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 春
美國一位行為心理學家,研究人類的“沉悶行為”多年,結果歸納出二十四項經常由那些“悶人”所作出的“悶事”:
▲經常對自己的命運及生活遭遇作出抱怨。
▲扮演心理分析專家,對任何人的言行,都要作出分析,找尋其動機。
▲自我作大,以夸耀去掩飾自己的怯懦無能。
▲拒絕嘗試新事物及新經驗,不肯從眾。
▲言語冷淡單調,缺乏情感熱誠。
▲過分注意于取悅別人,跡近阿諛奉承。
▲毫無主見,人云亦云。
▲自我膨脹,視自己為最受矚目人物,一派“天下滔滔,舍我其誰”的狂妄態(tài)度。
▲過度輕率、凡事不經大腦,膚淺幼稚。
▲尖刻冷峭,專挖別人瘡疤,惡意多,善意少。
▲談話內容狹窄,而且多以個人的喜好或活動為主題,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或反應。
▲在團體活動中扮演旁觀者角色,從不為天下先,主動倡議任何活動。
▲說話時唯唯諾諾,態(tài)度冷淡。
▲對人對事,從不認真,態(tài)度曖昧,模棱兩可。
▲肆意攻擊詆毀別人,揭人隱私。
▲過度吝嗇,有機會占人便宜,絕不放過。
▲喜歡挾名人以自重。常以“某某人是我的朋友”來抬高自己身價。
▲逢人便巨細無遺地縷述自己的健康情況。
▲專門敗壞別人興致。
▲經常打斷別人的話題,強行表達自己的意見。
▲扮演“通天曉”的角色。對任何事物都作權威狀。
▲自我過度謙抑,肉麻虛偽。
▲經常向人訴說生活沉悶。
▲自我吹噓,夸耀個人優(yōu)點及成就。
如果您不愿意成為一個“悶人”,就應該盡量避免犯上述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