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本刊去年第8期,刊發(fā)了田豐的《友誼的最高境界是“不即不離”》一文,在青年中引起了較為強烈的反響。有數(shù)百位青年來稿,對友誼的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下面選登三篇不同觀點的文章,希望朋友們在討論中找到自己的友誼支點。
田豐同志談到的“不即不離”,實際上反映了一些人的交友態(tài)度,我認為這不能稱為友誼的最高境界,相反會使人產(chǎn)生一種淡漠的感覺。試想,朋友間都城池高守,互不真摯,怎會有什么真正的友誼呢?
我讀電大的時候,與一個同學很要好。我們經(jīng)常在一起談學習和追求,訴說各自的苦悶與歡樂,生活上不分彼此。后來,我媽媽很擔心我們的親密,對我進行了一次“不即不離”的教育。我采納了媽媽的意見,與他交往時,注意保持一定的距離。他也似乎悟到了什么。漸漸地彼此見面雖然禮貌周到,但卻無話可說,雙方都嘗到了失去友誼的痛苦。
由此,我深深明白了交友應持的態(tài)度,不要自設籬笆。在相互理解的前提下,以心換心,才能達到友誼的美好境界,領略到友誼的真諦?,F(xiàn)在我們倆都拋開了“不即不離”的藩籬,友誼在遞增。平時在一起縱情暢談,相互幫助,相互理解,每次分開總有一種依依不舍之感。我們真正感到了友誼的可貴。朋友相處再也不要人為地“不即不離”了。
湖南湘潭液壓件廠楊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