探討一下我們自身,也許只有先了解了自己,才更有對社會發(fā)表評論的權利?
曾經(jīng)有把現(xiàn)在的大學生稱為“抱大的一代”的說法,這好像過于刻薄,但卻充滿了焦慮和不安。無論大學生是否樂意,大致相同的成長道路使他們無法讓人們輕易改變這一看法。在激烈的競爭中他們走過了通往大學的獨木橋,內心的自豪與驕傲已無需掩飾。但問題也許就出在這里??梢哉f當他們體驗著這種自豪與驕傲從高考的緊張中松弛下來的同時,一種失落感也隨之而生:大學生并非如人們所說的是天之驕子,人們羨慕的、談論的是那些收入甚豐的人,那些人買車買房,昂首挺胸出入高級場所,談起錢來開口“一噸”閉口“一方”,透著一份豪氣。而最令大學生們感到委屈的不是這些人有錢,而是他們當中很多人知識水平的低層次。這對大學生的未來似乎是一種暗示。
盡管現(xiàn)在很少有人真正否認知識的力量,盡管對知識的嘲諷其實更多是牢騷,和希望引起人們的重視。但大學生們正值青春年少,都愿意在自己的身上多一份瀟灑,多體驗一番現(xiàn)代生活的趣味。而無論抽煙喝酒,與朋友交往,在更豐富的內容中消磨戀愛時光,一切似乎總離不開金錢的支持。胸藏萬卷不如腰纏萬貫。在這種氛圍中,人的價值觀念發(fā)生變化便不足為奇。
一位學哲學的同學說:“我們不光不想戴校徽,連眼鏡都不想戴。就是不想讓人知道是學生。因為是學生只能說明你窮,窮就沒有價值,在人前矮半截!”在一所音樂學院的一堂道德修養(yǎng)課上,老師講道:“在不同的時代,人們有不同的理想,過去農民的理想就是‘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一位同學插話道:“哎呀!老師!那也是我的理想呀。”于是引起一陣哄笑。這種調侃掩藏著的是無奈、抱怨和自嘲,是面對現(xiàn)實的變化而對理想的懷疑。一代人的價值觀在物質財富與知識的對立中發(fā)生變化,后果肯定難以樂觀,而曾經(jīng)讓人人羨慕的?;諒拇髮W生們的胸前消失,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征候。
大學生是否缺乏自信?
無論穿著打扮,還是舉手投足,現(xiàn)代青年均以突出個性為榮,大學生尤為如此。個性的突出必以充分的自信心為基礎,而大學生在社會的評價和對自我身份的嘆息中消磨了自信心,人們在大學生抽煙喝酒的瀟灑,“托派”、“舞派”、“TDK(Toefl、Dance、Kiss)派”,以及“麻風病”、“愛織病”等等五花八門的現(xiàn)象中看到的其實只是一種自信心的動搖,于是人們對大學生們所表現(xiàn)出的個性難免有“幼稚”的評價。一位大學生在談到不戴?;盏膯栴}時說:大學生發(fā)覺自己不再是社會的寵兒了,“社會上目前對大學生已形成了一種偏見,認為大學生普遍比較糟糕,各種文藝作品和報刊都給人一個印象:現(xiàn)在的大學生不值錢了?!鄙鐣系脑u價所存在的偏見成分確實應予澄清,但對大學生自身來說,是否應探討一下我們心理上精神上有多大的承受能力?因為無論什么評價,說到底還是我們自己“贏”得的,而無論改變評價還是消除偏見,除了大學生自己,別人畢竟幫不上太多的忙。
不愿再把?;沾髟谏砩?,不愿別人把自己看成是學生,在潛意識中自己把“幼稚”與自己聯(lián)系起來,這不正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xiàn)?
那么什么是成熟?不少學生認為有活動能力的人才是成熟。一位學法律的同學說:“如果一個學生常泡圖書館,只知道考高分,就會遭到‘土老帽兒的譏諷。而一個人要是能給系里或校里的文藝晚會請來幾個社會上正走紅的歌星舞星,或者有掙錢的路,那才是能干,才讓人羨慕?!笨释S富人生經(jīng)驗,渴望自己的能力得到社會的認可,這是每一個青年的愿望。問題是,在理智上誰也無法否認科學知識之于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而在現(xiàn)實中卻把獲取文化知識與取得社會經(jīng)驗對立起來,這不能說不是一種讓人可惜可嘆的現(xiàn)象。一方面努力表現(xiàn)個性,一方面又因自己的學生身份而對社會的評價惴惴不安,這是一種矛盾,是缺乏承受能力、對自己缺乏自信的表現(xiàn)。一位顯然是交際較廣的同學說:“?;沾魉惺裁从媚??人家一看你是學生,首先就不信任你,你學生沒經(jīng)驗,不成熟,畢了業(yè)在社會上練幾年再說吧?!钡艺J為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是否信任自己?
我們如何認識自己?
社會對大學生的評價未必公道,大學生對自己的認識也未必清醒,而前者的改變首先依賴于后者的改變。
一位鋼鐵公司的總經(jīng)理問一位學生:“將來想不想當經(jīng)理?”這個學生回答:“我不是當經(jīng)理的人,我要當總理?!边€有一位同學曾經(jīng)這樣長嘆:“這輩子當總理沒戲了,我也就當個部長吧?!庇续欩]之志,無可厚非。但與此同時,另一種現(xiàn)象則引人深思。在與大學生的交談中,不少人對恢復高考后的最初幾屆大學生表示羨慕。一位同學說:“那時的大學生畢業(yè)時正處在斷代時期,在各大機關、科研單位都能找到非常好的位置,社會的需要和當時的社會氣候與他們的價值觀都十分吻合。”——強調的依然是社會給予個人的機會。而現(xiàn)在呢?一位師范畢業(yè)的學生在給編輯部的信中,訴說自己的苦惱:自己想在教育部門干一番大事業(yè),可偏偏被分到一所鄉(xiāng)村小學,宏圖大志難以實現(xiàn)了……高遠的志向與對社會給予的機會和位置的挑剔相矛盾,再加上社會對大學生有些刻薄的評價的壓力,有限的承受能力使大學生產生了迷茫,在努力“適應”社會,盡力使自己表現(xiàn)得成熟的同時,大學生本來特有的那一份學子的質樸、那種因不斷占有知識的財富而特有的自豪、那曾令人羨慕的充滿青春活力的氣質似乎在悄悄消失……?;障Я耍幻缎;赵谌藗冄壑械姆萘恳训植贿^一枝萬寶路,這不能不使人深思。
社會在變化,而每一個人都在社會之中,于是對于社會的變化也就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做為大學生,如何把握自己?如何認識自己?我們是否失去了自信?我們有沒有面對各種思潮執(zhí)著地追求知識、追求真理的膽識?我們有沒有解剖自己的勇氣?
低下頭,看看?;帐欠襁€戴在你的胸前?
編后:大學生是否真正了解自己?是否缺乏自信?如何看待社會的評價??;盏南У降渍f明了什么?歡迎大學生和廣大讀者來稿進行討論。來稿請寄:北京官園育強胡同甲22號中國青年雜志社“今日大學生”專欄。郵政編碼:1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