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忠良
一
幾天前,偶然碰見了一位朋友,寒喧之后,他感慨地說:“真不知道現(xiàn)在中學生的腦袋想的是什么。昨天,我那女孩子放學后回來得很晚,問她干嗎去了,你猜她怎么說:‘我去看云了。唉,你說那云彩有什么好看的”我笑了,沒想到現(xiàn)在的中學生也愛看云,這可真是一種巧合。有人曾經(jīng)對我說過,現(xiàn)在的中學生思想、情趣總是處于流動狀態(tài),要對他們作個準確的概括,很難很難。他們就象那天上的云飄忽不定,形狀各異,而又變化無窮。看來,他的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二
上課的鈴聲響了,我走進教室,忽然發(fā)現(xiàn)兩個女生在相互使眼色,緊接著遞上了一張紙條:“請您當場宣布并回答;世界上最長的是什么?最短的,最廣闊的和最狹小的又是什么?”我愣了一下,教室里的幾十雙目光在我的臉上掃來掃去。我不很流利地答道:“最長的是長城;最短的是質(zhì)子;最廣闊的是青年人的胸懷;最狹小的是自私的心靈?!毕旅骒o極了,我象是在等待評審團的裁決。只見那兩個女孩子會意地點點頭,小聲說:“就算對了吧。”我如釋重負,吐了一口長氣。課后一問,才知道他們是把《光明日報》發(fā)表的劉吉答大學生問拿來考我,想看看我的回答跟報紙上的有什么不同。結(jié)果他們說,還真有點不一樣。
現(xiàn)代中學生就是這樣的“不安分”,他們總是讓自己的腦齒輪轉(zhuǎn)啊轉(zhuǎn)。老師呢,你不多看點書,多掌握些新信息,還真有被從擂臺上打下來的危險。從學生們的“不安分”里,我看到了成功的因子。他們中雄心勃勃者大有人在。你若問他們想不想當總理,敢不敢當部長,他會回答:怎么不,如果有可能,連總書記我都想試一試。為此,惹得有人說他們狂得有點出圈兒。但我不這樣認為?,F(xiàn)在的中學生身上有一種現(xiàn)代人的素質(zhì),也有著現(xiàn)代人的追求。
三
高二年級的一個團支部搞了個“新技術(shù)、新材料、新信息”主題團日,熱情地邀請我參加。雖然這些孩子只有十六七歲,但是,他們已經(jīng)對當今世界的新技術(shù)浪潮,對新的科學的探索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聽到他們的演講題目,我感到對現(xiàn)代中學生理應刮目相看。
戴星輝首先發(fā)言,題目是《美學方法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作用》。緊接著是薛浩宇的《等離子體表面加工技術(shù)》,何青的《創(chuàng)造新世界的設想》,韓靖的《未來的谷物—莧粒》,谷藝的《天·地·人》,吳宇的《人類起源的海猿假說》,潘宇輝的《模糊工程的應用》,劉激揚的《神奇的音樂》,陶薇的《未來的城市建筑》,王堯的《現(xiàn)代主義文學流派簡介》,徐暉的《硅谷一瞥》,孫衛(wèi)的《揭開癌病因之謎》,張北林的《“星球大戰(zhàn)”計劃》。他們一個接一個地發(fā)表著自己的見解。有誰能否認這些學生會有著光輝燦爛的未來,又有誰能否認他們中間會有未來的愛因斯坦、未來的錢學森、未來的科學巨匠呢?我只用我的筆記下這樣幾個字:不管你怎么想,反正我信。
四
我喜歡學生們對新知識的追求精神,也對他們經(jīng)常采用的形象思維方式感興趣。我的一個學生曾經(jīng)萌發(fā)了這樣的念頭,設想建立一個組織管理完備的“學生城”。這座城決不是人們幻想中的“香格里拉”,它里面有學校、商店、廠房、醫(yī)院、飯店、賓館、研究所,甚至法庭、律師事務所,全部由學生和部分教師負責。在“學生城”里,同學們將發(fā)現(xiàn)書本上沒有的新問題。在工作中增長許多社會知識,學生的自立能力得到增強,同時也獲得一定的報酬,得以從向父母伸手要錢尷尬局面中解脫出來。這些豐富的設想,無疑是中學生們思想活躍的標志。我想,我們當教師的,只給學生書本上的知識已遠遠不夠,這一代中學生對教師的要求會越來越高。
