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光明
新疆占全國土地面積的六分之一,聚居著許多個兄弟民族。不少兄弟民族在飲食上長于選擇,以熱為主,烹調(diào)注意營養(yǎng)價值,膳食中的營養(yǎng)成份供應(yīng)比較充分。所以,他們的身體一般比較健壯,并且百歲老人按人口比例高于漢族?,F(xiàn)在,新疆被列為世界4個長壽地區(qū)之一,自然與兄弟民族相對比較長壽有關(guān)。專家們研究后認為,兄弟民族這種經(jīng)濟實惠而又科學(xué)合理的飲食習(xí)慣,是他們得以長壽的一大因素。新疆兄弟民族在飲食上究竟有何特色呢?現(xiàn)簡介如下,或許能給讀者有所參考。
維吾爾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古老民族。解放前,維吾爾貧苦農(nóng)民經(jīng)常以雜糧煮成糊粥“烏麻什”為食,或以桑、杏充饑?,F(xiàn)在,白面、大米已成為日常主食。他們喜喝奶茶,通常佐以面粉制成的大小厚薄不等的各種烤餅——馕。飯菜種類則有抓飯、肉粥、肉粘飯、拉面、烤包子等。由于維吾爾族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只吃牛、羊、駱駝、馬肉以及雞、鴨、魚肉而禁食豬肉、驢肉,食肉禽獸和一切動物的血。
哈薩克族人愛吃用牛、羊、山羊奶制成的奶皮子、酥油、奶酪、奶疙瘩;愛喝馬和駝奶、酸奶、奶茶等。在牧區(qū),牧民多肉食,夏季吃鮮肉,冬季吃事先熏好的千羊肉,并且喜歡吃馬腸子。肉煮好后,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蔥、大蔥、胡椒,便成為哈薩克族最喜愛吃的“納仁”。另外,哈薩克族還常吃用馬油、小米面、白糖混制的“吉尼提”、馕、“包爾沙克”(羊油炸面團)、抓飯等食物。
新疆回族的飲食具有自己的特點。肉湯、羊肉泡饃、蒸肉、清湯牛肉面、涼粉等獨具風(fēng)格,受到各族人民的歡迎。家庭飲食一般以拉條子、拌面、揪片子(湯面)、蒸饃、烤餅和香豆子花卷為主。喜歡飲茶,主要喝磚茶、紅茶、青茶和沱茶,多用蓋碗。招待客人時,一般要在茶里加上白砂糖(或方塊糖)和紅棗。
新疆在牧區(qū)的蒙古族人民主要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飲酸奶子、奶酒,也很喜歡喝茶。農(nóng)業(yè)區(qū)的蒙古族主要吃各種糧食和蔬菜,喜飲米酒。
柯爾克孜族牧民的飲食十分豐富。乳制品有酥油、奶疙瘩等。他們喜飲牛羊奶、馬奶、酸奶、奶榮、喜食牛、羊、馬等各種肉食和面米細糧。
錫伯族18世紀(jì)中葉由盛京(今沈陽)遷米新疆伊犁。錫伯族以面、米等為主食,愛食奶茶、酥油、奶油等奶制品,忌食狗肉。秋天習(xí)慣用圓白菜,韭菜、胡蘿卜、芹菜和辣椒腌漬咸菜——叫花花菜,作為冬春兩季的食物。還喜歡在農(nóng)閑時打豬、捕魚,并用以腌制臘魚肉。
塔吉克族人每年春天播種青稞、豌豆、小麥等耐寒作物,初夏趕著畜群到高山草原放牧,秋后回村收獲、過冬。周而復(fù)始,過著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塔吉克人民喜食酥油、酸奶、奶疙瘩、奶皮子等乳制品,飲奶茶,并以肉食為上好食品。
塔塔爾族婦女素以長于烹飪著稱,她們善于制作糕點,用雞蛋和面粉制成的小馕和用肉、奶酪、酥油、大米等焙烘的“古拜底?!焙汀耙撂匕桌镂鳌钡雀鞣N糕餅,是塔塔爾族特有的風(fēng)味食品。
烏孜別克族與新疆其他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一樣,多吃牛、羊、馬肉及其乳制品。日常食品是壤和奶茶。喜歡吃“庫爾達克”(洋芋燉肉)和蜂蜜、糖漿?!澳侨巍笔怯忻褡屣L(fēng)味的食品,也是用以待客的上好食品。烹調(diào)時將切碎的熟肉和面條、蔥頭、酸奶攪拌在一起,澆以肉汁,用胡椒調(diào)味,以手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