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向平等
天氣漸暖,兒童各種燒傷、燙傷的發(fā)生明顯增多。急診所見,大多為1~5歲小兒,輕者痛苦,有損身體健康,重者危及生命。
其原因除了天熱,孩子們身穿單薄衣服,活動量大,以及孩子幼小,好奇心勝,動作又不夠協(xié)調,反應遲緩等外,主要是家長、幼托工作者們對發(fā)生燒、燙傷的情況估計不足,疏忽麻痹所致。因此,有必要提醒一下,引起注意。一、居民居室狹小,常把爐子放在門口或樓梯附近,孩子愛跟在大人身后,到廚房里跑來跑去,不小心跌倒在爐邊,碰倒爐口上水壺,或乘大人不備,到爐子上去揭壺蓋、鍋蓋,有的孩子還會對著壺嘴吸上一口開水,造成咽部燙傷。
二、小兒好奇心強,平時愛爬高攀低,特別愛到桌面上去抓弄東西,有時一不注意,將桌上的熱菜、熱湯、熱茶、熱稀飯、面湯等弄翻,甚至還會碰倒暖水瓶,將頭、面、頸、胸及手部燙傷。
三、有的大人給孩子洗澡時,盆中先放熱水,在尚未配進涼水時,孩子迫不及待地就把手伸了進去或用雙腳踏進;有時大人洗衣服,也是先倒開水,后拎冷水,這時開水盆邊無人看管,小孩跑來跑去,不慎跌入盆里燙傷。
四、有的大人忙不過來,一手抱孩子,一手端熱水、熱柴、熱湯,又怕孩子吵鬧不停,就邊用嘴吹,邊喂孩子,稍不留神,小孩動手一抓,被燙傷。
五、孩子哭鬧時,大人隨便抓起火柴盒和打火機哄孩子,孩予玩火也不加管制,大人嘴里叼著煙卷,讓孩子玩鞭炮等而致燒、燙傷也是常見。
六、家中用煤氣爐、煤油爐或存放汽油、煤油等地方不妥,孩子亂摸亂動,有時將汽油、煤油瓶子滾著玩,結果瓶破油溢,遇上火源燃燒起來,躲避不及而致燒傷。
要想防止孩子燒、燙傷,就要在平時多加注意,加強看管教育,不讓孩子在爐火附近玩耍,爐子最好加上圍擋,熱菜、熱水,熱水瓶、熱器皿等應放在孩子碰摸不著的安全地方;熱湯,熱菜等待涼后再讓孩子吃;洗衣服、洗澡時,先放冷水,后放熱水等等。
孩子發(fā)生燒、燙傷后,病情多較成人嚴重,因為小兒的皮膚薄弱嬌嫩,不僅經(jīng)受不住高熱的刺激,且熱力也容易穿透到深層,所以即使不太高的溫度,也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后果。特別是小兒,各部分器官的發(fā)育都尚未成熟,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更不完善,調節(jié)機能和對體液喪失的耐受力均較成人差,因而,孩子在燒、燙傷后所造成的全身紊亂,也遠較成人為重。有時,小兒即使是較輕的燒、燙傷,也會引起比較嚴重的后果,特別是頭面部及伴有呼吸道的燒、燙傷,更是如此。
這些解剖和生理上的特點,往往使病孩病情變得復雜,并導致治療上的困難。所以,一定要重視和預防小兒燒、燙傷。一旦發(fā)生,家長和保幼教育者不要驚慌,措手不及,輕者買些燙傷藥和龍膽紫(一般藥店均有出售)、可立即涂上,密切觀察癥狀和病情發(fā)展;重者立即將衣、褲慢慢脫下或用剪刀輕輕剪開,千萬注意盡量保護傷處的皮膚完整,如傷處起大水泡,萬不能自行挑破,應用干凈被單、毛巾等蓋好即送醫(yī)院,切勿亂涂牙粉、牙膏,面醬等物,以免感染,加重傷勢。如一旦孩子誤吸開水吞入咽部,應即送耳鼻喉科搶救。否則,延誤時間,會引起咽部水腫、呼吸困難,導致窒息。
嬰孔夜啼與維生素D
張益清
嬰兒夜啼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是由于嬰兒發(fā)育過快,母乳中原有的微量維生素D已不能滿足嬰兒的需要,因此造成維生素D的缺乏,影響了嬰兒對鈣的吸收利用。鈣除了促進骨骼和牙齒的生長,還參與營養(yǎng)物質的代謝過程,調節(jié)心臟和神經(jīng)的活動。缺乏鈣,會影響神經(jīng)的穩(wěn)定性。因此,維生素D的缺乏,可造成嬰幼兒遇驚(特別是夜間)就不停地啼哭,即嬰兒夜啼癥。
維生素D缺乏,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春夏初生的嬰兒滿月后,就可抱出室外接觸陽光。曬太陽時,無需將嬰兒放在陽光下,而應放在陽光散射處。秋冬出生的小孩,在8個月后方可抱出室外,以防感冒。這時出生的小兒,身體適應能力差,開始曬15分鐘即可,以后再酌情增加。如室內曬太陽,應打開窗戶,讓太陽光直射進屋,因為玻璃會擋住紫外線,不利于皮膚內的麥角固醇轉變?yōu)榫S生素D。此外,還要注意正確的膳食,特別提倡嬰兒吃母乳,或者在嬰兒兩個月時,每日加服適量的濃縮魚肝油和鈣片,即可達到預防嬰兒夜啼的目的。
假如維生素D吸收過多也會引起不良后果。40年代,英國有些嬰兒得一種怪?。翰『⑸L發(fā)育不良,精神不振,不想吃奶而想嘔吐,便秘,幾個月后小孩不斷死亡。醫(yī)生們一時查不出病因。后來才發(fā)現(xiàn),嬰兒從干奶制品中吃了比預防劑量大10倍的維生素D。同時,一些維生素D的制劑中,維生素D的含量也偏高,由此造成兒童維生素D中毒癥,后經(jīng)政府部門采取措施,降低干奶制品和維生素D制劑中維生素D的含量,才逐步消滅了這種營養(yǎng)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