五
說到了學生們的要求,他們更注重別人對他們內(nèi)心的理解。一次,我問兩個女孩子:“怎么你倆坐在前后桌兒還要用信紙傳遞信息?”她二人相視一笑?!罢f實在的,有時紙上寫的也不是什么非常重要的事,但就喜歡這么干。我們覺得寫在紙上的話比面對面的語言交流要鄭重得多?!彼麄冋f:“中學生也應該有隱私權(quán)?!边@一點讓大人們聽來會感到可笑。因為他們總是看到自己的孩子收到同學的來信,而且神神秘秘地鎖在抽屜里從來不讓別人看。你追著趕著問,他躲著藏著地不答理你。有個男孩子告訴我:“老師,昨天我媽問我有什么秘密呀,抽屜干什么老鎖著?其實,里面沒什么東西,可我就是愿意把它鎖上,自己掛著鑰匙,心理上感覺那是我自己才能涉足的領地?!彼脑挼棺屛矣X得現(xiàn)在的家長們還未必能理解自己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孩子們仿佛是在追求一種神秘感,似乎這更能顯示友誼的不同尋常。那么就讓我們尊重他們的意愿,給中學生的心靈留一塊自由馳騁的小天地。
談到對中學生們的內(nèi)心理解,又讓我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上個星期天,我到醫(yī)院去看望一個有病的學生,里出外進的人不斷推關(guān)著病房的那扇門,他床邊的桌子上一束鮮花散發(fā)出陣陣清香?!罢l這么超俗?”我在心里問了一聲。想起有次跟一個朋友聊天,他對我說,他認識的一個學生病了,爸爸買來了水果、罐頭,媽媽買來了奶粉、麥乳精,這都沒有使他露出笑容。父母對他說,要什么就跟我們說。他回答:我想要一束鮮花。
我陷入了沉思。對于這些已經(jīng)步入競爭社會且年齡尚小的孩子們來說,他們的心靈同樣需要某種慰藉,這慰藉不是物質(zhì)的,而是情感的。他們希望享受一下從來沒有享受過的禮遇。
六
最近,我有幸看到了學生們的“杰作”,他們用電影名字編派自己的學習生活:老師來了,《這里黎明靜悄悄》;班主任《垂簾聽政》;考試前《顧此失彼》;考試后《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化學課《精變》:數(shù)學課《R4之謎》;英語課《天方夜譚》;生物課《血疑》;自習課《大鬧天宮》;課堂提問《啞女》;宣布成績《悲慘世界》;家長會后《今夜有暴風雨》。
看得出來,他們對學校的教學管理還挺有怨氣呢。前幾天,別的班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同學們聯(lián)名寫《敦促老師辭職書》,連學生干部都簽了名。一了解情況,原來他們一致認為老師“死摳書本”,“觀點陳舊”,“照本宣科”,不愿再聽課。老師也明確表態(tài),要嚴格遵守教學大綱,非考內(nèi)容一概不管。雙方劍拔弩張誰也不肯讓步。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學生們的行為有過激之處,但他們的要求卻也有合理的地方?,F(xiàn)在是80年代,科學技術(shù)飛速發(fā)展,新學科、新見解層出不窮,對人才的要求更加迫切,難道我們還要死抱著陳舊的教學內(nèi)容、呆板的教育方法不放嗎?
七
現(xiàn)在有的人對中學生批評得多,鼓勵得;堵壓得多,引導得少。你歡欣鼓舞也罷、痛心疾首也罷,但你必須承認這樣一個事實:未來是他們的。
你若注視未來,就請關(guān)心今天的中學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