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劍
桂林山水的神奇秀美,早就譽滿天下,古往今來的詩人畫家,不遠千里,仆仆塵路,為桂林山水留下無數(shù)的歌賦畫軸。唐代詩人韓愈曾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贊美桂林山水的秀麗;而以新的思想,新的意境來歌詠令人向往的桂林山水的,則是現(xiàn)代詩人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了。
賀敬之是著名新歌劇“白毛女”的作者之一。他從陜北民歌吸取了豐富的營養(yǎng),創(chuàng)造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詩歌大多具有民歌的質樸的形象的語言,明快流麗的節(jié)奏,柔美而清新的詩情。而一些詩情如江海翻騰的,他則采用自由體的形式,如影響很大的《放聲歌唱》便是。由于他在中國詩歌道路上的探索,吸取了民歌營養(yǎng)而創(chuàng)出自己的獨特風格,使他飲譽詩壇,深得讀者的喜愛。
《桂林山水歌》,以嶄新的形式,流麗明快的彩筆,描繪了桂林山水神奇般的美;以豐富的想象,多變的手法抒發(fā)了詩人熱愛之情。詩人的歌詠并未止于此,而是推及更高的境界,把熱愛桂林山水之情擴及到對祖國秀麗河山的熱愛,并滿懷信心地告訴人們:在這“少年英雄遍地生”的時代,齊心合力“汗雨揮灑”,整個祖國江山都必然的象桂林山水一樣“神姿仙態(tài)”,“山迎水接入畫屏”。因此,“桂林山水歌”不是單純的山水詩,而是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思想的頌歌。
詩的開頭,詩人直接描繪桂林山水的風光,以民歌傳統(tǒng)手法的比興、烘托,簡潔形象地突出桂林山水的神奇、俊秀和嫵媚;采用問答式描繪出桂林青山綠水、水繞山環(huán)的奇麗形勢。緊接著以輕松的筆觸,明快的節(jié)奏,奔放的熱情、抒發(fā)了詩人由衷的贊美。在抒寫中以情入景,景中寓情,互相輝映,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詩人——也是為大好江山奔馳沙場的戰(zhàn)士,從風沙漫卷的塞北,渡過浪濤滾滾的黃河,跨超千萬重的關山,置身在這仙境般的桂林山水中——這,曾是他揮戈沙場,戎馬倥傯的日子夢寐以求的啊,他怎能不自問,這是夢境,還是仙境,是醉還是醒呢?對著他曾為她獻身的山河,詩人怎能不回顧,情不自禁地向老人山發(fā)問:“云罩江山幾萬年”呢?他看如今天下,是“雞籠山一唱屏風開”,“大地的愁容春雨洗”,怎能不喜悅、歡樂呢?詩人情不自禁地放聲高歌:祖國的笑容這樣美!對著這樣用鮮血換來的大好江山,瞻望未來更美好的遠景,詩人怎能不自豪,怎能不更煥發(fā)出“白發(fā)永不生”、“青春永不老”的豪情呢?詩情的激越,展開了他想象的翅膀,招呼桂林歌仙劉三姐一道比歌,“指點江山唱祖國”。他所看到的是“春光萬里”,“英雄遍地”,心中沸騰著“恰似漓江春水濃”的情意,他堅信有遍地生的少年英雄,美麗神奇的桂林山水必然遍及祖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他豪情滿懷地唱出:“汗雨揮灑彩筆畫,桂林山水——滿天下!”一筆收住,畫龍點睛,不但展示了未來,又照應開頭,把對桂林山水的贊美推向新的高峰,在整體中來加以突出。
這首詩寫的是桂林的山水,但不局限于桂樹山水,而是聯(lián)系了過去,展示了未來;抒的是詩人的情懷,卻是人民共同的心聲;因此,境界是開闊的、豐滿的,內容是深刻的、豐富的,是一首情景交融,動人心弦的好詩。
