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濟華
最近,本院的一項統(tǒng)計資料表明,南京市的省、市級機關中,中老年干部的肥胖傾向日趨顯著,1988年、1989年、1990年,肥胖者占健康體檢人數(shù)的比例分別為28.15%、32.41%、34.67%,呈上升態(tài)勢。筆者認為,這一情況具有普遍意義,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
如何判斷肥胖?
1標準體重法:標準體重(公斤)=身高(厘米)-105。當實際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時即為肥胖。目前,還有一種新的計算法。公式如下:
男子標準體重(公斤)=50+(身高-150)×0.75+年齡-21/4
女子標準體重=50+(身高-150)×0.32+年齡-21/5
此方法適用于19~65歲的成年人。
2體重指數(shù)法:為Powers所倡導,方法較簡單。體重指數(shù)=體重(公斤)÷(身高(米)]2,正常值為19.5~23.5。當體重指數(shù)值大于24時即為肥胖,24~25.9為輕度肥胖,26~27.9為中度肥胖,28以上為重度肥胖。
3日本法:判斷值=體重+[身高(厘米)-100×0.9]×100%,若判斷值大于110即為病態(tài)肥胖。
一般情況下,正常膳食不至于肥胖。但若進食過多且偏食,再加上活動量小,或體內神經體液失調,或受到家族遺傳因素影響時,即可發(fā)生肥胖。
我們資料分析的對象,主要為省、市級機關干部,省市各直屬單位的行政管理人員及退離休干部,這些同志中許多人長期在室內工作,體力活動較少,近年來生活安定,進食熱量高,故肥胖者有逐年增加之勢。資料中還發(fā)現(xiàn):肥胖者心臟血流動力學改變明顯,高脂血癥、動脈硬化、高血壓病、高心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腦栓塞,心衰及糖尿病等并發(fā)癥比較常見。臨床表明:肥胖癥實屬中老年人健康長壽的大敵。
如何防治肥胖癥?
本癥的預防較治療更為重要。首先必須控制進食量,特別要限制脂肪與糖類的攝入,以防熱量過剩。根據(jù)熱量守恒定律,熱量消耗比攝入熱量每多6.8卡(28.42千焦)時,體重就下降1克。因此,肥胖者可經常測試體重,根據(jù)體重變化來調整飲食、營養(yǎng)結構。其次,肥胖者應增加戶外活動與勞動量,堅持體育鍛煉,早晨跑跑步,上、下午做做工間操。由于肥胖對機體會造成一些影響,因此,活動量必須適當。如平時心率為80次/分,活動過程中則不宜超過120次/分,否則,身體難以承受。此外,還應增加有關肥胖知識的了解,打消一味依賴藥物減肥的思想。具體防治方案,視病情因人而異。
輕度肥胖:僅需限制脂肪、糖類(包括零食糕點、啤酒等)的攝入,同時增加活動量,使總熱量低于消耗量。每月體重下降以0.5~1公斤為度,逐漸達到正常標準,不需服藥。
中度肥胖:限制進食量,攝入熱量控制在每日1200卡(5016千焦)以下,但蛋白質攝入每日不宜少于每公斤體重1克;一般每天為100克左右,同時增加蔬菜量,以減少饑餓感。每月體重下降以1~2么斤為度;若1個月后療效不理想,則應調整食譜,使總熱量攝入控制在800~1000卡(3344~4180千焦),此間,應注意熱量攝入不可過低,以免弄巧成拙,導致營養(yǎng)失調。
當飲食減肥效果不理想時,司適當選用藥物,常用:①苯丙胺類:如甲基苯丙胺,每片5~10毫克,于早餐、中餐前半小時口服1~2片。可降低食欲,但易引起失眠,故晚餐前不宜服用,且不能長期服用,以免成癖。③甲狀腺激素:主要選用甲狀腺片或三碘甲狀腺原氨酸片(T3)??商岣叽x率,提高氧化率及加速蛋白質的分解與代謝,但用量過大時易致心悸、失眠、多汗、SGPT暫時升高,因此必須在醫(yī)師指導下用藥。
對高度肥胖者可試用間斷饑餓療法,并輔以T3及利尿劑,應嚴格遵照醫(yī)囑。
對肥胖合并脂肪肝者,應禁酒,并定期作肝功能、蛋白電泳、血脂等檢查,必要時可適當服用月見草膠囊、肝樂沖劑、異去氧膽素等。
對肥胖合并高脂血癥者,必須查明屬哪一類型,若為內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癥,治療重點就應在于限制糖及總熱量、減輕體重,必要時加服安妥明、煙酸肌醇酯、維丙胺等藥物;若為高膽固醇血癥,則應采用低膽固醇、低飽和脂肪酸飲食治療,并加用亞油酸、益壽寧、脈通、月見草、血脂平等治療;對兩項均高者,常選用安妥明、月見草治療。由于每種常用口服降血脂藥均有副作用,故均不宜長期服用。此外,還可選用決明子、荷葉、山楂、虎杖、靈芝等中草藥治療肥胖。對繼發(fā)性肥胖應治療原發(fā)病,去除病因。
一般來說,輕度肥胖的治療效果是比較理想的;中度以上易出現(xiàn)主要臟器的改變,療效不如輕度,但大部分預后尚可;重度肥胖在治療上有一定難度,但如處理得當,也可以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