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豐
數以萬計的保姆大軍走入都市的千家萬戶。有人指出:她們是中國的“阿信”。
由此,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而北京的保姆群,又以其數量之多而更加令人矚目。
請看北京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提供的一組數據:
1985年,北京市區(qū)日平均流動人口總量為897500人。這就是說,在北京城區(qū),每6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是流動人口。若從流動人口在京所從事的活動看,當保姆的占3.24%。
再請看北京市三八家庭服務總公司提供的一組數據:公司自1983年底創(chuàng)辦以來,已為用戶介紹了16000多位保姆;各區(qū)的家務服務公司,已為用戶介紹了12000多位保
姆;靠鄉(xiāng)里關系“滾雪球”進京的保姆約有30000人。據抽樣估計,北京市需保姆80000人,即每20戶家中就有一戶需要保姆。目前只有500000從業(yè)者,缺額較大。
應該說,北京的保姆群是中國保姆群的縮影。
敏于觀察中國的外國人士注意到了中國的保姆問題,他們的疑慮是:
生活并不富裕的中國一般干部、科技人員,怎么會雇得起保姆?
保姆群體的出現是不是中國農村經濟承包責任制引起的兩極分化的后果?
時值上學年齡便遠涉他鄉(xiāng)受雇于人的小保姆,是否因為家境清苦、艱難?
國內社會各界有關人士也注意到了城市的保姆問題,他們的焦慮是:
由于雇用保姆而造成經濟拮據的年輕夫婦,勢必使自己正常生活遭到沖擊、影響。怎么辦?
由于主、雇之間供需關系的緊張,雇用保姆的費用與日俱增。如此惡性循環(huán)下去,怎么辦?
由于年輕保姆在一對年輕夫婦家庭中的出現,造成主與雇之間的“第三者”現象。家庭結構不穩(wěn)定,致使社會矛盾增加。怎么辦?
……
眾多的疑慮和焦慮,眾多的困惑和問題。
她們?yōu)槭裁闯鲎撸?/p>
——北京建國門“保姆市場”采訪手記北京的保姆市場分為有組織的和自發(fā)聚集的兩個部分。
有組織的保姆市場系指北京市婦聯(lián)主管的三八家務服務總公司和各區(qū)婦聯(lián)及街道辦事處主管的30多家家務服務公司。他們通過婦聯(lián)在全國各地的網絡,從廣大農村招聘保姆。來者需有地方介紹信,用戶需有個人身分證和單位證明,雙方洽談妥當,要在合同書上簽字。人們都說,“這里雇的保姆保險系數大?!钡牵@里常常供不應求。
自發(fā)聚集的保姆市場系指沒有地方介紹信而靠私人介紹來的、漫天要價的、被用戶逐出的、自己“甩耗子”的小保姆們的集合地,主要分布在朝陽、海淀、東城、西城四個城區(qū)。其中,和平里、勁松、三里河、中關村、建國門五處規(guī)模較大。五處中,又以安徽保姆聚集的和平里為最。這里往往又供過于求。
自發(fā)聚集的保姆市場與有組織的保姆市場各有優(yōu)劣,處于競爭態(tài)勢。探尋到小保姆心靈的軌跡,是我采訪的目的。人一般是在不危及切身利益的情況下易吐真言。因此,我選中了建國門立交橋旁自發(fā)聚集的保姆市場。
每天上午,這里都聚攏著幾百名要做保姆的和已做保姆又要“跳槽”的年輕姑娘。當然,其中也有數量不大的中年婦女,更夾雜著少量男性農民。他們是保姆的兄弟、侄子,步女人的后塵,也闖進京城“混碗飯吃”。
趁著雇主們還不多,我邀了幾位口音各異、地域不同的小保姆在墻根兒聊了起來。我提的問題簡單明了:你們?yōu)槭裁吹奖本﹣懋敱D罚?/p>
——“你們城里人都以為我們是因為家里窮才出來的。我家可不窮,一溜兒五間大瓦房,一年到頭吃白面,日子好過極了。我剛17歲,說媒的就踩破門檻兒,討厭死了。爸爸硬是作主要把我嫁給一個木匠,說他有手藝。我嫌他胡子拉碴的歲數大,不和他換手絹,不要他家的彩禮。爸爸用搟面杖打我。一氣之下,我就跑出來了?!保üP者:出走原因之一——逃婚。)
——“我是安徽無為縣的。知道吧,我們縣在北京當保姆的有萬把人。也不一定是窮,就是有這個習慣,曾聽我姥姥講,前清的時候,無為的人就出去給人家當傭人,但多是在江浙。后來抗戰(zhàn)的時候,新四軍七師師部就設在我們縣。解放后,很多人進京給老干部當保姆,蹚下了這條路子。我嘛,家里有吃有穿,中學畢業(yè)后在縣城一中的食堂干臨時工,一月拿60多塊,蠻舒服的。可是,我總想在大北京住上一段,過過首都的生活,也算這輩子沒白活。城里人能出國開開洋葷,我們能進京就夠不錯了。剛干了兩個月,人家又把我辭了,說是找到一個河南來的保姆,不用我這個安徽的人。哼,我還不干了呢!我在這重新找主,沒50塊錢不干?!保üP者:出走原因之二——傳統(tǒng)習慣與開眼界。)
——“我4歲那年死了爹,娘又狠心改嫁出門,我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后來,我們家承包了9畝地,但沒有勞力能干,只好讓別人代種,干認倒霉。去年,爺爺又死了,我和奶奶只好靠吃棒子面活著。這不,鄰家張嬸把我?guī)С鰜砹?。臨走時奶奶差點哭死。要是這兩天再找不到主我就回家,死也要和奶奶死在一起。對,我是窮逼出來的。能賺點錢給奶奶寄回去,就知足了?!保üP者:出走原因之三——生活貧窮。)
