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
近來許多期《讀書》的《編后絮語》,出現(xiàn)了一個很不對頭的情緒:十分的傷感!大有一種不被眾人所理解并且迫切地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的自卑心理。似乎《讀書》被評上“××最佳刊物”就算被理解了。不,不!大可不必這樣?!白咦约旱穆?,讓人家去說吧!”要相信,堂堂十億大國,一定有你們的知音。除非你們自己止步不前!
班志波
要有更大的信心
一二年來,每期《讀書》必讀。每每與友人論及“文化的傳播”,總是力推《讀書》??山袢諈s有些不滿,原因是:一九八七年第九期《編后絮語》說,“也祝愿我們自己不要喪失信心”,看了心里不舒服。一個刊物能否有很強的生命力,先要看刊物編輯同仁集體的信心。我是唯愿《讀書》的編輯先生們先有更大的信心,然后同讀者一同步入新的一年的。要知道,“老九”不能走!
謝國林
“吾道一以貫之”
我把《讀書》視為一個象征,它象征著當(dāng)代一部分中國人的冷靜和理智。這里不要有發(fā)高燒的昏話,也不要有庸俗無聊的起哄。我以為這與當(dāng)年魯迅先生的精神是相契的。
我雖熱愛《讀書》,卻提不出什么有價值的建議。不過,我想,如果《讀書》能“吾道一以貫之”,則你們的選擇就是我的選擇。
北京一讀者
不要當(dāng)官僚
《讀書》不要成為一個“官僚”機構(gòu),不然,它會失去魅力,而成為一種贅生物。它應(yīng)當(dāng)以自己的正直和深刻給讀者帶來新意,應(yīng)著重于人的智慧和思考能力的提高,人的心智的提高,普通民眾(廣大的知識分子也在其內(nèi))的寶貴而堅韌的氣質(zhì)的提高。凡此,我們有厚望焉!
永青
苦中作樂,唯書可讀
一九八七年第十期和十一期《讀書》在手,產(chǎn)生了新的感受。一句話,心情多少有點“沉重”了。發(fā)行折扣改變而引起刊物價格上漲,鄙人以為難以接受。但是“阿Q”一點說,咱也不怕!多么困難都熬過來了,這又算什么呢?少飲幾盅啤酒,也能省下幾張人民幣??嘀凶鳂?,唯書可讀。先生之意如何呢?
《讀書》創(chuàng)刊八年,風(fēng)格猶存,實屬難得。在必要的時候,它的默不作聲,微微一笑,都使人們有所滿足。
伍波
讓我癡上一晚
我希望常常在《讀書》讀到精彩的詩情分析,深刻的哲學(xué)道理,這會使人突然會悟,仿佛觸醒了身上藏得最深、最無常的那根弦。我在這時,往往會恍然大悟地大嘆一口長氣,舒暢到了極點??摧p松愉快的東西雖然可以解除疲勞,但我寧愿讀一些耐人思索的文字,然后癡上一晚。
黃云飛
多刊“舊書新譚”
近年來,許多出版社重印了不少舊書。隨著時光的流逝,有的舊書日益顯示出它的影響與意義,而剛問世的新書在當(dāng)時可能被人吹捧得不得了,其實只是曇花一現(xiàn)。為了公正地給“舊書”以應(yīng)有的歷史地位,為了提醒“新書”的作者關(guān)注自己大作的歷史命運,我建議《讀書》多刊“舊書新譚”。上海
王子奇
還得看表現(xiàn)
一九八七年一月號《讀書》中《從中國的<懺悔錄>看知識分子的心態(tài)與人格》一文,寫得很嚴(yán)肅。作者認(rèn)為,在中國懺悔精神是可貴的,這我同意。但我覺得懺悔精神之可貴,更在于以后的具體表現(xiàn)。如果懺悔了一番,一旦又遇到象過去一樣的生活環(huán)境,還是屈服于壓力,又做些錯事或壞事,充當(dāng)了幫閑或幫兇,只能在事過境遷之后,再來一次懺悔,那又有何可貴之處呢???這好比在過去運動期間,大家都有機會寫一寫檢討書,但寫完也就忘掉了——也許這一比方未必恰當(dāng)。
一讀者
長文太多
我是一個研究生,這里向你們提個意見:你們的長文太多了。有的文章,占十頁以上;連“品書錄”也越來越長了。我不反對長篇大論,但是有時是不必要地拉長篇幅。尤其是《讀書》,我們不是為了看長篇學(xué)術(shù)專論才訂這份雜志的。希望用盡可能少的文字傳達(dá)盡可能多的信息。這方面,我希望編輯同志要多做一些工作。
唐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