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達
如今大學生課余打工,似乎越來越為社會認可。1992年7月,北京崇文區(qū)開辦“三替公司”,專聘大學生,消息傳出,上萬人應聘,錄取了5000人。王府井麥當勞招收“小時工”,20000人報名,其中三分之一是在校大學生。8月間,我在北京幾所高校開了座談會,想聽聽大學生們暑期打工的感受。沒想到,這個看似輕松的話題,竟引得大學生們一陣感嘆唏噓,其中小于和小丹的遭際最有代表性。
小于是北京某名牌大學生物系三年級學生,來自河南偏遠山區(qū),3年前考進北京,曾轟動全縣。當他的錄取通知書下來時,是縣教育局長親自送到他家的。辦了大半輩子教育的老局長滿眼淚花,拍著小于的肩膀說:“你能考取北京名牌大學,不僅是家庭的光榮,也是全縣的驕傲?!毙∮诟熬┲埃h長親臨戴花,一路鼓樂,一路鞭炮,好不風光。
小于沒有辜負家鄉(xiāng)父老的厚望,學習很用功,一直是全年級的佼佼者??墒?,他碰到一個繞不過去的難題——錢不夠用。盡管他生活儉樸,但是所學專業(yè)需要買必要的參考書,參加幾個學術團體需要必要的應酬,他再節(jié)衣縮食也難以應付。他不忍心向家鄉(xiāng)土里刨食的父親伸手,便很自然地卷入了校園打工潮。
他給西城區(qū)一家開餐館的個體戶當家庭教師,忙時就到店里端盤子,掙雙份錢。由于校方不提倡學生外出打工,小于便成了“地下工作者”,每次從海淀進城打工,他都謊稱去看親戚。好在他學習成績很好,老師也不深究他的蹤影。
“尷尬人偏遇尷尬事”。今年6月的一天,小于正在餐館接待顧客,當他把熱騰騰的飯菜端上桌時,一下愣住了,原來點菜的顧客正是家鄉(xiāng)來的縣教育局長。
老局長進京開會,下午到大學里去看望小于,同宿舍的人都說小于進城串親戚去了。老局長只得掃興地回到招待所,沒想到在這家小餐館不期而遇。
看著小于穿著滿是油污的工作服,老局長莫名其妙:“咋,你在這兒跑堂?”小于臉漲得通紅,結(jié)結(jié)巴巴地回答:“我來打工?!薄按蚬ぃ磕阕寣W校除名啦?”“沒有沒有,我打工是為了掙點錢?!崩暇珠L急了:“掙錢,不好好念書出來掙錢,我可為你臉紅!”小于只好把買不起書的苦衷說出來。
老局長聽后,眼睛濕潤了。當天晚上,他把小于叫到招待所,感慨地說:“好孩子,委屈你了。咱縣幾十年才出你一個人才,你生活費不夠,咋不吭聲?出來打工,影響學習咋辦?”小于說:“我打工沒有影響學習。打工除了掙錢,還可以接觸社會,見見世面?!崩暇珠L直搖頭,“不中不中?!?/p>
教育局長心情沉重地回到縣里,把小于打工的事向縣長做了匯報。縣長一聽坐不住了,“這是我們縣的恥辱!咱們再窮,也供得起咱們的狀元!”縣長立即主持召開縣委會,決定從1992年6月起,每月由縣財政撥款300元,資助小于讀書。會議結(jié)束,縣長還不放心,第二天親自搭汽車、坐火車趕到北京,當面將第一個月的補貼費交給小于,千叮嚀萬囑咐,“好好學習,千萬別出去干活,給咱們縣丟人現(xiàn)眼?!?/p>
接過縣長手中的300元錢,小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由衷地感激家鄉(xiāng)父老的一片真情摯愛,可是,他怎么也想不通,大學生課余時間打工,怎么就是“丟人現(xiàn)眼”呢。在發(fā)達國家里,總統(tǒng)和富翁的兒子打工都很正常,為什么在中國,一個農(nóng)民的兒子上學打工,會被人視為“恥辱”?