《桂林山水歌》一個很主要的特色,就是語言明快、活潑,具有民歌淺白生動的特色,又有古老詩詞的凝練和音節(jié)上鏗鏘的音樂美,格調上有濃厚的陜北民歌“信天游”明朗、柔美的韻味,又有古詩詞凝練、回環(huán)的情趣。
由于“桂林山水歌”在語言的連用上,熔古詩詞與民歌的語言于一爐,給人清新、俊逸的感受,也因此而增強了詩的感染力。也由于詩人在語言上的追求,和節(jié)奏上的多變,使詩人抒發(fā)的詩情得到充分的表達,也打動了讀者,
詩人在歌詠桂林山水時,能賦予她全新的內容,拓展了廣闊的境界,是和詩人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運用了浪漫主義手法和豐富的想象分不開的。詩人以擬人的手法,“招手相問老人山”,點明“云罩”的江山,早就“久等叩門聲”了,也只有“雞籠山一唱屏風開”的時候,桂林山水才煥發(fā)出她的青春。這正是詩人對過去時代的否定和對現(xiàn)在的熱情贊美;也正因此,才使“桂林山水歌”具有新的內容和深刻的思想,脫離了純粹歌詠山水的窠臼。詩中運用浪漫主義的想象力,借“赴神仙會”,招呼歌仙劉三姐返回人間,“要唱新歌隨我來”,表達了詩人對這大好河山,要“十萬八千”的歌頌熱烈情懷,也因詩人與歌仙同聲歌唱,不僅寫出詩的地方色彩,更反映了詩人的對這天翻地覆的偉大變化的自豪。這樣,詩人的歌頌,時代的變化,就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體的、真切的了。在這些地方反映了桂林山水今昔的變化,也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赤誠之心和無限的摯愛。
在意境上,詩人是很下工夫的,他使整首詩的情和意、意和畫,如水乳交融般精致地編織在一起,在詩中展現(xiàn)出一幅生動的圖畫,在畫中又滲透出濃郁的詩意。
雞籠山一唱屏風開。
綠水白帆紅旗來!
雞籠山和屏風山的綠水中,白帆高掛,插著紅旗由遠而來。這是一幅彩色絢爛的動的圖畫,而“一唱”“紅旗”,又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詩意。
詩中意境的錘煉,精心的經營,更是言簡而意賅,更見詩人錘煉的功力,試看下面一節(jié):
馬鞍上夢見沙盤畫;
“桂林山水甲天下”……
表面上看,只是說當年在戰(zhàn)場上,連做夢也想見到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詩人凝結在這兩句詩中的卻不僅是這一層意思,而蘊含著深刻得多、豐富得多的內容:當年血戰(zhàn)疆場,當年在沙盤上研究消滅敵人的進攻計劃,所夢寐以求的目標,是要創(chuàng)造一個嶄新的世界。要使祖國河山煥然一新,如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一樣壯麗、神奇。故“夢見沙盤上畫”,字字千均,境界深遠,詩味無窮,耐人遐思。這里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引用人們對桂林山水歌詠的現(xiàn)成語句,但卻賦予更新、更多的內容,同時也是為結句蓄勢。結句“桂林山水滿天下”,只將“甲”字改為“滿”字,正是詩人上述思想的發(fā)展和明朗化,此“滿”字一出如江河歸海,意境全開,氣勢磅礴,真是神來之筆。
讀一首好詩,是精神上的一種享受?!肮鹆稚剿琛闭悄芙o人以美的享受的好詩。尤其是詩人在探索中國詩歌道路——詩歌在語言、形式、創(chuàng)作手法上的民族傳統(tǒng)風格——的成功嘗試,對于全盤西化,一味抄襲外國的現(xiàn)代詩泛濫的海外,對于熱愛文學,喜愛詩歌的作者,應如何繼承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不會是沒有啟發(fā)的。
(摘自文學作品欣賞)