——“俺上高中時成績挺好,全班數一數二的,可畢業(yè)后考了三年也沒考上個大學。俺娘說:老趙家祖墳上沒長那顆蒿子,甭瞎費勁了!爹也讓俺準備出門子,哥嫂又嫌俺在家白吃飯。不中!誰說姑娘家念書沒用?誰說姑娘家就該早早嫁人?俺不信這個邪!俺要到這大城市,幫工也干,看孩子也干,但要找個文化高的知識分子的主兒,能幫俺念點書。俺上高中時,作文還在全校喇叭里廣播過。俺還想寫書呢!您給俺幫忙介紹一家吧!”(筆者:出走原因之四——希望改變生活環(huán)境。)
——“我是黑龍江肇東那疙瘩的。好幾天沒人和我嘮嗑了。你問我家經濟情況?不就是要問窮不窮嗎?要說也不窮。這幾年靠養(yǎng)雞賺了不少錢,蓋了三間大瓦房??梢矝]存住錢,頭年我哥要娶媳婦,見面禮花了400元,送紅禮花了600元,下禮(定婚禮)又300元,加上結婚那天的開門禮、起床禮、起腳禮、洗澡禮、謝媒禮整整干了2000多塊錢。對,我們那疙瘩都說‘兒子結婚如鬼門關,不死也得昏三天。眼看著家里拉下的饑荒,弟弟也有人來說媒了。我跟媽商量出來干幾年,補上這饑荒,我自己也弄點好嫁妝。只要給錢多,我不怕活累。”(筆者:出走原因之五——補饑荒與掙嫁妝。)
我又找了一些小保姆聊,她們離家出走的原因大同小異。雖然我不可能象社會學家那樣作出科學的統(tǒng)計數字,但成千上萬個年輕保姆涌入都市的原因,則由此可見一斑。
年輕保姆群出現的更深層思考
——采訪中的思想散記
孤立地談論保姆問題,似乎很難把握它的實質。若把它投放到中國社會改革進程的宏觀背景下去觀察思考,不難從中獲得新的啟示。
中國農村具有極為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在實行“大呼隆”和“大鍋飯”時期,業(yè)已出現的剩余勞動力被禁錮在貧瘠蒼涼的黃土地上。進京看病,尚需赴省會開個證明,就不要再妄想進京“混碗飯吃”了。當改革浪潮撞擊原野,這塊板結的土地呈現松動,三億五千萬農業(yè)勞動力中,產生了30%左右的剩余,出路何在?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是其一,如溫州模式。男性可以奔波勞碌在鄉(xiāng)村的土路、城鎮(zhèn)的公路和通往大都市的鐵路這一條條“線”上。年輕的女性步出家門,失去父母的愛撫和溫暖,她在闖世界時也難擺脫女性的某些習性,希望有一個相對安穩(wěn)的“點”,于是,她們進入家庭。
北京市的保姆,來自全國24個省的287個區(qū)縣,占全國縣城的20-25%,勿庸諱言,中國廣闊的田野上,大多數人僅僅解決了溫飽問題,少數人則連溫飽也尚未解決。欲擺脫貧困,無技術、無資金、無信息,所有的只是質量結構上有嚴重弱點的勞動力。而今輸送保姆進城,成為一些地區(qū)擺脫貧困的措施之一。因為這樣做,不需要資源、資金、資料,結果是獲益非淺。1984年安徽無為縣僅保姆寄回家的錢便達200多萬。某縣郝店鄉(xiāng)進城當保姆的有750人,一年寄回家鄉(xiāng)20多萬元。
近年來不大提縮小三大差別了。是的,差別不是靠人為就能縮小的,它往往攙雜在歷史的過程中。許多小保姆進京念頭的萌生,是從電視、電影、廣播或親屬對北京的介紹開始的。歷史給她們創(chuàng)造了進京契機。初入京都,高于農村的現代化不免使她們眼花繚亂,城里人的優(yōu)越感又使她們心理難以承受。一位小保姆來到一個家庭,聽“教導”說好東西都應該放進冰箱,幾天后,她把照相機也放進了冰箱中的冷凍箱。另一位小保姆,僅僅在用戶家呆了三天便辭別,問其原因,并非用戶待她不好,而是她受不了雇主的“那股勁”。但是,她們畢竟進城了,她們在“陣痛”中改變著自己,開發(fā)著自己的“城市意識”?!包S山來的姑娘”想學唐詩,小保姆更想學做飯——將來回村開飯館,學縫紉——將來回鄉(xiāng)擺攤,學繪畫,學英語——將來回去當民辦教師……走出封閉的鄉(xiāng)村,是一代農民素質提高的起點。
盡管京都市民對小保姆的議論紛紛揚揚,但都日益感受到她們的不可缺少。據調查了解,用戶中工人占32.5%,干部占32%,知識分子占15.3%,個體戶占11.2%,農民占7.4%,其它占1.6%。
“戰(zhàn)斗的早晨,緊張的中午,疲勞的晚上?!边@是很多人對每個工作日的形容。作為休息日的星期天,也常常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被稱為“家務勞動日”。人們渴望減輕繁重的家務勞動。另外,北京市260多萬戶,其中76萬戶是雙職工,但嬰幼兒入托率只有38%,其余62%的嬰幼兒仍要靠家庭撫養(yǎng)。1982年北京市育齡婦女為274萬人,到2000年將增加到300多萬人。在托幼事業(yè)發(fā)展緩慢的時刻,千家萬戶只能求助于家庭保姆。
是的,家庭保姆的社會功能愈益顯露,她們的命運也就愈益融入整個城市生活發(fā)展的大趨勢之中。而由此產生的各類問題也將在改革中日趨明朗,并不斷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