生活又給小于出了道難題。謝絕補貼,繼續(xù)打工,他怕傷了家鄉(xiāng)父老善良的心;不去打工,靠帶著家鄉(xiāng)父老體溫和汗味的300元補貼維持學業(yè),他又于心不忍;再說,打工生涯使他改變了孤僻性格和書呆子氣,學會了和人交往的本領,他不愿意就此罷手。
怎么辦?小于打算給縣領導寫封長信,把道理講清楚,另外,把縣里給他的補貼買成書,寄回縣里的學校。想來想去,至今還不知如何下筆。
和小于相比,北京某大學中文系三年級學生小丹似乎遇到更大的麻煩。今年3月,京城S飯店開辦夜市,向全社會招聘兼職人員。
小丹抱著“試一試”的心情前去應聘。仗著嫻熟的英語和姣好的相貌,她在上千名競爭者中一舉奪魁。眼下京城大學生求職的很多,能在S飯店攬上一份待遇優(yōu)厚的“小時工”很不容易,小丹贏來了同學羨慕的眼光。
小丹的父親是國家機關的一位局級干部。這位50年代初畢業(yè)的大學生,視小丹為掌上明珠。小丹天資聰穎,從小學到大學都是品學兼優(yōu),父親常為此感到驕傲。
父親“望子成龍”心切,小丹很清楚,所以外出打工之事始終對父親守口如瓶。不料沒有不漏風的墻,一個月后的一天,父親單位的一個干部來S飯店用餐,正撞上端盤子的小丹。不久,局長千金端盤子的消息在機關里飛短流長。
周末小丹回家,父親眼她攤了牌。小丹見瞞不過,便如實招來。父親語重心長地勸她不要“目光短淺”,身為學生應該專心讀書,不應該“為五斗米折腰”。小丹申辯說,我外出打工,并非為了金錢,而是為了廣泛地接觸社會,增長見識。父親聽了不以為然。
事隔不久,父親悄悄來到S飯店,親睹了小丹穿著工作服、端盤子穿行于餐桌之間的情景,氣哼哼離去了。晚上,他把小丹叫回家,怒沖沖地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你不聽爸爸的,繼續(xù)打工,就不要再進家門。他說他是國家干部,絕不希望看到女兒為幾個臭錢,低三下四地伺候人。
小丹哭了,哭得很傷心。她萬萬沒料到,滿口“新觀念”的父親,在女兒打工的問題上竟會這般固執(zhí)。
小丹很苦悶,便去找男友小宋傾訴。小宋比她大兩歲,是某高校的研究生,自視甚高。他有個姑媽在美國定居,姑父是有錢的商人。老兩口膝下無子,希望小宋能赴美留學,將來繼承他們的萬貫家財。小宋已和小丹約定,畢業(yè)后雙雙去美國。
聽完小丹的訴說,小宋笑了:“就為這事苦惱?干嗎非要打工呢?”小丹說:“我就是要用行動改變?nèi)说氖浪子^念?!毙∷螕u搖頭,“這不是我們的事情。我們前程已定,到時候一走了之,和別人不一樣。你的當務之急是學外語?!毙〉ふf:“我打工天天可以接觸外國人,這正是我提高口語能力的好機會?!毙∷渭绷耍骸澳氵@人就是固執(zhí),為了幾個錢鉆牛角尖。”小丹也急了:“我20多歲了,應該自食其力,總依賴別人活著,有什么意思?”沒想這話惹惱了小宋。“好,你不依賴別人,美國也別去了!”小丹毫不示弱:“不去就不去!”
小丹失望極了。小宋,這個90年代的研究生,居然和父親一樣不開通。她以為兩人吵架的事很快就會煙消云散,她在等小宋回心轉(zhuǎn)意。等了一個月,她竟收到了小宋的一封長長的絕交信。
更大的打擊還在后面。父親找到學校,強烈要求校方對小丹打工進行干預。校方來到S飯店,拿出教委的有關規(guī)定:在校大學生不準外出打工。S飯店無奈,只得辭退小丹。
1992年7月15日那天,是小丹在S飯店打工的最后一晚。她打起精神,強顏歡笑,像往常一常招待四方來客。突然,在餐廳的一個角落里,她發(fā)現(xiàn)了小宋。她轉(zhuǎn)身便走,聽到小宋在冷笑。扭頭一看,小宋的身邊偎依著一位妙齡女郎。
原來如此!
夜市打烊之后,小丹乘坐開往郊區(qū)的末班車,漫無目的地來到一個大魚塘邊。她腦子里很亂,怎么也理不出個頭緒來。短短幾個月打工生活,使她品嘗了這么多人生的苦澀,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她感到絕望,朝著魚塘縱身一跳……
……
座談會后,我問小丹:“因為打工和父親鬧僵了,和男朋友吹了,你不后悔?”
小丹莞爾一笑:“我后悔不該太沖動,太軟弱。要不是魚塘守夜人救我,我今天就不能在這兒和你說話了。對于打工,我一點都不后悔。我認為大學生的主要目的是學習,除了教科書外,還要讀讀社會這本大書。打工使我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我感到這幾個月我變得更堅強,更成熟了,對將來走入社會信心更足了。”
“你父親還不讓你回家嗎?”
“那天晚上的事,給了父親很大震動,他主動把我接回家。父親還是深深愛我的。現(xiàn)在父親對我打工已經(jīng)不阻攔,不過總是嘮嘮叨叨的。老頭子總算明白:年輕人想干的事情,阻攔也沒有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