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正斌
人進入老年期,兒孫滿堂,業(yè)績累累,應該是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了??墒牵@位老趙就不盡如意:兩年前剛退休的時候,有些不習慣,閉門不出,沉悶少動,但身體還是挺硬朗的,可現在,整天精神不振,疲勞乏力,睡不好覺,總是懷疑自己有病。一年前患過角膜炎,分明已經好了,卻總是擔心自己要雙目失明;有點頭痛腦熱的,就馬上會想到死亡即將來臨;再好的飯菜,吃到嘴里也會全然無味。最后竟發(fā)展到想要自殺,結果被其家人送進了精神病醫(yī)院。醫(yī)生診斷為:老年期抑郁癥。
沉默瘟疫
老年期抑郁癥,在國外被稱為“沉默的瘟疫”。據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這種抑郁癥患病率約占全世界人口的3~5%,其中老年人又為多數。1985年7月,在美國召開的第十三屆國際老年學會議上,老年期抑郁癥、精神病與衰老,被列為會議的主要議論內容。在我國,老年期抑郁癥的患病率約為7~10%,在患有軀體疾病的老人中,抑郁癥的發(fā)病率高達50%。可見,老年期抑郁癥的發(fā)生不能不引起老年人及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典型癥狀
老年期抑郁癥是老年期最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其典型癥狀為: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精神活動衰退,失眠,便秘等等。疾病的早期還可有頭痛、心慌、氣短、出汗、自感消瘦等軀體不適。除此之外,患者常表現出其它一些癥狀,如情感淡漠,孤獨,敏感多疑,缺乏快感,自我貶低;有的病人還伴有焦慮表現,尤如大禍臨頭之感,嚴重的可搓手頓足,晝夜不得安寧;同時明顯乏力,生活不能自理;疾病發(fā)展時可出現情緒低落,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原來的興趣愛好也隨之消失;隨之而來的是生活無望、無助感;有的可產生輕生甚至自殺念頭,少數病人由此而產生嚴重惡果。另外還可以造成營養(yǎng)不良或并發(fā)其它軀體疾病等后果。
老年期抑郁癥除了情緒抑郁色彩外,也出現近事記憶差,思考問題緩慢,對答反應遲鈍,缺乏適當的情感流露,給人以“癡呆”的假像。
促發(fā)因素
目前,國內外學者基本上認為,下面幾點可能是老年期抑郁癥的促發(fā)因素:一是孤獨寂寞。自我隔絕并缺乏與他人的接觸交談,明顯地構成主要的基本促發(fā)因素。二是社會地位的改變。老年人從工作崗位上退離,往往不能很快適應這一變化,覺得自己不再被社會重視,是一個無用的人,造成內心空虛,加重孤獨感。三是家庭狀況和環(huán)境的變化。與子女分居或者喪偶,使老年人在感情上經受不住這些變化或刺激,很容易導致抑郁癥的發(fā)生。另外,住房搬遷,老年人離開了熟悉的環(huán)境或鄰居,也常誘發(fā)持久的精神反應,在國外稱之為“遷移性抑郁癥”。四是遺棄感。別人不再需要他們的照顧,而他們自己卻成為子女的負擔,甚至會遭遺棄,特別是子女不再聽從自己的意見或建議,或不尊敬老人,使他們感到痛苦。五是其他方面,如疾病纏身,過度疲勞,死亡臨近感等等,也常常是老年人抑郁癥的誘因。值得注意的是,抑郁癥的發(fā)生一與個體的性格特征有很大關系。統(tǒng)計結果表明,性格開朗、樂觀的老人比保守、悲觀、孤僻的老人患抑郁癥的機會要少得多。
注意區(qū)別
老年期出現抑郁癥的某些癥狀時,是否都可認為是老年期抑郁癥呢?這個問題要作具體分析。我們知道,任何一個人經歷了挫折或某些變化后,都會出現相應的反應,老年人更是如此。當面臨著突然的、重大的刺激時,在一定時間內出現抑郁情緒,是正?,F象。一般來說,只有當出現持久的抑郁癥狀,并且程度逐漸向嚴重發(fā)展時,才應懷疑是老年期抑郁癥。抑郁情緒表現,可歸納為下列12個方面:1,搔頭摸腮,唉聲嘆氣,胸中老有口悶氣出不來,但又不愿痛痛快快向別人吐露;2,寡言少歡,一反常態(tài),尤其平時愛說愛笑的人,一下顯得沉悶、憂愁;3,對周圍的一切似乎非常淡漠,反應非常遲鈍;4,輾轉反側,夜不能寐;5,東走走,西轉轉,看上去有一種失落感的樣子;6,易與人頂撞,尤其外向型性格的老人,你即便是一句好話,他也會莫名其妙地向你發(fā)泄不滿;7,丟三拉四,行為紊亂,不僅做事沒有程序,說話也往往前言不對后語,或所問非所答;8,面色萎黃,表情呆板,即便原來滿面紅潤的胖老頭,這時也會顯出蒼白無力的神態(tài)來;9,習慣改變,行為反常,有意或無意地做起自己從來沒做過的事情;10,留戀往事,在百無聊賴之中突然想起過去生活中值得回憶的某些人和事,或者翻出與這些人和事相關的紀念品,以此消除思想上的隱痛;11,行動遲緩,語音低沉,精神萎靡,坐不持久,喜歡多躺;12,對家里人和鄰里熟人疏遠卻給遠方親朋好友寫信,或者與素不相識的人交往。
可防可治
老年期抑郁癥的發(fā)生,無疑會給晚年生活罩上一層陰影,而失去應有的歡樂,甚至可縮短壽命。盡管如此,也不必過分恐懼。下面幾點建議綜合了國內外老年學者的研究結果,它將有助于預防抑郁癥的發(fā)生。即:加強社會聯(lián)系,切忌終日沉默孤獨,與世隔絕;積極進行一些有利于健康的娛樂活動,堅持鍛煉身體,豐富生活內容;保證足夠的睡眠,使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要積極、樂觀地對待一切。
對于抑郁癥患者的治療,目前多用三環(huán)抗抑郁藥如阿米替林、多慮平等,能使抑郁癥狀得到改善,假性癡呆癥狀也會消失。用藥宜小劑量緩慢增加,每日總量一般不超過200毫克,服藥期間應注意胃腸道、心電圖和神經系統(tǒng)的副反應。
特別護理
在家庭里,對于老年抑郁癥患者的特別護理十分重要,它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首先,照顧好老人的起居生活,預防軀體合并癥的發(fā)生;生活要有規(guī)律,飲食方面要多食帶有纖維素的食品,如水果、蔬菜,少食糖類、淀粉類食物。其次,注意精神心理衛(wèi)生,要善于觀察,從老人微小的情緒變化上發(fā)現其心理的矛盾,有針對性地做心理說服、解釋、勸慰、鼓勵工作。第三,堅持服藥,注意觀察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既要耐心,又要嚴格遵從醫(yī)囑,不可隨意增減藥物,更不可因有副作用而中途停服,造成治療上的前功盡棄。最后,要防止發(fā)生意外。凡能成為病人自殺自傷的工具器械都應管理起來,妥善保管好各種藥物,以免病人一次大量吞服,造成急性藥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